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为中心,要让医院的院长、医生、护士通过看病赚钱,医保基金要改变通过治病来报销的形式,转变为老百姓通过医务人员对他们提供更多健康保障。”
在2023年卫生健康改革研讨会上,三明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一语道出了在三明医改过程中“以健康为中心”和“以治疗为中心”的本质差别。
过去一年是三明医改的第十年。时至今日,全国推广的三明医改进入3.0时代。从治混乱、堵浪费,整治“以赚钱为中心”的1.0模式,到建章程、立制度的“以治病为中心”的2.0模式,再到如今治未病、大健康“以健康为中心”的3.0模式,三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建设好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健康保障”成为了新时期三明医改的新目标。
与此同时,如何将医疗服务逐步向疾病预防和“治未病”方向转变,也已经上升为医改迈入新阶段后重点要讨论的主题。
从制度到技术,全方位推动健康管理
从医疗救治向疾病预防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
对此,三明的经验是:让老百姓越健康,医生收入就越多。2017年,三明拓展改革路径,组建医共体,将县域内医保基金打包给县总医院,实行“超支自负、结余留用”,让总医院担负起为居民健康负总责的职责,实现“让群众不得病、晚得病、少得病,医生护士一样拿高薪”,有效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落到实处。
用詹积富的话说,“县乡村一体化的总医院就像汽车的底盘车架,正向健康激励的岗位年薪制加上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就像方向盘和发动机,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促成多方行为变革、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一部完整车子。”
对健康管理而言,医院场景依旧是重要的一环。作为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郑培永从医院的角度分享了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涉及到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郑培永解释道,对患者来说,从以前被动地治病转变成现在主动去接受健康教育,需要改变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病早治,积极康复。而医院也要相应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加大对中医“治未病”的教育宣传,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完善“健康教育+体检+风险评估+干预+随访”的完整闭环。
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医学影像是发现早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作为医疗器械提供方,GE医疗也一直在通过关注医院需求,打磨和拓展自己的技术,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健康管理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希望为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早诊早治手段,通过技术创新给大家提供有效的精准工具。”GE医疗中国副总裁、医学影像业务总经理陈金雷补充道,设备厂商如何配合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首先需要积极开发创新技术为医院提供更多工具。特别是在基层,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帮助基层医生提高诊断能力。以GE医疗的深度天眼CT为例,该产品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化定位技术,通过3D传感器识别人体八大定位点,并形成三维图像,自动定位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真正实现了一键精准定位和零接触进床的自动化扫描。如此一来,就降低了由于摆位不正等原因造成的影像漏诊和误诊。与此同时,核医学设备、介入影像设备等也可以辅助医院做好危重病、急症的治疗,为其提供更早期、更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手段。
连通数据,信息化助力健康保障降本增效
在三明改革的3.0阶段,数字化、信息化的关键词同样频繁出现在“六大工程”文件中,也活跃在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各个环节。
从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的角度出发,三明构建了以市第一医院为节点,向上与中山一院连通,向下分级延伸至各县、乡和村的数字化健康医疗服务网络,通过“云门诊”“云巡诊”“云会诊”“云检查”“云查房”“云管护”“云教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引入和下沉基层。
与此同时,三明也正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数据联通“一张网”,看病就医“一张卡”,应用部署“一平台”。基于此,初步实现患者通过线上享受预约挂号、 诊疗、检查化验、医保结算、药品配送、健康档案管理等“一条龙”健康服务。同时,推进就医“一码通”建设,打造集预约挂号、充值缴费、检查检验报告单查阅、疫情防控、医保线上结算、健康画像等多应用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依托“e三明”向居民提供电子健康档案查询及预约挂号服务,开放健康数据查询功能。
近年来,信息化已经逐步应用到各大医疗机构之中。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里,院长王育亲眼见证了信息化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医院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信息化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特别是在医院的精细化管理上,在医院管理流程、服务流程的优化上,都是很大的助力。”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院长李明将信息化对医疗机构的作用总结为“一纵一横”。一纵,是指医院内部的纵向管理。“作为院长,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内部数据管理问题,可以精准到精确到每一个科,每一个人,每一个病,每一个药。”一横,是指医院之间的横向对比。李明提出,大数据可以让更多医疗机构看到自己的管理数据在什么水平上,才能知道未来的方向和管理思路是不是对的。
作为医疗信息化产品的提供方,腾讯健康智慧医疗总经理张国栋则进一步总结了信息化工具在具体实操层面的作用。“信息化的工具解决了短期拥挤特别是高峰期大家咨询问题,大家习惯了这样的产品之后会大大减少前端医护人员压力”,此外,预问诊工具也可以有效提高医生资源匹配的效率。张国栋补充道,从医院角度出发,信息化设备还可以降低机器带宽设备投入成本,降低人员维护成本、出错概率、安全风险;医生们的人工智能助手,也能够辅助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
信息化的好处明眼可见,但随着医改逐渐步入“深水区”、“攻坚期”,信息化的建设层面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比如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的存在、信息化的适老改进,这些问题都需要重视。”王育说到。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