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教育部重申“校园贷”危害,广发卡提醒大学生警惕不良网贷骗局

教育部重申“校园贷”危害,广发卡提醒大学生警惕不良网贷骗局
2022年09月09日 17:47

  九月初,各地高校迎来开学季。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们在迎接新学业新生活的同时,也可能由于金融素养不足陷入金融风险当中。8月30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第2号预警,再次重申“校园贷”危害。对此,广发信用卡也表示,大学生需提升对金融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远离不良网络信贷骗局。

  “校园贷”衍生骗局层出不穷

  “有学生证就能借款!”这种诱人的不良“校园贷”宣传口号吸引了很多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大学生。近期,“校园贷”骗局又披上了“新马甲”,以注销“校园贷”为由头骗取学生的隐私信息并损害其财产安全。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诈骗分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没有相关记录的学生,骗子则称“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需配合注销,否则影响征信记录”,然后诱骗受害人转账至“安全”账户“接受审查”,从而实施诈骗。由于诈骗分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等隐私信息,大学生便信以为真,落入骗子圈套。

  其实,校园网贷本质上就是诱使涉世未深的学生向其借款,最终让“小贷”滚成“巨债”。当大学生逾期未还时,不法分子往往恐吓胁迫学生还款,不但危及学生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更可能有损自身征信记录,导致无法正常办理银行业务,购买飞机票、高铁动车票等。也正因学生担忧不良“校园贷”导致的征信记录受损,才让注销“校园贷”的新骗局有机可乘,损害学生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

  教育部强调警惕“校园贷”,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需提升

  近日,为帮助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避免其陷入“校园贷”、“高利贷”、“培训贷”等陷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发布预警,告诫大学生警惕“助学”骗局。预警通知表示,广大学生要养成自立自强、艰苦朴素、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坚决远离不良“校园贷”。

  对于“校园贷”衍生的其他骗局,广发信用卡专家表示,当前不良校园网络信贷虽达到了一定的遏制,但随时可能换个形式重现校园。广发信用卡专家建议,大学生需保护好个人敏感信息,如遇以核销“校园贷”为借口,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密码等情况时应保持冷静,不随意签字授权、不随意委托他人办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大学生教育部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