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回顾谷孚生物发酵技术赋能食品创新研讨会 各界献计新蛋白发酵

回顾谷孚生物发酵技术赋能食品创新研讨会 各界献计新蛋白发酵
2022年09月09日 11:40

  2022 年 8 月 24 日,由谷孚主办的“生物发酵技术赋能食品创新”行业研讨会于线上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为新蛋白发酵产业创造更多跨学科、 跨领域、 跨区域,以及覆盖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合作交流机会。会议邀请了来自高校、食品企业、法律及投资机构的十三位专家学者们发表了演讲或参与了圆桌讨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议还吸引了近三百位海内外线上观众参与讨论,与谷孚团队和嘉宾们群策群力,共筑国内新蛋白发酵产业,助力我国“十四五”期间的食品工业创新转型。

  研讨会的第一部分由国内新蛋白发酵学术带头人、头部产业创投机构代表,与谷孚一起解析发酵技术如何赋能未来食品以及新蛋白。

  大会由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副主任周景文教授以“创新蛋白产业中的合成生物技术”为题做开场演讲。他首先简要说明了蛋白需求背景并介绍了创新蛋白。创新蛋白不仅能减轻现有蛋白对于农业养殖业的依赖,也可以对动物蛋白做个很好的互补,是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驱动力,将极大释放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的潜力。我们可以通过动物蛋白的构效关系的解析,来设计亲脂、持水、成纤、稳定等特定功能的食用蛋白。然后利用合成生物学等方式构建高性能蛋白生物合成体系,加快推动创新蛋白的低成本、可持续、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作为传统乳制品企业,如何走新蛋白之路?蒙牛创投基金负责人高航为观众提供了一条传统企业,尤其是大型农业食品企业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的参考路径。 他首先简述了微生物发酵蛋白行业的背景,并列举了国内外传统企业向新蛋白转型以及与新蛋白初创公司成功合作的案例和方向,如基础设施、销售渠道、市场声誉品牌、创新研发工艺及技术迭代等方面。最后他从微生物发酵奶制品的价值链分析未来发展突破的方向。他非常看好微生物发酵蛋白的潜力,除了从生产的角度上集约高效、低价高质、环境友好等优势外,还罗列了跨越价值链的五个关键领域的科技机遇。

  接下来是谷孚创新项目负责人陈锦慧带来了谷孚于 6 月发布的《2022 新蛋白发酵行业报告》的解读。作为此报告的作者,她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发酵食品从传统的改良食品到创造食品的概念转变 。在全球新蛋白发酵公司数量倍增的背景下,如何参与或支持发酵产业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与农业、食品和生物科技等公司合作之外,还能参与项目投资孵化或者参与科研基金项目等。最后在展望中国新蛋白发酵发展之路中,她总结了从对标动物肉产品、拓展蛋白来源到通过跨领域提升品质和优化供应链的蛋白新品类的三个阶段。

  研讨会第二部分由四家国内外知名新蛋白发酵企业分享产品开发和下游应用的经验,以及潜在合作机会。

  透云生物董事长兼 CEO 王亮为观众介绍了新锐功能蛋白原料莱茵衣藻,有着“绿色酵母”和“光合酵母”之称的莱茵衣藻因其自身营养价值、生长特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自然环境有诸多价值。作为 Triton Algae Innovations 的供应商,透云通过异养发酵的形式工业化生产出应用范围广阔的莱茵衣藻,并于 2020 年斥资数亿投建全球首座莱茵衣藻工厂。此外,今年 5 月,莱茵衣藻已通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食品原料的审批,未来的藻种创新潜力巨大。

  安琪酵母YE调味研究所所长郭辉为观众介绍了酵母蛋白和在食品中的应用,酵母蛋白富含蛋白质和人体全部必须的氨基酸,而且有悠久的应用于食品加工的历史,且风味和安全也被广泛的人群所接受。在持水和持油性、起泡性和乳化性方面也能符合加工标准。此外,酵母蛋白生产还符合绿色生物制造的标准,除了高产、高效之外,生产中的环节均可循环再利用。在应用方面,作为补充蛋白,和大豆蛋白或者豌豆蛋白均可结合,产出高品质的植物肉产品。

  英国真菌蛋白供应商 Quorn 研发总监 Tim Ingmire 为大家介绍已有 37 年发展历程的 Quron。作为全球最大且最早的新蛋白食品企业,Quorn 所使用的是利用 60 年前发现的丝状真菌 Fusarium venenatum 发酵产生的霉菌蛋白,每年生产 5.5 吨真菌蛋白,相当于饲养 10 万头肉牛的产量。公司遵循可持续发展 10 年,商品的包装上添加“从农场到货架”的碳足迹数据。另外,公司在营养研究方面从公司创立之初便一直在进行,和高校合作研究运动营养和医学等。

  美国传统发酵公司 MycoTechnology 首席产品官 Jim Alderink 接着为大家介绍了利用菌丝体发酵作为新型食品成分的优势。这家成立于 2017 年的年轻企业目前总融资额已超 2 亿美元。公司科研实力雄厚,已拥 60 个专利,并且还有 34 个正在申请中。公司拥有九千平米的设施和六个九万升容量的发酵罐,接着他以 B 端销售的产品 FermentIQ 为例,介绍了其生产流程、口味和营养优势,该蛋白是唯一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DCAAS)为满分的非大豆蛋白产品。

  第三部分是国内外三家新蛋白发酵公司创新项目展示,分别是精密发酵企业蓝佳生物利用发酵技术生产肌肉蛋白和菌丝蛋白供应给下游食品公司、新加坡微藻蛋白供应商 Sophie’s Bionutrients 开发的独特蛋白浓缩工艺生产的“微藻”奶和刚刚推出菌丝体发酵植物肉的乐衡 7030 即食食品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七家国内外公司的分享不难看出,虽然所用的发酵技术或者微生物种类各不相同,但是都有共通的特点,就是应用多样化的微生物资源生产高品质的蛋白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或者产业端下游的需求。那在国内仍然处于初期的发酵产业还需要经历哪些困难?最后的圆桌环节,来自产业、投资、科研和法规的嘉宾们为我国新蛋白发酵产业的发展路径献计。

  在谈到国内新蛋白发展大环境时,蒙牛创投基金负责人高航提到,我国的蛋白发展之路会经历国家对合成生物学和食品科技的政策扶持,还有国际环境,进口替代的拉动效应等。我们一定是通过本国的资源来发掘优质蛋白来源。从潜在消费量的角度,行业的发展已经到达拐点,技术方面目前也有了很多布局,因此他认为国内新蛋白产业从经济、政策、潜在需求、技术环境等角度都已经到了发展拐点。华南理工大学魏东教授从学术的角度继续这一讨论。首先他认为植物肉和植物奶品牌已经尝试进行消费者教育。但是,资本热度和市场发展不均衡,消费者复购不多,最终产品和消费者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技术创新方面,消费者对于品质改善和营养功能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研发要求也需要提高。食芯资本投资总监郑迪认为新蛋白产业还是相对早期,包括口味、成本等难题仍需解决,作为未来食品,消费端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教育。资本确实在驱动这个产业,但是产业发展还是要回归到食品消费的根本性逻辑,即做出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法规监管上来讲,冯文煦律师认为既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中国具有巨大的发酵产能,如氨基酸、维生素及抗生素等产品,产能均占全球一半以上,未来新蛋白的生产相信也会占据很大的份额。政策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大食物观的推动,都是发酵产业发展的契机。另外也有多方面挑战,中国有着非常严格严密的食品监管体系,因此国内新蛋白产业的发展需要走出一条既保障食品安全,又对供应商的新食品准入申请不施加太多压力的道路。鼓励创新技术进步的工作,是非常微量的平衡,需要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共同推动。

  在讨论新蛋白发酵产业的机遇点时,冯文煦律师认为一般来讲,我国的新食品市场准入是验证型,即相关产品的审批会在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之后。但是在新蛋白产品的监管上,我国监管部门与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高航则认为从需求端上,后疫情时代,全球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消费品必须做到,人(目标群体精确化)、货(提供蛋白的效用)、场(消费场景明确),多(更多的SKU)、快(更快地触达到消费者)、好(更好的品类和产品力)、省(价格优势)。魏东教授作为微藻蛋白供应商藻能生物的创始人,在学术界和产业端都有独到见解,他以微藻为例从藻种选育、发酵工艺、加工技术和产品创制四个方面列举了一些机遇点。郑迪则认为,消费品交互处于早期,研发学术端有很多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式,目前看好具有综合实力的团队,有将点串联起来的能力,不管什么领域都需要,在产业发展早期能实现链接上下游打通供应链的先驱者。

  当进一步谈到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时,郑迪提到了产业内的系统性挑战,例如如何降低发酵过程中所需要的碳源成本,取代传统从粮食中获取。冯律师提到行业对于国内监管情况的误解,企业要清楚程序后做出合理判断。高航指出,目前新蛋白产业中创始人和科研人产业化思维还是有所欠缺,所以需要产业界、投资界和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和布局,才更有效率。魏东教授认为技术层面依然面临很多困难,技术创新需要学科交叉融合,需要科研人员有综合能力。产业发展需要技术人员以市场需求出发理清逻辑,以终为始,少走弯路。

  圆桌讨论的最后环节,嘉宾们分别用一句话展望新蛋白发酵产业的未来。

  魏东教授:技术创新,政策护航,资本助力,引导市场,坚持长期主义,打造专精特新,为社会提供创新产品。

  冯文煦: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天时地利,坚韧则胜。

  高航:未来将是食品公司的生物科技化,生物科技公司的食品化。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食品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