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对能源的过渡依赖,随着工业效率的持续高速发展,最终使得工业进步与人类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变得没有那么理所当然和容易判断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最终让全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为解决这一关系到全球每个人的难题,28年前的1995年,第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从此,关于工业企业碳排放的问题,成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全球所有工业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2020年可以称为是中国的节能减碳元年:当年9月,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意味着中国将彻底改变以往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谋求可持续的工业发展方式;同时,也意味着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以“3060”双碳计划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衡量和评价中国本土企业的重要指标。
事实上,以节能减碳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看,无疑是完全正确的,并不会有人会反对或存在异议。但是,从具体企业的角度看:如果改变以往的业务模式和思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战略,就意味着企业需要从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供应链架构等各个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进行调整,以重新建立一整套内在和外在的逻辑和制度,从短期来看,挑战不可谓不小。
四川汉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春志
“可持续发展,应该说是企业的一个长期主义。”作为中国中小型本土企业的代表,四川汉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舟电气)董事长叶春志强调,企业经营本身也是“长期主义”,企业要想做得长久,必须要学会平衡自身和环境的关系,要学会拥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求利要求千秋利,企业经营就像吃饭一样:不能只看碗里的,要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看到田里的——只有拥有这样长远的眼光,看到未来的趋势,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具持续增长的业务,以及更长久的竞争力。”他强调说,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短期看对企业有可能是一个投入,但长期看,都是收益”。
汉舟电气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7月5日的四川天府电力电容器厂。彼时,大学毕业的叶春志就在该厂担任副厂长职务。此后,像大多数的中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样,四川天府电力电容器厂调整业务方向,开始设计、制造电气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并在1994年1月更名为四川电气设备成套厂。2009年4月,四川电气设备成套厂完成第一次企业所有制改革,更名为四川汉舟电气有限公司。彼时,叶春志开始担任汉舟电气的总工程师、总经理。7年后,2016年1月6日,汉舟电气第二次完善了公司股权结构调整,从有限公司整体变为股份公司,叶春志成为汉舟电气的董事兼总经理,直到成为公司董事长——应该说,无论是汉舟电气发展史,还是叶春志的个人经历,都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本土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众多工业领域从业者最近30年的个人成长史。
“汉舟电气是生产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控制设备的厂家。”从1993年开始涉足电气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设计、制造业务,汉舟电气经过30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拥有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控制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设备安装及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业务的专业企业,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电力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项目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调试、年检和运维服务。作为工信部2019年公布的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的一员,汉舟电气现在的客户名单里,不仅包括四川西昌、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还服务于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的地铁建设运营,以及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展开合作。
在叶春志看来,虽然汉舟电气目前作为一个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拥有一个健康的业务模式和初具规模的市场,但是总体来说“还不大”,加上汉舟电气作为一个装配性企业,本身“耗能也不多”。因此,虽然汉舟电气一直以来都相当关注环保议题,对废水废气的排污处理等方面都曾经做过专门的投入,但是直到2023年总投资近10亿元,占地320余亩的汉舟电气产业园开工建设,能耗问题才真正开始成了汉舟电气考虑的企业战略:“以往,汉舟电气的能耗基本都是在400千伏安,现在的能耗也都控制在630千伏安左右,但是随着汉舟电气产业园的建设,未来我们的能耗可能是现在的十倍以上——这实际上已经打破了汉舟电气以往在能耗控制方面的平衡,所以我们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汉舟电气找到新的能耗利用的平衡点。”
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义”企业战略,汉舟电气从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升级,以及数字化配电改造两个方面着手节能减碳的规划。
首先,汉舟电气从生产加工环节对生产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改造。
“我们搞了计量管理,就会在生产环节的每个节点都部署能耗计量表。通过将能耗与产量挂钩,管理单台套设备的能耗指标,将其纳入到业绩的KPI计算当中;同时,我们着重进行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改造,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有了更多节能的技术可以采用,例如,我们以往所采用的数控设备是液压式的,现在我们的数控设备则是采用的伺服电机,仅此一项,能耗就降低了近60%。”叶春志强调,对于设备技改的投入也要以“长期主义”的视角去衡量:“一些采用新技术的设备,本身也许成本就很高,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能耗的降低本身也是成本的降低,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个平衡的问题。”
其次,汉舟电气利用数字化的手段,从全局把握和量化企业的能耗现状,为持续优化节能减碳工作提供透明化的数据支撑。
在汉舟电气众多的合作伙伴当中,施耐德电气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我们跟施耐德电气的关系:一方面,我们会采购施耐德电气的元器件;另一方面,从2000年开始,我们也是施耐德电气的授权盘厂。”而在此次针对节能的改造中,汉舟电气选择了基于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的千里眼配电资产管理系统和智能配电系统,来改造升级实现数字能效管理。
通过将EcoStruxure配电解决方案融入生产加工环节中,并与包括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在内的企业原有软件系统的互联互通,汉舟电气就可通过物联网平台全面获取生产过程中各产线各环节的能效使用数据,再结合生产信息化系统生产数据,就能够准确分析出能源使用情况,发现能源浪费和生产管理漏洞,找到能耗大户,同时针对性地调整生产过程,制定了节能减排方案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手段,最终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1月,汉舟电气利用施耐德电气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实践的数字能效管理项目,获得了施耐德电气的肯定,在首届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影响力合作伙伴中国区评奖活动中,斩获“标杆企业奖”大奖。
“以往,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系统都是一个一个地搭建,在互通性方面,往往用一个中间库来完成。”叶春志强调,之所以选择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的智能配电系统,就是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互联互通的统一平台,是一个“基于包容,可以扩展的平台”。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企业所有的能耗都用可量化的数字来计算,实际就把原来粗放式管理的定性管理,升级成了精益化管理的定量管理。而通过应用这样的平台化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未来系统整合的成本,而且成长性也更好,因此可以说是一个面向未来、高价值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汉舟电气还通过设置光伏设备和购买绿电等方式,实现了“自身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占比达100%”。未来,“在新的工厂,我们会持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去达到自己用电的平衡。”在对未来的规划中,叶春志认为通过在全产业链推广节能减碳才能最大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汉舟电气之所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产业链顶端企业的影响,我们也会将这一理念继续向下游传导。”叶春志介绍说,现在,汉舟电气也在尝试将自身产品上结合应用施耐德电气的智能配电系统,推荐给下游的客户尝试使用,从而带领更多企业引入数字能效管理,搭建产业绿色供应链体系,最终共同实现全方位减碳。他强调说,虽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企业而言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将可持续成长战略在更广泛的企业当中推广并被采用,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爬不上的山,只有找不到的人。”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