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天时地利人和 这就是安顺绿茶的“真诚”必杀技

天时地利人和 这就是安顺绿茶的“真诚”必杀技
2022年10月13日 11:27

  “色泽翠绿油润,栗香馥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是记者品鉴过安顺绿茶后给出的高度评价。位于贵州省中部的安顺市,有着数十万年前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景观——黄果树大瀑布,还有一杯品质出众的高山好茶——安顺绿茶。和黄果树瀑布不同,安顺绿茶是安顺市自然气候、地理条件与人治叠加而成的产物。

  “看似青菜水,入口板栗香”的安顺好茶,在群山环绕,青峰如云的茶海中缓慢生长。安顺平均气温保持在14℃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还是天然的“大氧吧”,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99.4%,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给当地带来了充沛的雨水。“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漫山云”,寡日照,多云雾等适宜茶树生长的条件汇集在安顺,共同成就了安顺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好的“天赋”。

  安顺绿茶的鲜爽口感,不仅源于“老天爷赏饭吃”,还得益于这片生长的土壤。安顺市位于北纬26度黄金产茶带,地处长江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有充沛的河流和水源条件。这里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区,具备疏松透水性良好的土壤地质环境。“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安顺市境内烂石岗、砾壤地质特点明显,土壤PH值在4.5-6.0之间,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茶树生长。水源、土壤、矿物质资源等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安顺地区出现了屯堡茶、小锅茶、瀑布毛峰、朵贝茶等特色茶品牌。

  安顺绿茶的口感与价值出众有多方面的原因,天然气候、地理条件、历史传承等众多因素共同造就,但是人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中国地大物博,全国各地拥有“天时地利”的传统特色农产品数不胜数,但只有经过“人治”的最终助力,区域特色产业才能迈上新台阶,走出千重山最终走向全国市场,安顺绿茶就是如此。

  近年来,安顺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扩大提升产能。从2011年起,安顺市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和农户新建茶园,通过开展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每年筛选近20家茶叶示范基地进行跟踪扶持和重点培育。按照集中连片的总体思路,安顺市以标准园创建为抓手,打造了6个省级茶产业园区和4个乡级茶产业园区。

  向内谋发展,狠抓提质增效;向外做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安顺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安茶出山”,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每年组织20至30家安顺茶企组团,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举办的黔茶出山大型活动、国际茶叶博览会和丝绸之路黔茶飘香等系列活动中,多角度推介,扩大安茶影响。

  安顺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了“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加速推动安顺市茶产业抓基础、强品牌、拓市场、促融合,将实施“品牌培育、市场拓展、基地提质、加工升级、主体培育、融合发展”六大创新工程,带动安顺茶产业由面积产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型,由企业主导生产向市场引导供给转型,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专业发展转型,由传统农业种植向关联产业融合转型。

  山水因茶而美,老百姓因茶而富。在2019年,安顺市涉茶人数12.78万人,茶农年人均涉茶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累计带动2万多名贫困群众依靠发展茶业告别了贫困户,走上了小康路。阶段性成功并未阻挡安顺绿茶发展的脚步,数字时代浪潮令传统产业也迎来了大发展、大市场、大竞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安顺绿茶选择做强品牌、做优产品、做大市场,推进产品品牌化,注册“安顺绿”区域公共品牌进入电商赛道,安顺市茶农、茶企正紧密围绕在政府周围,万众一心凝聚力量、整合产业优质资源,为安顺绿茶发展“加码”,让安顺绿茶的茶香随着数字蓝海飘向从未到达的远方。

  与生俱来的天赋、不曾停歇的脚步、内外兼修的实力,是安顺绿茶“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融合发展、相互赋能的正循环,也是安顺绿茶递向市场的“诚意”名片。随着民族自信的增强,茶饮成为了更多国人的新选择,“真诚是最大的必杀技”,市场上呈现出愈发认可品质实力的务实消费倾向,捧红了一系列用心做产品的宝藏产品及品牌,安顺绿茶与新消费者的“双向奔赴”会碰撞出什么惊喜?让市场交出最终答卷。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安顺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