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遡美工匠以《本草纲目》为纲,探索药食同源新内涵

遡美工匠以《本草纲目》为纲,探索药食同源新内涵
2022年09月19日 18:18

  “是药三分毒”,比起药物治疗,中国人更崇尚“食疗”,而这一点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就可以找到佐证。所谓“以食为本,中华良药”,“药食同源”在我国古代时期便有了最初的概型,并被广泛记载和运用。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撰的《本草纲目》中明确提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他认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其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为了研究两者之间的联系,李时珍常年跋山涉水,考究本草养生的秘方,最终成就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翻开《本草纲目》,其中记载的食物高达397种,如人参、枸杞子、黄精、覆盆子等,每种食物都细化到了根茎叶等各部位,而这也为广东金不换等现代企业研发养生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

  药食同源,“未病先治”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其核心理念就是“治未病”,据隋朝《黄帝内经 太素》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食皆可药,药有可食”的观点。

  关于药、食关系,在《黄帝内经》记载的13个方剂中,出现了最早的“药膳”。在明代《本草纲目》中,也同样非常重视药食同源的研究,书中大量提及药食同源的知识,剖析了“四气五味”的概念及其与身体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关系,说明了按照体质和疾病的性质选取食物的基本原则。该书强调“药补不如食补”、“上工治未病”,通过食补“未病先治”是最高境界,体现了中医食疗养生的思想。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子杰教授认为,《本草纲目》是对明代前中药学的成就的高度总结,是中国16世纪的“百科全书”般的存在,是众多深耕药食同源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绕不开的一环。在收载的1892种药物中,食物类就有397种,占比近21%。《本草纲目》中的药食资料,在后世处方运用中多有体现,很多名医越来越注重药食同源中的药物运用。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人追求健康、高质量的生活,加之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巨大的需求刺激和市场空缺,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而药食同源产业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也迅速扩展壮大,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如广东金不换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企业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全民健康为己任,凭借科技力、创新力让李时珍等名医所倡导的“食药养生”理念走向实践。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发布,对上百种中草药予以了重新界定,明确了100多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名单目录,如人们所熟知的人参(5年以下人工种植)、枸杞子、黄精、覆盆子、蛹虫草、橘皮、山药、葛根、山楂等。有了国字背书,这些药食同源物质也成为了众多深耕药食同源企业重点发力的对象。在全新的科技研发体系支撑下,一些传统的食药同源物质在扶通康等产品里被激发出全新的魅力。

  比如在药食同源物质目录中,黄精有“仙药”之称,在《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认为其 “得坤土之精,为补养中宫之胜品 ”。因黄精味甘、性平、无毒,宜于久服,单用即有抗衰延年的作用,亦可在日常做菜中作为配料食用,煮熟后效果更佳。广东金不换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遡美工匠品牌扶通康,便添加了黄精这一味“仙药”。扶通康是通过现代生物活性酶法萃取技术、低温浓缩技术和严谨的科学配比研制出一款全新的高浓缩草本精华饮品,这个为广大亚健康人群提供营养、安全的养生调理新疗法,也为有养生需求的男性提供了新的选择。

  “药食同源”作为中国中医文化的重要智慧结晶,在新的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伴随着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参与其中,借助科技力将“药食同源”发扬光大。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