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出台,维伟思AED用行动响应

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出台,维伟思AED用行动响应
2023年03月27日 11:03

  为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AED是院外急救中至关重要的设备,数据显示,除颤(AED)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生存率下降7%-10%。作为AED的创新研发企业,维伟思看到了当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困境,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AED解决方案来对抗生命的流逝。

  AED立体布局 助力陆海空协同救援

  规划要求: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在增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地理特点和突发事件的地域分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构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做到专兼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维伟思AED立体布局方案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社情差异较大,如城市人口密集区与农村、山川湖泊等区域情况不同,全部按照既定标准完成AED布防显然不合理,会导致AED使用效率低下、布防工作难以推进,也会给地方财政造成较大压力。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AED布防方案至关重要。

  维伟思医疗基于对急救应用需求的充分调研,首创AED立体布局方案,通过固定位AED、移动AED、无人机AED的协同布局,有效增强AED覆盖效能,响应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助力我国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效率及患者生存率的提升。

  AED立体布局方案会根据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人口数量及密度、辖区面积、公共场所数量及类别等因素,对区域内AED配置进行科学规划。

  以国内某新一线城市为例,面积80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如采用传统的固定位AED布局方案,按照卫健委发布的每10万人200台的标准测算,需20000台。如果以黄金4分钟救援距离计算,约需40000台AED。

  如果使用维伟思AED立体布局方案进行布防,仅需1000台移动AED、100台无人机AED及10000台固定位AED,即可实现全覆盖。整体所需AED数量是传统方案的1/4,显著提高AED的单位利用效率。

  规划要求:快速反应 有效处置

  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响应。建设机动性强、保障有力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加强与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协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出动、及时到达,有力、有效地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处置工作。

  如何让AED精准快速送达心脏骤停患者的身边,是AED立体布局方案希望解决的核心问题。

  移动AED专人专管,节约了判断、找寻及取用的时间。接到系统派发的急救任务后,移动AED将变成流动急救站,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相比固定位AED,移动AED行动方向由“来回”变为“单向”,急救效率大幅提高。

  无人机AED与120急救系统互联,接到紧急呼叫,120急救人员通过无人机综合管控系统进行调度,无人机自动出仓,精准定位事发地。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与急救中心互联,急救中心可以在线快速调度无人机。借助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和语音功能,急救中心可远程指导施救,实现无时差隔空生命数据传递。

  三种AED互为补充,有效提升救援效率,同时完善了急救生存链,实现AED设备、人员之间的数据协同调度,助力我国心源性猝死院前急救效率及患者生存率提升。

  轻量化AED 助力建设背囊化应急小分队

  规划要求:建设背囊化应急小分队

  在全国各个县级行政区建设基层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快速反应,抓住黄金救援时间,立足解决应急救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突发事件后交通阻滞大型医疗设备无法到达现场时,不依赖机动车通过背囊化和模块化的卫生应急装备,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维伟思相信,轻量化、移动性才是未来AED的发展方向。所推出的移动AED——维伟思PowerBeat M系列仅为手机大小,重量仅0.7kg左右,可轻松放入各种救援包中,或随身携带方便快速灵活地展开救援,满足背囊化救援“轻小化”的要求,能够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M系列产品使用维伟思自研TinyCombine技术,缩小体积的同时,实现和传统尺寸AED同样的治疗效果,做到小体积,高性能。

  此外,M系列还特别强化了机型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耐受性,具备IP65级防尘防水、抗摔耐压、耐高低温等特点,无论高海拔的崇山峻岭、还是疾风骤雨,亦或是酷暑严寒的环境,它始终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救援保障。

  维伟思医疗将始终以专业的产品和系统的解决方案,不断挖掘院外急救的更多空间,提升AED急救效能,多方位助力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系统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