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而当下如何实现科研与科普的“双向奔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带来了关于改革基础研究管理、加强稳定支持的建议,建议把部分经费的选题、立项决定权交给科学家、科研单位或领域内的科学家共同体(小同行)。同时,在接受记者视频专访时,他认为,科普对培养、挖掘和储备科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可以打破地域障碍,让不同地区青少年都有机会看到优质科普资源,知识传播价值不容忽视。
【建议】
授权部分科研机构 开展科研管理改革试点
王贻芳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在中微子方面,是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方案的主要提出者,并领导完成其设计、建设与研究,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目前他正在领导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建设。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这些年,虽然我国在这方面成绩显著,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王贻芳说,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起来的,该管理体制忽略或跳过了关键的中间层即科研单位,未能更好发挥出科研单位的作用。
“事实上,真正了解领域发展,什么样的项目是重要和紧迫的,哪些地方可以产生重大成果,只有科研单位最清楚。”王贻芳希望未来能够充分发挥科学家和科研单位在选题、立项、布置和分配任务方面的作用,给予自主权。
具体操作上,可授权部分科研机构开展科研管理改革试点。比如,政府管理部门可把部分经费的选题、立项决定权交给科学家、科研单位或领域内的科学家共同体;选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央直属科研单位,依照其过去获得的竞争经费,按比例(如10%)给予稳定支持经费;试点单位制定稳定经费管理制度,就经费的使用范围、管理方式、成果目标、领域责任、国际地位等做出约束和承诺;项目的选取应当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由试点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和外部的专家顾问委员会给出评估意见,最后由单位领导决策;外部的专家顾问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小同行)10~20人组成,其中一半以上应该是国外专家(不涉密的话);上述稳定经费的预算、执行与成效应该接受该委员会的年度评估与审查;学术委员会与外部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就稳定经费支持的效益做出评估,并与国际同行(类似单位)比较;根据发展趋势,给出改进建议;上级管理部门检查并批准试点单位的年度报告与专家顾问委员会的年度报告,形成自己的年度评估结果(报告),并给予奖惩;奖惩以调整稳定经费的支持比例为主,管理部门也可以调整任务书,设立新的目标,或调整管理团队,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观点】
线上科普不容忽视 让更多青少年看到优质科普资源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必不可少。其中,科普就尤为重要。
在王贻芳看来,利用包括短视频等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形式对于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创新思维能力等都有所帮助,对于培养、挖掘和储备科技人才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他和他的团队会通过举办夏令营、科普讲座、公众开放日活动及通过和一些中学合作建立实验装置,让孩子们对现代物理产生兴趣。同时,随着短视频科普的兴起,王贻芳及团队做过多次尝试,他曾参加抖音《硬核知识局》第四期,对话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格拉肖,围绕粒子物理、弦理论和超对称理论展开讨论。
“视频方式相对直观,可以摘取精华,方便大众感受和理解,并领悟到核心点,更生动、直观、有趣。”同时,他指出,网络科普不同于线下活动,不受人数、地域限制,可以打破地域障碍,让不同地区的青少年都有机会看到优质的科普资源。
对此,王贻芳认为,教育部门及社会力量在此都有可发力的空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科普,都非常必要,各有长短,应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类科普活动、聆听各类科普讲座、参观科技馆,可以随时跟踪科技热点,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即使他不能身临其境,也能看到、感受到、学习到新鲜事物,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之余,激发更多对外界事物、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融媒体传播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他指出,这些都可以帮助青少年及社会大众树立科学的思想,有意识地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我们常说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要从小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做事情的专注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等等。”王贻芳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视频科普队伍。以抖音为例,仅2022年就有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参与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N海都记者
唐明亮
来源:新福建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