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居民财产配置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上各类投资工具在不断演变。从主要追求阿尔法收益,到普遍追求贝塔收益,投资者也越来越实际地看待自己的投资行为,过去二十年,指数基金也因此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投资者股票替代投资的重要工具。
国内第一只指数基金出现于2002年,历经20余年发展之后,如何看待指数基金在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作用,如何看待这一产品在基金公司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是很多人正在思考的问题。
从“人有我有”到指数信仰,老牌公司的布局思路
近日,鹏华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在谈到2023年准备重点筹划的产品时提到,这中间有创50ETF,也有科创50ETF增强,还有国证2000指数增强。
基金行业发展至今,目前指数基金数量超过1500只,虽然其中有一些指数标的下有大量重复的产品,但总体来说,这一数量足以使大部分细分领域已经都有对应的指数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基金公司如何落子大致能窥见其对指数业务的思考。
在谈到市场时,苏俊杰认为从今年经济复苏的主线,以及外围市场的变化看,预计A股在2023年仍然是存量博弈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小盘风格或会有更突出的表现。
从这一点出发,他认为国证2000指数会是投资者分享小盘风格的优秀抓手。
基金公司在布局指数业务的早期阶段,基本都会遵循“人有我有”的思路,这不是说基金公司会布局所有细分指数,而是在宽基、行业(主题)、策略这几个层面,均有涉及。比如沪深300这一指数,目前全市场有超过60家管理人管理着112只沪深300相关的各类指数产品。
进入下一阶段,不少管理人的思路是向细分领域发掘,力图实现“人无我有”。但这一策略在第一在国内市场上很难实现,因为指数投资的参与者数量远远超过海外市场;第二,换一种角度看,这种布局体现的优先级体现的仍然是一种销售本位。
而鹏华基金的思路,如果借用苏俊杰的提炼,是一种“指数投资信仰者”的思路,即主流的投资机会都适宜通过指数工具来捕获。
按照苏俊杰的理解,应该从投资者本位出发,即市场上每一个可持续的投资机会,不管是行业的、风格的,都应该适时为投资者匹配对应的投资工具;而且指数基金,未来将是投资者捕获市场机会最普遍适用、效率最高的工具之一。
而在2023年市场中,鹏华指数团队倾向于认为小盘风格有更好表现的情况下,前述包括国证2000在内的产品会是投资者趁手的工具。
循着这一脉络,鹏华Ashares产品布局也有了清晰的逻辑:
• 主流宽基指数:从创业板到中证300、中证500、中证1000、国证2000全线布局;
• 行业指数:目前已经涵盖高端制造、消费、新能源、周期、科技、金融、港股几大板块,选取的均是在市场中被验证过的,具备长线价值的行业和主题;
• 宽基增强:在市场有效性稍逊的情况下,为用户做好贝塔收益的前提下,通过AI方法适当寻求阿尔法收益。
但从长远看,苏俊杰认为随着市场的进化,增强拉长时间看也会回到贝塔的水平线上来。增强的有效性是有限的,而被动投资获取贝塔的价值是无限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苏俊杰的“指数投资信仰者”也是时刻准备革新自我的信仰——目前苏俊杰也是鹏华量化增强产品的管理者。
从价值到价值观 指数投资更高维的取与舍
2019年开始,鹏华推出指数品牌“鹏华Ashares”,在鹏华Ashares下的一系列产品线逐步完善。一个品牌的成立,最重要的可能是界定了业务本身的内涵。
“指数投资信仰者”决定了,有价值的机会才会被指数化,但问题是有价值的机会对于具体公司、具体的发展阶段而言仍然是过剩的。弱水三千,君取一瓢,这取一瓢的理由又是什么?
鹏华Ashares有可能从另外的层面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从鹏华当前布局分析,Ashares产品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
• 传统的
比如鹏华在行业内已经小有名气的“国粹”系列产品,包括了酒ETF、中药ETF等。一方面这些行业是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物质和产业载体;另一方面,因其文化属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们也确实是长期成长、贡献丰厚利润的领域。
• 自主的
这类产品典型地包括一系列硬科技指数产品,其中既有创50和科创50这样的宽基产品,也有半导体ETF、大数据ETF、工业互联ETF、光伏ETF等科技赛道的指数工具。这些产品瞄准的中国经济发展从追赶到自主创新阶段的核心领域,是下一个发展阶段最核心的产业。
• 战略的
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也是鹏华Ashares重点拓展的领域,比如国防ETF、国防LOF、空天军工LOF等产品,也有如一带一路、高铁等领域的指数产品。
正如巴菲特等人对美国与美股投资机会的看法一样,中国投资者的未来机会,显然也与中国经济未来的成长密不可分,中国经济的繁荣成长与中国投资者的回报也是一体两面。
从这一点看,鹏华将自己指数业务的视频号命名为“鹏华Ashares指数中国新故事”,可能正体现了鹏华指数在更高层面上的期许与追求。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