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国产基因测序仪龙头华大智造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开局400亿市值的资本市场表现,吸引了全行业的眼球,让一众早期投资机构又再站到聚光灯下。
这其中,就包括华大智造的早期投资机构IDG资本。2020年5月底,华大智造宣布获得10亿美元B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彼时的这一轮融资,曾刷新当时国内基因领域最大私募融资的纪录。
谈及投资华大智造的决策时,IDG资本合伙人刘羿焜曾表示,华大智造希望把中国生命科学工具研制发展起来的使命感,让团队颇受触动,于是决定支持生命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这条势必不容易走的道路。“这需要投资机构长期耐心的投入和坚定的支持,但一旦做成以后,对整个中国生物技术产业、乃至对世界生命科学发展的影响都很大,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刘羿焜强调。
实际上,对于IDG资本而言,投资华大智造是投资底层逻辑的一次转折,更是重押生命科学源头创新的一个缩影。过去不到5年年间,这家全球顶尖的私募投资机构已经数十次出手,构筑了多元化的医疗创新生态。
重押生命科学工具
“工具的变化,是生命科学发展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刘羿焜指出。
为此,IDG资本的医疗团队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生命科学创新的前沿工具。他们的想法与汪建带队的华大集团不谋而合,即相信中国本土医疗创新快速发展的基石,是自主研制性价比高、质量好的生命科学工具。
除了投资华大智造,布局国产基因测序仪外,IDG资本还入股了一大批在细分领域中表现出色的生命科学工具企业,已然是这一行业的重要私募投资机构。
过去数年间,IDG资本相继投出了南模生物、景杰生物、苏州彩科、层浪科技等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的明星项目。其中,南模生物已经在2021年12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景杰生物的上市申请也在2个月前得到深交所创业板受理,而层浪科技、苏州彩科则已经完成了早期产品的商业化,这些投资陆续进入收获期。
2020年11月,国内蛋白质组学龙头企业景杰生物完成5.3亿元B轮融资,由IDG资本领投,这笔投资交易令IDG资本合伙人杨飞印象深刻。“景杰生物的创始人赵英明,是国际蛋白质组学的顶级专家,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杨飞介绍,“公司在上游的试剂开发、中游生物标志物的开发和下游的技术服务上都处于国内领军的地位,我们也相信景杰生物无论在原创技术开发的厚度上还是业务收入体量上,都将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和行业头名的地位。”
IDG资本分析认为,蛋白质组学是精准医学的技术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蛋白质组学既是一种强有力的科研工具,又在挖掘疾病标志物、开发药物靶点上有着广阔的应用,而景杰生物作为中国蛋白质组学领域领导者,未来将在生命科学工具领域释放强大势能。
在一年之后的2021年12月,IDG资本重金加注苏州彩科。而在此前的A-1轮和A-2轮融资,IDG资本都是苏州彩科的领投方。作为国内领先的单分子层面生命科学工具研发企业,苏州彩科核心技术平台μ-MPF(Micro-scaled Multi Physics coupled Force) 为基础,搭建了多个应用平台,能够实现超高灵敏度生物分子检测、多指标联检的多重磁性荧光微球编码、多组学高通量单细胞平行操控等多种微观研究和介入。目前,苏州彩科的商业化仪器在上个月推出,已经被国内一批抗体药企采用。
就在2个月前,IDG资本再度出手生命科学工具项目,入局层浪科技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后者是一家创新的流式细胞产品企业。流式技术用于测定单个细胞中蛋白或核酸水平的表达情况,并把特定细胞从群体中进行分析或分选的技术,具有单细胞水平、多参数、速度快、精度高、准确性好等多重优势,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在科研机构中广泛被用到。
目前,层浪科技自主研发的2激光8色流式细胞仪MateCyteTM已经获得NMPA注册证,是首款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资质的同类产品。此外,层浪科技高端产品线中的3激光14色流式细胞仪LongCyteTM 26种型号均已经获得CE认证,即将获得NMPA批准,正陆续研制推出流式样本制备仪FA3000L,流式检测抗体等试剂。
此外,在质谱等常规科学仪器方面,IDG资本也在更早期进行了相应的布局。通过布局这些性能媲美进口工具、但成本更低的工具类公司,IDG资本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生命科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地,IDG也希望这些企业里更优秀的产品可以走出国门,打造中国产品的全球影响力。”杨飞表示。
转变:从制造驱动到创新驱动
实际上,IDG资本布局医疗项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彼时,国内医疗行业更类似传统制造业,一些企业只需要相对简单的复制,就可能获得成功。IDG资本在当时的市场需求和制造业分析思路下进行投资,收获颇丰。
变化发生在2015年。随着监管层推动审评审批改革,创新逐渐成为国内医疗领域的主题。“整个行业的驱动力变了,从制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刘羿焜指出,很多产品不仅要做到质量非常好、媲美进口,同时还要有创新差异化。
此后,IDG资本的投资策略,也向用创新的技术满足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侧重,形成了系统的底层逻辑和框架,在更多的医疗创新项目中收获佳绩。
杨飞介绍,在这一阶段,IDG资本的投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研究驱动。具体而言,一方面,团队会根据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主动去做主题下自上而下的研究,从中挑选潜在标的。另一方面,一旦在市场上碰到很有意思的项目,会根据这个项目所在的细分领域,由下而上地来做一些主题的研究,然后在这个研究基础之上挑出来标的。
在过去的4~5年,IDG资本陆续布局了约70个项目,覆盖生物制药、器械诊断、CXO、AI医疗等多个颇具潜力的细分赛道。除了上节提到的生命科学领域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博雅辑因、百奥智汇,精准诊断领域的康立明生物、至本医疗,AI医疗领域的科亚医疗、迪英加科技等均在细分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
“一方面,我们强调投早。IDG资本作为领投方第一轮投资的医疗项目,绝大部分都得到了市场上其他基金的认可,很顺利地完成了接下来的融资。”刘羿焜表示,“另一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相对偏成长期的项目,这些项目已经陆续制定了上市进度表。”据刘羿焜介绍,未来12个月,IDG资本的医疗被投项目中,有10~12个项目拟申报IPO。
至此,IDG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已经完成了从侧重制造驱动向侧重创新驱动的转变。
在IDG资本看来,医疗往创新走,往往常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技术相结合。所以在一些强调医疗行业与其他学科结合的项目的投资决策和投后服务中,IDG资本作为综合投资机构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一方面,IDG资本有一个完整的复合背景的医疗投资团队,有多名生物学背景的博士和接受过临床培训的医生,而且大多数都有生物医药从业经历,涵盖了制药研发到生产销售,在做一些早期技术研究时,可以获得更精准的判断。另一方面,在特定的与其他行业结合的医疗项目投资决策中,IDG资本的医疗团队会与不同行业的投资团队合作,形成复合领域的研究认知,比如,在判断手术机器人或者医疗自动化项目的投资机会时,IDG资本会引入工业团队共同分析和决策。
“如果只有医疗背景的人去看,虽然了解医疗技术,但做投后赋能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医疗场景都需要其他行业的赋能,”杨飞分析,“IDG资本完整的综合团队,可以把比较前沿的交叉技术研究透彻。同时,投资团队积累的经验认知和被投资源,还可以给医疗被投做更深入的赋能,产生很大的化学反应。”
比如,在支持华大智造攻克高难度的基因测序仪的过程中,IDG资本就整合了此前在半导体领域布局的各项资源,高效输出解决方案。“去年,我们请来半导体领域的专家院士和上市企业,专门为华大智造做内部分享论坛,探索如何能在芯片方面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刘羿焜指出。
向前渗透,
做科学家创业的早期陪伴者
从华大智造到景杰生物、南模生物,再到苏州彩科、层浪科技,在医疗领域,IDG资本有着鲜明的投资风格,即在大多数投资中选择做领投,以主动投资的角色去参与企业的发展。这就意味着,IDG资本在所投的所有项目中,都会做很详细的研究和充分讨论,从而对一些相对早期的冷门项目形成更强的判断能力。
现阶段,在新的资金环境中,具备显著技术优势和创新价值的早期项目成为投资机构追逐的对象。一时间,以科学家创业和颠覆式创新为标签的项目估值水涨船高,动脉网也曾在不久前专门分析了科学家被疯抢这一热门现象。有意思的是,早在2015年前后,IDG资本就已经开始做科学家原创IP的创业转化,是国内最早支持基础科研转化的“拓荒者”。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DG资本在A轮融资就入局的博雅辑因。
博雅辑因是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IDG资本在早期注资后,曾花费很长时间在全球帮助魏文胜教授寻找合适的职业管理人。在IDG资本看来,博雅辑因最理想的CEO既要能够与魏文胜教授在科学研究中同频共振,又要具备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能力。
1年后,他们最终选定了魏文胜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本科同学魏东,两个人互相非常认可。魏东的加盟,让当时的博雅辑因本身也很顺利地完成了融资,这家公司平稳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今年,博雅辑因的产品已经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杨飞介绍道。
在推动科研成果早期转化的过程中,IDG资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在国内外多次成功复制。
杨飞表示,在进行早期医疗项目的投资机会研判时,IDG资本会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即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执行效率,“我们会提供必要的支持。”
技术创新能力方面,IDG资本强调差异化优势。“创新能力是根本,创新的产品一定要有差异化和一定的领先性,否则就很容易被同行追上。”杨飞强调,“当然,我们也会看重一些场景式要素,”换言之,除了技术创新本身,IDG资本还会关注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将如何使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
团队执行效率方面,IDG资本认为,高效转化能力是早期项目成功的关键,而这需要组建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在项目启动以后,执行效率本身也是领先优势的确保因素之一。而IDG资本在过去30年间积累了完善的对企业家的认知体系,对团队效率的判断形成了一以贯之的标准。”
如今,随着华大智造、景杰生物等成熟期项目相继上市,博雅辑因、层浪科技等更早期介入的项目陆续跑通商业模式闭环,IDG资本侧重创新驱动的投资逻辑反复得到验证,而他们系统的布局和前瞻性的技术判断,还将帮助更多的医疗创新落地生根,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