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街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心区,面积3.98平方公里,常驻人口6.06万人。辖区现有10个社区,公共户单位163个,其中厅级及以上单位23个。综合区位、资源等因素,街道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区位优势明显,体现出“四个集中”,辖区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行政资源集中;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集中;翠湖公园、圆通山、圆通寺等公园名胜集中;西南联大馆、朱德旧居等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二是社会治理压力大,体现出“四多一难”,即居民小区(楼院)多、小区(楼院)类型多、无人管理小区(楼院)多、人户分离多、社区治理难度大。目前,辖区有居民小区(楼院)267个,其中有物业管理小区(楼院)66个,仅占全部居民小区(楼院)的24.71%;半物业管理小区(楼院)123个,无人管理小区(楼院)78个,且大多涉及单位改制、公司兼并或者分立等问题。有的小区(楼院)虽然仅有几十户,但却涉及多家单位或者公司。一段时间以来,小区治理压力大,居民满意度低。
华山街道党工委紧扣街道实际,紧盯弱项短板,充分发挥优势,着力攻坚克难,以社区治理项目“三网”建设为依托,打造精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华山品牌,全力推动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民生福祉。
织密党建网,让社会治理更有“序”。治理是国家治理基石,基层党组织则是社区治理的核心领导。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提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的领导力,首先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华山街道一是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打通关系壁垒,聚社会治理合力。今年以来,具有历史内涵、红色内涵、商业内涵的华山街道,通过组建“党建商业联盟”、翠湖“大文创园”联盟、红色物业等富有红色气息的品牌,打通了基层治理的“任督二脉”,通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牵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引领我们居民区不断加强自治德治和法治。
在突出党建引领的同时,华山街道完善了基层治理的组织体系,建立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红色物业党支部—商家党员户”的四级组织。这张在社区内“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组织网”,让每个商户、楼院网格都成为有组织机构、有党员队伍的党建基本单元,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在加强党组织建设上,华山街道不断扩大基层党支部规范提升力度,不断加大锤炼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力度。通过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提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辖区8个社区网格内设立了7个华山党校社区分教学点,并开设了领导讲形势、专家讲理论、部门讲政策、书记讲经验、先锋讲事迹、党员讲成长六类课程,利用这种“贴地气”的教育模式,增强辖区内党员的使命感,始终保持甘于奉献、冲锋在前的精神,为社区社会治理添砖加瓦。
二是打通行政壁垒,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基层治理事务庞杂,靠社区党组织单打独斗难以发挥最大效应,而且,街道辖区内行政单位多集中,公房数量庞大,驻区单位与社区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凸显。为此,华山街道整合各方资源,打破行政隶属壁垒,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
华山东路82号院,系云南省教育厅职工宿舍,小区建设于20多年前,小区基础设施落后,管线老化严重,环境卫生差,居民以离退休人员为主,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在物业公司退出后,小区变为无人管理老旧小区。为尽快恢复小区正常生活,华山街道根据“保民生、补短板”以及基层党建的工作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向这里延伸,通过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华山东路82号院为中心,联结华山东路沿线7个规模比较小、党员较少、不具备单独成立居民区党支部条件的居民小区、成立了五华山网格第三居民区党支部。构建党支部+业委会(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的党建引领居民区治理架构,通过强化居民区党建,实现网格对居民小区的管理服务“双规范”。
华山街道通过不断壮大“红色朋友圈”,按照“1+8+N”的方式,建立以社区大党委为“轴心”,汇聚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N”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联盟,旨在形成党建引领的聚合力。目前,华山街道网格内共组建8个社区大党委,65个单位成为联盟成员。
编写项目网,让社会治理更有“谱”。华山街道按照“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工作要求,以项目化管理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推出12个社区治理项目,形成了街道社区各自的品牌特色。
以项目化流程参与。在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中,华山街道积极开门纳谏,广开言路,让广大居民群众“点”项目。每年通过“华山论剑”平台公开征集网格“微创投”项目,择优整合后列为年度推进项目。让公众“做”项目,发挥公众主体作用,全过程、全周期、全要素推进,达到共建共治。
以项目化压实责任。在纵向上,明确街道相关部门统筹谋划、各网格抓好落实、社会组织强基固本、社工落细落小的四级责任体系;在横向上,确定项目所在地党委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并实行一月一分析、一会商。努力实现在项目推进中不断优化服务群众水平、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为打造全国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出更大贡献。
华山街道社工培育中心,是社区加强社区干部服务群众、探索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能力的特色品牌。通过街道社工培育中心,各个社区因地制宜打造社会治理品牌项目,这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项目,在居民心中扎下“有事找组织”的根。目前,华山街道在人大特色代表工作站、“名书记”工作室、“华山街道党建联盟”“华山党校”“协商在基层”“楼院议事厅”“职工驿站”等党建工作、社会治理工作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推进五华山社区市域社会治理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积极打造五华山社区市域社会治理综合示范点,引入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心灵驿站,探索心理干预+调解模式,继续探索如何将社区,尤其是老破小散的居民小区集中的区域,将华山辖区的公共空间建设成能和居民群众互动、能和外围环境互动、能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互动的温馨家园。
搭建示范网,让社会治理更有“调”。在探索社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华山街道在部分社区试点开展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社会治理项目,为五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样本”。
一是建立居民小区和出租房分类分级服务管理。五华山网格根据各种出租屋的不同特点,在原有的出租屋管理模式基础上,以分类分级为手段,突出管理重点,理顺管理关系,完善管理机制。由网格内的社区与社区民警、物业保安、商户、网格员、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等组建社区“小巷管家”队伍,通过建立微信群,常态化巡逻在辖区楼院和大街小巷,在源头上及时发现、反映、处置问题,及时消除出租屋各类隐患问题,开展群防群治,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在开展分色管理工作中,社区在各小区院坝主要出口或醒目位置挂置分色管理公示牌公示出出租房屋,环境卫生,治安等情况。分色标准分为三级,绿色:宽管级,每季度检查一次。黄色:关注级,每月检查一次。红色:禁止级,房屋禁止出租。分色管理人员由社区网格员、流管协管员、社区民警组成。同时,网格内成立小巷管家,由流管信息员及小区院坝内的老党员及社区工作人员组成,平时对自己小区院坝内的治安,消防,环境卫生,疫情防控,流动人口及出租房等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向上级领导逐级汇报。
二是组建“小巷管家”队伍,逐步打造专兼结合系统治理的基层工作力量。研究制订《华山街道关于建立“小巷管家”工作机制和队伍的实施方案》,充发挥党建引领导作用,依托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建立起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红色物业负责人、网格中心工作人员,能力突出的楼栋长、城管队员、保安负责人、群防群治积极参与者组成的143名“小巷管家”队伍,每天巡逻在282个小区楼院和大街小巷,通过“小巷管家”微信群,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邻里纠纷、出租房信息变更、疫情防控等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或街道,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同时,与区人民法院北门法庭协作,和云南迪恒律师事务所、宏源法律服务所签约引入法官、律师到社区、楼院,贴身解答居民群众有关法律方面的问题。2022年区法院北门法庭到辖区开展活动4次,律师进小区、楼院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活动30余次,到各社区开展法律知识知识宣讲会4次,为群众义务解答家庭婚姻、财产继承、相邻关系等法律问题,收到良好效果。
华山街道在多网融合提升社会治理的探索中,通过案例经验的形成,得到社会治理相关启示。一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组织是凝聚各类组织的核心。通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基层组织规范化组建和系统化运行,多网融合,建设好基层党建的主体架构,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形成强劲有力的“动力主轴”,有机联结社区治理、物业服务、房屋管理等各个机构,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回应社会关切,践行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提升基层党组织宣传发动群众、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是“红色物业”是物业最大的价值属性,红色行业既要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又要同步开展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把党的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让社区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它既要发挥物业服务功能,又要发挥政治引领功能,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业主生活中的小事、小矛盾、小困难入手,用真心、真情、真意来突显党对群众的关怀。
三是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责任,当好组织者、执法者、规划引领者、政策制定者、社会建设者;围绕社区公共事务,关注居民提出的公共议题,开展协商讨论,进行民主决策,要激发业主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业主参与制度化,创新自治内容和方式。
四是强化社会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要充分认识住房管理部门、公安消防、环境治理、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志愿服务等部门、单位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职能职责,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信息管理平台,组织各方力量深度有效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出现五龙治水的局面,从而更好统筹管理与服务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全周期管理”提供“专业化支撑”。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利益调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合规的有机统一,通过多网融合,正确处理好难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好各方力量,统筹协调、相互配合、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群众有更多的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