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18.70%,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随着家庭结构规模的小型化,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康养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中国家庭的养老所需。相比“需要照护”的传统需求,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思考如何更健康、更幸福地安度晚年。和子女、孙辈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和自己熟悉的亲友共同生活,相互依靠与陪伴……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的养老痛点和难题。作为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洞察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通过“居室+服务”创新模式与全周期服务系统,提供适合不同家庭的一站式居家养老解决方案,满足当下与未来康养所需的“新时代养老图鉴”。
恭和家园社区实景近两年,“抱团养老”成为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养老模式。但传统“抱团养老”往往面临各种现实问题,如何在实现大家彼此“抱团”互相陪伴的基础上,又能避免被医疗、三餐、日常琐碎等现实问题所困扰,专业、系统的服务保障必不可少。本期,让我们跟随恭和家园的两位长辈,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探究竟:恭和家园,何以让“抱团养老”成为更美好生活的可能?传统“抱团养老”的爱与痛2017年,上海有一对老夫妻登报表示,要招募几对60岁以上的老夫妻一起“抱团养老”。后来,他们的小别墅容纳了30多位老人,最终却在2020年彻底解散。所谓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一对老夫妻在实践中发现了抱团养老的“痛点”——比如,生活费用如何平摊?有人生病了谁来照顾?谁负责采购?谁负责事务性的细节?文化娱乐不重样怎么解决……关于传统的“抱团养老”,恭和家园的长辈,今年70岁的张阿姨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张阿姨回忆,16岁在延安插队时,大家都是抱团吃公粮,后来,因为习惯与口味不同,慢慢的从最初的吃一锅饭变成了“分锅”吃饭。
有人吃的少,工分却挣得多,有人正好相反,很难平衡。“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一件微妙的事情,愉快的相处需要彼此包容,即使是兄弟姐妹、父母子女、夫妻之间都是一样,更何况是陌生人之间的抱团。”张阿姨说。
恭和家园社区实景新的“抱团养老”模式要想跑得通,就要从旧的模式里取长补短。恭和家园恰恰抓住了两点:用尊重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用服务拉近每个人的心。集中式居家养老高质量的“抱团养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恭和家园,以“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模式为载体,凭借十几年的养老服务经验,搭建专业的服务系统,从医疗、文娱、社交、饮食、精神生活上给长者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社交、居住模式、餐饮、康养四个维度的升级,让在这里的老人不再是粗放式的、表象的抱团,而是精细化的、秩序化的、高质量的抱团。
PART 01 社交升级 | 老人彼此的“化学反应”
去年中秋,张阿姨和儿子、孙子一起参加了恭和家园的美食市集活动。活动现场,离张阿姨一家三口不远的地方,一位老爷子引起了张阿姨的注意。老爷子比张阿姨年龄大一些,今年80多岁,神情比较严肃和拘谨,并没有与现场的任何人交流。
张阿姨参加家园活动活动中,张阿姨自告奋勇登上舞台高歌一曲,眼神正好能覆盖到台下。她发现,随着现场氛围的不断升温,老爷子也渐渐放松下来,沉浸在现场欢乐的气氛中。等张阿姨回到座位,老爷子还主动跟张阿姨一家聊起天来。显然,现场的氛围激发起了老爷子的情绪。
恭和家园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除了张阿姨,还有一位长者感受也颇深,他就是在双桥恭和家园已经居住了5年的王叔叔。自从住进家园,王叔叔结识了各行各业的新朋友,住在这里的不仅有军人,也有科学家、教授、作家....每个人不同的经历,都让王叔叔大大开阔了视野。
王叔叔与家园邻里欢度春节更令他欢喜的是,王叔叔还凭借一定的唱功,成为家园里名副其实的“当红歌唱家”。
恭和家园日常社群课程后来,因为身体原因,王叔叔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参加活动,但大伙总惦记着他——什么时候再唱歌?为了这份惦念,王叔叔也一直在积极治疗,他坚定地说:“等身体好一些,就继续唱!”从张阿姨和王叔叔的体验可以看出,老人需要社交,更需要拥有正能量的社交圈,它能影响老人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有助于身心的健康和愉悦。
PART 02 亲情升级 | 一家三代的“抱团”
除了正能量的社交圈,亲情的交互、美好而亲密的家庭关系,也是长辈内心情感中最重要且最需要的。张阿姨心中理想的“抱团养老”,抱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孩子,甚至是一家三代的团。恭和家园,所谓“养老有专家,居室归自己”,一反传统养老机构老人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而搬到专业养老院单独生活的常态,儿女探视父母的固有模式也被打破。在恭和家园,子女可以和父母同住,依然保持小家庭的独立居住。对父母来说,周末的团聚,是“回家”,而非“探视”。这种更贴合中国家庭情感需求的长期陪伴式生活方式,系统化、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及空间配置,令多代共处变得更加其乐融融。
恭和家园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就像我们家,有时候我儿子、孙子来家园,家园的运动教练也会教他们打乒乓球,而且是按专业的打法去教,特别细心。几次接触下来,儿子也想住到家园来,这样一家三代人都能各得其乐。按儿子的话说,这要在一般的社区,哪能有这些专业的老师和便利条件呢?”张阿姨说。张阿姨的一番话,道出了很多老人的真实心理状况。
恭和家园一老一小重阳文化活动曾经,有人用“一碗汤的距离”来描述子女和父母之间最好的距离。如果一个社区真能打破老中青三代的“代沟”,能让不同年龄层的人都可以乐在其中,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想呢?而恭和家园“居室归自己”的特点,让子女与老人共同生活不但成为可能,而且生活得更踏实、更温馨。归根结底,新型“抱团养老”不仅能够容纳老人的“朋友圈”,更能容纳老人的“家庭圈”,这也恰恰是“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模式的优势。
PART 03 餐饮升级 | 妥帖即惊喜
说起“抱团养老”的初衷,除了相互之间的陪伴之外,很多人看好的还有一点:省事——最明显的就是在吃饭问题上。王叔叔就是抱着这样的初衷来到家园的,按他的话说,吃饭、做饭一直是他退休后最头疼的事儿,做多了费事,也吃不了,只做一个菜,营养又不均衡。自打住进恭和家园,王叔叔的问题困扰不攻而破,而他也忍不住风趣地调侃起来:“现在哪里是吃饭,简直是在品尝艺术!”
恭和餐厅 日常三餐健康安心在家园,“适老营养餐饮”这几个字已经成为营养师和餐饮团队秉承的专业健康营养膳食体系。无论是健康营养餐的花样研发,还是药食同源餐、高血压特膳食品等适合长辈的菜品提供……餐饮团队在精研选材、食材搭配、烹调方式、出品方式等各个环节,让长辈吃得健康、安心。和王叔叔的“总结定论”相比,张阿姨细心地说:“一般家里最难做的就是青菜,火候掌握不好,不是生硬不入味,就是软塌塌没个蔬菜样子。但在家园大厨的手下,蔬菜脆爽还不失其味道,肉类也变得软烂可口。”
家园美食一瞥虽然生活在富足的年代,但想吃得营养、顺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家园专业的康养理念,以及对长辈的妥帖关怀,悉心融汇在三餐四季中,成为长者们的惊喜。
PART 04 医疗升级 | 康养全维关怀
除了日常的生活所需之外,对于长辈们而言,专业的医康养保障尤为重要。张阿姨和家园结缘已经有五六年。这几年,她把自己的哥哥、弟弟,还有五六个好朋友都带了过来。按她的话说,就是想着自己能和他们一起抱团,都能过得好一点。聊起自己的哥哥,张阿姨眼里流露出些许心疼。哥嫂都快80岁了,前段时间,嫂子卧病在床,由于侄女在国外,只能由哥哥一人负责照顾,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张阿姨就希望他们能和自己一起来家园,互相有个照应,平时也有专业服务团队保障,生活方便。
专业医疗:小病慢病不出门,大病急病有通道张阿姨明白,真正的医康养服务不是简单的看病吃药,在家园,一系列医养服务都很有保障。医疗配置不仅意味着便捷的日常就医体验,及时且专业的急救响应,还意味着长辈能够享受到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缩短带病生活时间,提高生命质量社区医院就在家园内部,小病慢病无需出社区,全科医生坐诊,免除长辈在多个科室间的奔波。此外,专属的“恭和大医生”团队还为长辈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为长辈建立健康档案,在全面了解长辈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居家式服务,深度评估和干预,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与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相结合,实现生活方式对长辈健康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有病早发现,没病做预防。即便出现突发状况,365天×24小时的紧急呼叫报警器,也能呼叫专业医护在第一时间赶到,为长辈做专业紧急处理的同时,避免家人干着急。在家园,医康养服务不仅是基础,更串联起住、食、康、医、养、乐、创各个维度,实现紧急情况“雪中送炭”一个不少,健康生活“锦上添花”一个不缺。作为已经运营5年的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不仅开创了更适合中国家庭的一站式养老解决方案,更为向往“抱团养老”的长辈们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一方面,恭和家园“居室归自己”的模式特点,让长辈在自己家,不仅能与亲人、朋友“抱团”,还可以结识新邻居、新朋友,实现新型的居家“抱团养老”新方式;另一方面,“养老有专家”,也弥补了传统“抱团养老”的短板,在专业康养服务的基础上,为长辈们的美好生活提供可持续化保障,让“抱团养老”的理想成为现实。
恭和家园,北京新康养·集中式居家养老社区。依托于居室+服务的模式,恭和家园以人为中心,以居住服务为基础,以医养结合、持续照料为核心,以品质康养和美好生活为目标,以“住、食、康、医、养、乐、创”七养一体全生命周期服务内容,为众多中国家庭提供一站式康养解决方案,共筑美好晚年生活。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