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联合国碳中和重磅报告发布主要发现,联想集团等7家全球企业入选重点案例

联合国碳中和重磅报告发布主要发现,联想集团等7家全球企业入选重点案例
2022年11月10日 10:23

  近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发布《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加速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企业“碳中和”目标设定、行动及全球合作》主要发现。该报告收录了64家全球企业先进实践,并深度剖析了联想集团、西门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7家行业代表企业的实践案例。

  该报告是继2021年7月发布的《企业碳中和路径图》后,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的指导企业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和落实巴黎气候协定的又一实用工具。去年联想集团的低碳实践就曾入选《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数字信息产业全球先进企业实践案例。

  报告遵循“对标国际标准,聚焦重点行业深度整合全价值链”原则,在兼顾不同国情和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号召各国各行业企业按照科学碳目标(SBTi)制定基于气候科学的短期和长期减排目标,对企业的气候目标设定提出了更具雄心的要求。目前,设定科学碳目标的企业已达到全球市值的35%。报告通过要点详述和案例分析,致力于帮助企业通过跨行业全球合作推进价值链上的全面减排,以符合气候科学、可衡量的方式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协同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共同迈向净零排放的未来。

  报告推动全球企业团结协作落实巴黎气候协定

  气候目标的实现需以运营边界内和价值链上的减排举措为支撑。通过研究,报告提出了在企业运营边界内的3项关键的减排举措,即:能源结构改变、能源效率提升、回收废弃能源,并在在价值链上的3个减排大方向(供应链低碳管理、生态伙伴低碳合作、产品创新与回收)上提出9项关键减排举措。

  报告聚焦并深度分析了3大重点行业:食品与农业、制造业及电信、媒体与科技业(TMT行业),这些行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的排放预估占到全球排放的一半以上。

  最后,基于2021年《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报告挖掘出的9大气候技术投资方向,特别聚焦了两大持续涌现技术创新的跨行业合作领域:基于 AIoT 的能源和碳排放管理解决方案和再生农业,以期为企业及投资者指出气候关注方向。

  联想集团:“双实融合”助推行业加速零碳转型

  作为国内最早投身ESG实践的企业,联想集团早在2009年即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还是国内最早一批加入了SBTi并设置了科学碳目标的高科技制造企业。目前,联想集团已经制定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正在与SBTi紧密合作以获得专业核准。

  联想集团作为“双实融合”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既是传统实体经济和科技制造企业,同时又是为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新IT”赋能的企业。在过去16年,联想集团探索出了一条由自身核心生产制造环节减碳、供应链协同降碳、再到赋能行业伙伴低碳发展的实践路径,也即中国企业由“数实融合、低碳发展”到“内生外化、对外赋能”的零碳转型样板。

  首先,中国在以智能化、绿色化为主导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居于领先地位。科技企业应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在自身核心生产环节实现“创新型减碳”。联想集团将“零碳”理念贯彻在绿色产品创新中,形成了从产品设计、材料、生产、包装、物流运输,到产品能效、生命周期末端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绿色产品项目。与此同时,联想集团持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其研发的低温锡膏工艺可在加快焊接速度的同时增加产能,减少35%的能耗和碳排放量;“温水水冷服务器”可帮助绿色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实现成本与效益的完美平衡,每年降低超过42%的电费节省和排放。在智能生产方面,联想集团自主研发的先进生产调度系统LAPS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闲置等方式,每年可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次,一家企业的供应链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往往是其企业运营范围碳排放的5倍,对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加以管理是零碳制造的重要一环。企业应积极将自身绿色环保实践推广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降低企业运营对环境的影响。联想集团作为供应链“链主”,积极发挥自身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同实现零碳转型。不仅如此,联想集团还将零碳理念渗透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将自身技术减碳的实践传导至整个价值链,从而发挥集群效应,打造绿色、智能、可复制的“碳中和”和“供应链”样板。

  再次,企业应积极对外赋能,实现减碳与高质量增长的双赢。根据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和世界经济论坛的测算,到2030年,各行业受益于信息技术的碳减排将达121亿吨,10倍于信息技术行业自身的排放量。联想集团通过不同层次的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助力节能减排。目前,联想集团的解决方案已经在汽车制造、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电子制造等行业深入应用,赋能国内300多家领军工业企业。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