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观大辽锦绣 赏土木华章 《见证·辽塔》摄影展沈阳开幕

观大辽锦绣 赏土木华章 《见证·辽塔》摄影展沈阳开幕
2022年09月19日 10:08

  9月17日,《中国千年古塔摄影展》第二站落地辽宁沈阳雅圣艺术摄影空间,以《见证·辽塔》为主题,精选出90余幅具有千年历史的辽塔影像。这不仅是国内首次以摄影作品的形式,全面记录辽代千年古塔独树一帜建造风格的展览,摄影展主创人杨晓利也希望借此呼吁社会各界加大对古塔等古建筑的关注、保护力度,为后代留下这些珍贵的实物遗迹,也为国家的文保工作增添一份助力。

  《中国千年古塔摄影展》从2019年开始策划,并被立项为“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又历时2年筹备,于6月11日“文化和遗产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首展,展出了主创团队35年间拍摄的3000多座古塔中,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塔影像300余幅, 引发热烈反响。而将该摄影展的第二站定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不止是因为辽宁省用了10年时间将全省的古塔进行了修复,为保护中国古建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保护中国古塔行动中的榜样;更是因为辽塔在中国古塔建筑群像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辽上京南塔(辽)

  大明塔(辽)

  辽塔是辽代古塔的简称,是我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辽朝遗留下的重要历史遗迹。辽塔风格独特,建造精美,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我国古塔艺术的杰作。目前,我国现存辽塔近百座,主要分布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北京市、山西省等地,其中,辽宁省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辽塔共有40处,合计51座。

  在本次《见证·辽塔》主题摄影展中,可以观赏到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佛塔,有“东北第一塔”之称的朝阳北塔;塔身用上万颗水晶珠为主体材料穿缀而成的世界级文物七宝舍利塔;体积为全国第一,高达80.22米,晴日里百里之遥仍可见的大明塔;塔身浮雕技艺精湛,是目前最为珍贵的辽代石刻作品之一的辽上京南塔;更有立于风光秀丽之地,却极富神秘色彩的双塔峰双塔。与此同时,摄影展现场特意设置了古塔背景解说、明信片专区与古塔盖章活动,为参观者深入了解古塔提供了更为生动便捷的方式,每观之一幅古塔影像,便如同与千年之前的一位古人对话,回味历史文化在时间长河中涤荡出的余香。

  “古塔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透过这种独特的古代建筑形式,我们得以窥见中华民族绵长的历史、精湛的艺术以及巧妙的科技。”杨晓利表示,这些辽塔影像不仅仅是光效和构成的形式赞美,更是国人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因此,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中华传统文脉。“但是,在我35年间寻找、拍摄古塔的过程中,看到还有很多古塔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而日渐残破,甚至消失,我希望通过此次系列摄影展,可以使更多的古塔被看见、被关注、被保护。”

  星火可以燎原,独木亦能成林,个人虽然渺小,却也能为国家的文保工作发光发热。在《见证·辽塔》主题摄影展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七届副主席、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王玉文表示,把一个摄影题材用35年的时间做深、做透,不断创新尝试各种表现手法,才能让这场摄影展既体现了摄影师本人的艺术功力,又积聚了震撼观者的能量;在辽宁省文联名誉主席郭兴文看来,本次摄影展为维修和保护辽宁地区的古塔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发展和文保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强劲的助推作用。

  在摄影展现场,有少先队员为杨晓利佩带上了红领巾,寓意着对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杨晓利说道:“我想为后代留住这些古塔,但我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加入保护中国古塔的行列中,纵然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总有新鲜血液陪伴着、呵护着这些珍贵的古塔走入下一个千年。”

  (来源:新视线)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