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盈利断层式领先?国产替代破局?详解微创脑科学首份年度业绩预告的几个信号

盈利断层式领先?国产替代破局?详解微创脑科学首份年度业绩预告的几个信号
2023年02月16日 17:48

  近期,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02172.HK,简称“微创脑科学”)发布2022年度业绩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披露,据未经审计的经营数据,微创脑科学2022年收入预计约为5.2亿-5.4亿,较上年增长约36%至41%;经调整净利润预计约为1.0亿-1.2亿,较上年增长约15%至38%。作为微创脑科学2022年7月上市以来向资本市场交出的首份答卷,此次业绩预告引发市场关注。

  业内唯一正向盈利厂商,财务指标断层式领先

  近几年来,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放量,神经介入行业迎来爆发式高速增长,引爆资本市场热点。2020年以来,沛嘉医疗-B(09996.HK)、心玮医疗-B(06609.HK)、归创通桥-B(02190.HK)先后登陆香港交易所。但直到2022年,顶着“微创医疗”金字招牌、被认为是国内神经介入行业龙头的微创脑科学才姗姗来迟,完成了港股上市的“成人礼”。此刻,距离公司2012年成立,已时隔十年。

  如今,高起点的微创脑科学第一份期末成绩单即将揭晓,市场也早已摩拳擦掌,好奇其表现究竟如何。

  年报预告显示,此次2022年营收利润双双预喜,无疑是给资本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针对此前2022年半年报,公司出现非经营性亏损9373万元而引发的盈利能力质疑,记者查阅公开数据后发现,究其根本,是由于上市前优先股转股带来的应计利息费用和其他一次性开支等导致的非经营性亏损;事实上,剔除上述非经常性支出影响1.09亿元以及联营公司亏损1284万元后,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825万元。此外,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1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分别达到4698、4755、9191万元,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相较微创脑科学自成立以来就实现稳定盈利,反观其他同业,还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带着“-B”奋力冲刺正向盈利。显然,对于专业医疗器械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长周期”买卖,微创脑科学的先发优势明显。

  若进一步将视角拉大,仅就过去存在公开财务记录的三年来看,无论是在营收体量,还是毛利率水平上,其他业内玩家们都难以望其项背。

  营收体量上,微创脑科学已达到同业数倍。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別达到人民币1.8亿、2.2亿和3.8亿。2019年-2021年同期,沛嘉医疗营收为1870万、3866万和1.4亿;归创通桥为492万、2763万和1.8亿;心玮医疗可查公开数据则显示,其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456万和9001万。

  毛利率方面,公开信息显示,微创脑科学2019年至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79.7%、 74.3%和77.9%,同样比沛嘉医疗同期的64.2%、65.3%和70.1%;归创通桥同期的24.2%、58.9%和74.1%和心玮医疗2020年的49%、2021年的61%都高出不少。

  政策驱动下,扛起神介国产替代大旗

  通常认为,医疗器械技术壁垒高、验证周期长、人才积淀要求高;进一步细分到针对脑卒中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基于脑手术治疗的格外高风险和植入医疗器械的高要求,进口垄断、壁垒高等特点则只会更甚。

  市场紧迫的需求则进一步凸显技术和产品的稀缺特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脑卒中是全球目前第二大死亡病因;在我国,脑卒中现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更令人震惊的是,据中国卒中学会,尽管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和健康教育程度均明显提高,但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人数却不降反升,从2010年的200-220万上升到2020年的250万,相关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但对应到临床治疗上,在中国,脑卒中领域的神介手术渗透率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020年,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三个细分领域的手术渗透率仅达到9.1%、1.0%及2.7%。究其根本,基于技术壁垒等因素,相关定价权仍被牢牢把握在少数外资龙头企业手中。据灼识咨询,2020年,美敦力、史赛克、Micro Vention、强生医疗、微创脑科学共同占据国内神经血管医疗器械市场份额91%,微创脑科学则是前五大厂商中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在此背景下,业内国产替代正如火如荼。国产神介公司也凭着行业高技术壁垒、高成长空间的优势成为资本眼里“眉清目秀”的热门标的,近几年受到狂热追捧。

  关于国产厂商的行业渗透率及市场放量预期,资本市场也有着清晰的认识。首先,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医疗产业也将迎来修复周期。中泰证券研报指出,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当年门诊、入院人次分别下降11%、13%;当前院内常规诊疗正在复苏进程中。尤其是脑卒中这种对治疗及时性要求很高的突发性疾病,“后疫情时代”医疗机构手术量恢复性增长、产业链回归高效率运行和居民收入水平逐渐回升等,都将带来神介市场空间加速扩张。

  并且,随着我国高值耗材集采常态化,在新的支付标准下,行业渗透率将得到极大提升,国产替代进一步提速。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高值耗材领域在经历多轮集采洗礼后,集采规则趋于友好。对于覆盖面广、市场空间大的高值耗材,集采的降价幅度普遍较为温和,价格与企业原出厂价相差无几,反而有利于产品入院和市场拓展,相关产品的销售成本直线下降,也为国产厂商们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从长远来看,集采或许才是撬动国产替代的最强外因。

  回看神经介入领域的集采,则进一步印证了“国产加速崛起”的逻辑。2021年11月,河北省率先启动“弹簧圈”带量采购,仅有2家国产企业中选,其中就包括微创脑科学旗下微创神通的Numen弹簧圈。2022年间,在福建、江苏、以及吉林21省联盟陆续展开的弹簧圈集采中,Numen弹簧圈也均获中选。

  经查询公开资料,Numen弹簧圈2021年新上市,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全线中标各省份集采,截至2022年6月末已覆盖全国超过430家医院。

  就产品性能而言,尽管国产厂商的几款产品无法做正面对比,但从国际认可的角度,也能够侧面反映微创脑科学弹簧圈产品的出色品质。据查询,在众多国产弹簧圈产品中,截至目前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仅有两家,其中就包括微创脑科学的Numen弹簧圈。而FDA作为全球最权威的机构,意味着微创脑科学的产品已与当地主流产品的性能相媲美。

  当前,Numen弹簧圈已在美国、韩国、巴西等7个海外国家实现商业化销售和植入。而随着Numen弹簧圈集采中标,相信其在国内快速放量、进一步攻城略地的动能将愈发充沛。

   破局“内卷”,产品走向世界舞台

  随着资本前仆后继涌入神经介入赛道,行业“内卷”相伴而生。而集采以后,同质化器械产品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行业竞争将愈发白热化。对于业内玩家来说,乘风而起本就是难得的时代机遇,如果无法在当下立足,那么对于马太效应明显的神介行业来说,后续的资金压力、技术壁垒将愈发变得难以逾越。

  在内卷的背景下,全球化则是头部企业面临的又一项重大课题。无论是基于做大蛋糕、削减市场竞争和舒缓集采压力,还是从品牌长远发展之类种种目的,国内业务逐渐成熟且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医械企业,往往会将出海作为开启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的必备方案。微创脑科学也不例外。

  据公开资料披露,2022年,微创脑科学的业务已进入多个神经介入手术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巴西及欧洲地区。业绩预告亦提到,2022年海外业务收入突破20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3200%。商业化元年迎开门红。

  不过,虽然出海能帮助很多企业打破营收“天花板”,带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空间,但同时也要面临更多渠道、知识产权等挑战。而对整个行业来说,国产崛起的崇高理想,也绝不能仅仅依靠一家龙头公司。

  对微创脑科学而言,这些问题都需要以更夯实的基础、更持久的耐心和更长远的智慧来应对。长远来看,公司能否真正实现品牌出海,旁观者的我们拭目以待。

  多项产品开辟行业先河,供应链稳定保驾护航

  具备强盈利的自主“造血”能力,使微创脑科学首先摆脱了“无钱做研发”的窘境。数据显示,微创脑科学近几年的研发投入也一直保持几乎成倍增长的态势。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微创脑科学研发费用分别达到3816万元、5303万元和9413万元,分別占营收的20.8%、23.9%和24.6%,足见公司对创新与新产品开发的重视。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137项授权专利,包含30项海外专利,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4项,包含2项海外专利。此外,公司有180项申请中专利。

  就其产品成果而言,受益于公司的规模和体量,截至2022年6月20日,公司共有30款产品,包括在中国获准并商业化的十款治疗产品及三款通路产品及17款正在开发的候选产品,覆盖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三大神经血管疾病领域,拥有最全面的产品组合覆盖,为市场提供脑血管疾病治疗全解方案,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不同大小组合的取栓支架的厂商。

  微创脑科学的产品含金量亦格外亮眼,产品矩阵中“唯一”“首个”屡见不鲜。据灼识咨询,公司生产的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首个且唯一一个经国家药监局获批的国产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也是首个进入绿色通道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而对于Willis颅内覆膜支架,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覆膜支架。

  以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为例,其研发历程长达10年,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血流导向支架,更是第一个血流动力学研究、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神经介入产品……据统计,使用Tubridge®的患者,6个月的治愈率达到75%,4年随访的治愈率达到100%。顺理成章,据灼识咨询,该产品2020年在中国取得44%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供应链维护能力亦为其稳步前行献力不小。招股书中提及,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并在疫情期间保证供应链顺利运行,未出现重大中断。

  总裁谢志永也曾在采访中透露,近几年,公司选择多家有潜力的国内供应商进行合作开发,将尽快实现主要原材料的国产替代,防止被进口供应商“卡脖子”。“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也可以引领这些细分的供应链企业,一起组合成一个国内大循环市场的生态环境”,“目前技术还在进一步的推广过程中,随着推广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产量、生产制造的规模也更大,当重要材料的供应逐渐从美国切换到中国来,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整体上看,除体量和盈利能力外,微创脑科学凭借产品实力,叠加以出海策略、供应链策略为代表的一系列成熟运作管理措施,内核也相当稳定。此外,公司的财务数据、管理水平和研发投入都维持较高水准且已率先进入正向循环。国产化的“后起之秀”们若想打破马太效应追上来,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神介赛道的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前有国际巨头的压力,后有国内友商的追赶。后续,在国产替代、行业内卷和冲向世界的三大课题中,“成人礼”之后的微创脑科学将以何种姿态继续向上生长,值得市场期待。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医疗器械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