新浪新闻客户端

释放集群效应 中交兴路网络货运产业园连落四省

释放集群效应 中交兴路网络货运产业园连落四省
2022年08月12日 11:14

  进军网络货运产业园仅一年,中交兴路成绩斐然。继在山西、黑龙江落地两大省级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2022上半年中交兴路又在河南、四川、新疆和辽宁连落四省,开启快速复制,技术赋能,携手地方,以网络货运产业园为抓手,紧跟数字经济步伐。

  作为“互联网+物流”的融合产物, 网络货运将线下交易模式转移至线上,实现业务流、资金流、票据流的”三流合一“,在公路货运“多小散乱”的状态下,以互联网创新推动行业升级变革,对零散运力、货源的集约组织和整合极大提高了整体效率。

  正因为如此,网络货运产业及生态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上至国家,下至地方,利好政策、硬核措施频出。从2013年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13]349号)首提“无车承运人”到2020年1月1日《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全面放开资质申请,再到十四五引领数字经济新业态,近十年的政策引导下,网络货运产业及生态迈向规范化,迎来高速发展。据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有2268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整合社会零散运力515.6万辆。其中,网络货运产业园在促进融合,凝聚资源,推动数字化升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2021是网络货运牌照申请元年。虽然获取牌照企业已近2000家,但实际投入运营的并不多”。中交兴路网络货运产业园负责人谭云峰指出。他认为2022年是网络货运经营元年,而中交兴路作为数字园区综合服务商,目标是基于技术和平台优势,专注运营和服务,融入场景,发展网络货运产业集群生态,构建当地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助力地方发展数字经济。

  从0到1:技术赋能 服务一站到底

  网络货运的本质是运输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技术是核心驱动力。在中交兴路网络货运系统技术赋能下,企业可实现货主与司机的一键匹配,压缩了中间环节,避免了中途货物丢失等现象出现,同时通过平台的统一管理和调度,车辆利用率显著提高,大大缩短了司机的等货时间。作业效率可大幅提升,从人工调度的1-2天缩短至数字化作业下的8-10个小时,综合运力成本可下降2%-2.5%。

  中交兴路为产业园区搭建数字化开放平台,对外可与税务、交通、银行、保险等外部系统对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对内与入驻网络货运企业系统联动,提供运单、运力、产业扶持、增值服务等多模块产品服务体系,助力合规经营的同时,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落实到运营上,中交兴路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保姆式服务,从前期的牌照申请、合规运营指导、财政奖补,到后端的供应链金融、ETC、油品、保险,以及维修等,一站到底,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招商、运力保障、车后服务各板块综合优势,深度服务园区用户。截止到2021年12月,中交兴路已合作的网络货运企业近700家,主导的产业园在地方也因技术强和服务好而闻名。

  从1到N:根植地方 发展产业集群

  当下,“数字化”不但是国家经济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化的渗透度和占比也是地方发展新的KPI。作为新型互联网产业,网络货运向上下游供应链延伸,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地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

  中交兴路依托网络货运产业园场景,让更多的网络货运企业聚集起来,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效应。网络货运生态集聚区将金融、保险、油汽、车后市场、汽贸横向拉通,并与多式联运、新能源应用、共同配送、运贸一体、车货匹配纵向协同,助力建设以网络货运为中心的数字生态。

  据测算,一个百亿元规模的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可产生约250万单运单数据,整合运力约10万辆,带动金融、保险、车后市场等产业链规模约30亿元,带动地方就业约5000人。去年中交兴路为全国各园区引入建龙钢铁、顺丰、怡亚通、中国一重、象屿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对当地网络货运企业的拉动效应,已成为当地数字经济的标杆。

  如果说从0到1是数字化技术赋能,那么从1到N,中交兴路则放眼产业。通过投资建设网络货运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带动产值和税收,在中交兴路看来只是1.0阶段。谭云峰表示:“并不是产值越高越好,我们更看重产业园与地方产业规划是否匹配”。他指出:“2.0阶段是助力全国核心物流企业与地方物流资源融合,引进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促进网货企业降本增效,带动实体物流转型升级。实现招商与规划统一、发展与监管并重,业态与产业融合,这才是保持稳定健康增长的根本”。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