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合成生物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华熙生物积极助力产业发展落地

合成生物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华熙生物积极助力产业发展落地
2022年11月28日 11:56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作为新兴的前沿科技,合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名列“115 个优先发展领域”之中。

  此前,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已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强调合成生物的战略地位。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国际自然科学基金此次将“合成生物”列入十四五期间优先发展目标,再度为我国合成生物基础研究落地及产业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

  绿色合成、基因技术等是发展焦点

  此次《规划》主要在“绿色合成方法与过程”及“生命体的精准设计、改造与模拟”两大板块中提及合成生物。

  《规划》强调,面向我国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的重大需求,着力发展高效绿色合成方法,基于人工智能与自动合成,实现合成方法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开发高效绿色化学及生物转化策略,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高端及重要化学品的绿色智能制造和绿色生物制造,以及再生资源化学与循环化学的工业化应用。

  作为一项低碳环保的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在绿色制造方面具备重要意义。合成生物可通过细胞工厂进行生产,获得低能耗、更环保、可再生的生物基材料,进而替代传统动植物提取、或石化基来源的材料。同时还可以通过碳捕捉、碳回收、碳封存或零碳甚至负碳物质生产等,实现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15%-80%,原料消耗 35%-75%,减少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另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预估,到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每年可降低10亿吨至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根据《规划》,绿色合成技术的提升将为绿色制造提供技术基础,助力合成生物低碳效能的进一步释放,更好地助力我国生物经济、绿色产业的发展。

  除了绿色合成之外,《规划》还强调,围绕创建生命体所需的材料遴选、元件构建、工具开发等实际需求,重点研究基因编辑工具与策略,基因元件、调控模块及回路设计,生命机制的定量解析与模拟,智能化生物材料设计,工程化组织器官构建的生物力学和结构基础,功能纳米材料调控生物微环境的时空间构效关系等,为合成生物学、基因改造的农业与医学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据悉,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是合成生物学三大底层技术,这三大底层技术的发展和成本大幅降低为当代合成生物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而在《规划》指导下,合成生物的这三大底层技术有望在我国实现进一步深度研究及发展升级,这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合成生物技术及全产业链的长远发展。

  企业参与助推合成生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面向合成生物产业未来,除了《规划》重点涉及的基础研究领域之外,产业转化、市场转化、全产业链等也是合成生物发展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产业转化、市场转化,才能够将科学研究更好地转化成生产力,创造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这就离不开具备产业转化和市场转化能力的合成生物企业的积极参与。

  在国内布局合成生物的企业之中,华熙生物经过数年战略布局,已经在合成生物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华熙生物是目前国内“唯一”集“合成生物”研发创新能力、中试及产业转化能力、市场转化能力三大能力为一体的合成生物全产业链企业。其已经搭建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建设了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并率先开始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在gamma-氨基丁酸、5-氨基乙酰丙酸、依克多因、麦角硫因、人乳寡糖、硫酸软骨素、肝素、胶原蛋白、beta-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等生物活性物上逐步实现产业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在产业转化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企业实力,在微生物发酵的规模化量产、提纯、生产成品等环节具备较强的优势,这将有助于合成生物的产业转化和规模化量产。同时,华熙生物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中试及转化。

  目前,华熙生物已经与国内外20余家知名科研院校就合成生物领域的研究达成合作,积极推动合成生物的产业转化和成果落地。

  如今,合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而政策的引导和资本的投入也正在推动着我国合成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产业链中下游,可以预见的是,合成生物技术毫无疑问将掀起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创造新的发展与未来。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