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化湿败毒颗粒:可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症状

化湿败毒颗粒:可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症状
2023年01月09日 15:21

  大部分人中招之后,都会出现发热、全身酸痛、咽痛的症状,但这些症状大多随着身体康复之后慢慢消退。但有一部分人,即便“转阴”之后,仍然咳嗽不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咳嗽,是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

  在国家出台的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明确提出:咳嗽都是感染病毒后的一个正常的临床表现,对于咳嗽,不必过于恐慌。

  咳嗽,是身体正在清扫“战场”

  对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症状,网上流行了各种“土办法”:比如吃黄桃罐头,甚至还有盐蒸橙子、烤橘子,一时间被网友们争相效仿。那么,这些办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对于咳嗽,专家表示:感染主要是在上呼吸道,病毒在里面大量复制,导致呼吸道的黏膜细胞破坏,同时身体的免疫细胞也会集聚到这里来消灭病毒。而免疫细胞完成任务后,会自然代谢死亡,连同被病毒破坏的这些细胞,成为体内的垃圾,气道里容不下这么多东西,要“打扫”出去,呼吸道就会分泌一些黏液,形成痰液,通过咳嗽把它排出去。

  就咳嗽症状而言,有人两三天咳嗽就会消失,有人需要三五天。实际上,咳嗽是一个康复的过程,是一个打扫“战场”,修复气道的过程。如果身体能够耐受,咳嗽是无需用药治疗的。

  转阴后咳嗽,会引发肺炎吗?

  对于网友们关心的“转阴后一直咳嗽是否会引发肺炎”这个问题。专家表示:虽然咳嗽是肺炎常见的表现症状之一,但咳嗽和肺炎是不同的概念。咳嗽仅是疾病的症状,不是一种疾病,咳嗽本身也不会引起肺炎。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很多人阳过两周后仍有咳嗽、胸闷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发现有肺炎,有两种情况:

  一部分人之前有相关肺炎,由于没有做CT,没有发现。对于免疫力正常的年轻人来说,有一点肺炎是可以自己康复的。

  另一部分人是由于感染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下降,免疫力低下会继发细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在7—10天后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加重,甚至再次发烧的症状。

  通过查血常规,拍胸部CT,经医生综合判断,如果是原来的肺炎在恢复期,可以不用处理继续休息。如果是继发细菌感染,需要加上抗生素巩固治疗,大部分人很快能康复,不用太担心。

  化湿败毒颗粒,为何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那么,有没有一种药物,既可以缓解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烧、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呢?答案当然是有的。

  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和肃降。如果肺部被新冠病毒侵袭后,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就会出现咳嗽症状。此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当热邪(病毒)经由肺部进入中焦之后,就会和人体的水液相结合,在脾形成湿热。湿生痰,所以会表现为痰多咳嗽的症状。

  化湿败毒方(颗粒),作为由黄璐琦院士率领的首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在武汉时,在临床诊疗方案基础上,遵循临床救治科学规律与有效方案探索,优化获得的疗效确切的方药。充分考虑到病毒感染后的各种症状,14味药物相互配合,全面对抗病毒。

  化湿败毒颗粒由中医四大经典方剂:藿香正气散、麻杏石甘汤、宣白承气汤、达原饮加减化裁而来。从方解可以看到,这里不仅有生石膏、赤芍、麻黄这几味中药,可以针对肺部的热毒(发烧),还在麻黄、生石膏的基础上,配合半夏、杏仁、厚朴、葶苈子等药物,来治疗因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嗽症状。

  2021年7月17日发表在Phytomedicine杂志(影响因子/JCR分区:6.656/Q1区)的研究结果显示:化湿败毒颗粒可显著改善咳嗽、疲乏、胸闷症状,加快症状消失;显著改善肺部症状,促进肺部毛玻璃影症状恢复。

  发表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影响因子/JCR分区:9.927/Q1)的《中药复方制剂化湿败毒颗粒早期治疗COVID-19轻型患者的非盲、聚类随机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使用化湿败毒颗粒治疗7天,可降低新冠肺炎轻型患者病情症状恶化的可能性。研究结果支持化湿败毒颗粒作为类似管理良好的医疗环境下,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治疗的积极选择。

  应对重症,化湿败毒颗粒不可少

  网友们除了担心“久咳变肺炎”外,对于重症防治也格外关注。尤其对于老人,以及有基础病的患者,在防治病毒感染方面,在没有明确特效药的情况下,又该如何防护?

  在国家出台的第十版《诊疗方案》中,针对重型疫毒闭肺证给出了处方推荐化湿败毒方。当然,也可以直接购买中成药——化湿败毒颗粒,用来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其实,化湿败毒颗粒不仅可以治疗重型,轻型、普通型同样可以使用化湿败毒颗粒治疗。

  咳嗽不可怕,对于病毒感染后的居家治疗,或是应对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引发的咳嗽症状来说,化湿败毒颗粒都是家庭常备的优选药。如今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速,对于家里有老人以及基础病患者的人群,还是要多注意防护,度过一个祥和安乐的春节。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