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交兴路在湖北开展车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培训

中交兴路在湖北开展车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培训
2023年05月10日 16:59

  2023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财险业开展风险减量的服务目标、定位及具体要求,引导财险业进一步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

  传统保险的基本理论和经营逻辑是“等量管理”,即通过保险制度集合广大投保人的保险基金,在扣除了运营管理费用之后进行二次分配。而风险“减量管理”,其基本特征是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通过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而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如此便可以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也就是服务的作用和本质。

  为贯彻落实中国银保监会《意见》要求,引导辖内各财险会员公司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工作,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车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工作交流》会,并邀请了中交兴路保险科技事业部相关负责人,对车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进行了培训。

  湖北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新平指出,风险减量服务是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各财险公司要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减量工作,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回归保险本源,坚持依法合规服务底线,统筹谋划,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此前,财险业缺乏大货车和重载货车相应的风险数据,随之而来的是,险企无法对企业客户的风险管控进行科学分级分类,无法为企业客户提供精准的风险减量服务,导致供给与需求难以有效匹配,险企便陷入了“想保不敢保,敢保争着保”的被动局面。

  如何针对地方实际特点开展车辆风险减量服务?答案是——创新科技应用,科技赋能势在必行。

  2020年4月29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作用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第二条第1部分“强化运输安全监管”中就指出:运用分析模型和统计工具,强化对货运车辆超速、疲劳驾驶等安全风险的综合分析,加强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典型区域的实时动态监测,做好预警预判;加强数据结果运用,建立与保险、金融等协同联动机制,利用相关数据全面支撑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支撑行业安全监管,有效保障运输安全。

  以湖北为例,截至2023年3月,湖北省市场车辆共计23.93万台,根据车型分析,湖北市场重载营运货车按体量计算以牵引车为主,占比为34.18%。湖北地区车队数量18218家,5台以下规模车队占市场车队车辆总数的12.64%;5-50台规模车队车辆数占整体的46.76%;50-100(含100以上)车队数量车辆数占整体的40.59%。2020年受疫情影响车均行驶里程及上线车辆数有所下降,但月车均行驶里程仍在4000公里以上;2022年疫情常态化后,月车均行驶里程除个别月份外,均超过4000公里。2023年3月,月车均行驶里程已高于2022年同期,运力正在逐步恢复,运营风险也随之提升。2023年一季度,月车均疲劳运营时长0.92小时,同比上升12.2%;2023年一季度车均高速里程提升169千米,高速占比提升1%,是超速里程降低的主要原因。货运司机群体在车速上做了较好的控制,但疲劳时长增加,工作强度加大。

  针对以上痛点,中交兴路构建大货车保险“4+1”模式,通过保前风险测评、保中风险预警、理赔反诈防骗、多方位增值服务构成了4个基础,剩下的“1”则是指联合展业和精准营销。中交兴路通过精准风控,帮助保险公司做大规模改善业务品质,增强黏性,共同服务客户。让大货车保险业务“规模和效益”矛盾下“越做越亏”的难题有了新的答案。

  在实际应用中,中交兴路以重载货车动、静态大数据为底盘,以安全管理、风险减量的服务宗旨,为保险公司、车队提供保前风险评估、在途实时监控与干预、理赔反欺诈、精准营销等保险科技服务。

  具体来看,保前环节,通过在重载货车定价中逐步采用车辆动态驾驶行为各项风险因子,合理定价。保中环节,通过科技手段做好风险干预、车队主动安全管理,增加实时干预的风险减量效果。理赔环节,利用大数据,科技赋能还原理赔真实时间,做好反欺诈。

  据了解,中交兴路2018年与中银保信联合推出重载货车车险风险评测模型。截至2023年3月底,为人保、平安、太保、国寿财险、大地保险等多家财险公司提供保险科技解决方案。以理赔服务为例,通过提供理赔欺诈评分与因子、事故还原、事故探查等理赔反欺诈等产品,累计协助保险公司减损超过5亿元。在本次《湖北省车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工作交流》会议现场,人保、平安等多家财险公司的代表分享与中交兴路的实践成果,并肯定了合作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多方政策的大力引导,以及以中交兴路为代表的保险科技型企业在风险管控领域的持续探索,未来财险业的车辆保险风险减量服务能力将不断提升,并成为推动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