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与基因治疗(CGT)作为新一代精准医疗手段,已经在肿瘤、罕见病、自身免疫疾病等众多疾病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同时,CGT领域在经历资本寒冬后逐渐回暖,市场趋于理性。但当下国内CGT起步较晚,且面临着同质化竞争、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等挑战。为共同促进CGT领域发展,由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主办,欣协生物承办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已于6月16日圆满举行。
值此佳际,欣协生物联合创始人&CTO迟深博士以及与会嘉宾星奕昂生物CMC副总裁宗鸿亮博士和上海东方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唐文洁研究员共话CGT,为我们从不同视角分享对该领域发展的见解。
迟深,欣协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TO,慕尼黑工业大学遗传学博士,上海生命科学院肿瘤免疫博士后。曾在Miltenyi Biotec先后负责技术应用支持、应用技术开发和核心大客户管理。后在Thermo Fisher负责抗体药和细胞基因治疗CDMO业务,积累了深厚的行业经验。
挖掘痛点,初心不改
早在求学期间,迟深博士就与CGT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其博士期间还是博士后经历,都从事了与基因和细胞治疗相关的科学研究。在后续的职业培训和工作经历中,迟深博士接触了更多致力于CGT领域的人,深厚的积累以及对行业的自信促使迟深博士坚定地选择了CGT行业。
“我进入CGT行业算是比较早的,细胞治疗技术从14年到17年逐步向商业化转化再到21年中国开启细胞治疗商业化元年,我看到了从早期研发到后期工艺转化以及到临床生产的在不断完善的一个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早期的困境还是后期遇到的瓶颈,我们都可以从身边的朋友、客户中真切感受到。”迟深博士表示,“我觉得可以通过教育或者工作经历及积累帮助客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跟欣协生物其他初创伙伴一拍即合。一方面,这是一个具有成就感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们挖掘客户痛点并解决行业痛点,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发展,这也是我们创立欣协生物的初衷。”
自动化替代手动,国产化替代进口
迟深博士认为,CGT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行业,其需求痛点是不断被暴露出来的。在工艺方面,企业在工艺路径的探索中,既需要基础技术的积累,又需要实践以及市场的反馈,从而达到更优的效果。同时,迟深博士举例了早期获批上市的CAR-T疗法,其更多使用的是CD3或者未经分选的PBMC来进行后续的产品的制备,但在后续发现未经分选的细胞治疗产品不利于工艺稳定性的控制,且后期引发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其选择通过工艺路线的优化,来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从早期实验室阶段到临床阶段再到商业化阶段,实际上是对工艺提出更高的需求。这种情况下,仅靠手工操作和分步式仍会对后续的稳定性生产带来挑战,并不能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目前,欧美国家和走在CGT前沿的企业对于自动化、一体化的认可度更高,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对于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这样可以少走弯路。”迟深博士表示。
目前CGT产业自动化、一体化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也是对产品质量和产量需求不断提升的必然趋势。但就国内CGT行业而言,其还有一个“特点”,即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药企重度依赖于进口设备和耗材。不过随着国内CGT的发展,国产替代的呼声愈发高涨。
唐文洁研究员提到表示:“最早我们相关的设备都是德国设备,但进口的设备比较昂贵,且在维修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相对麻烦,在这个交流过程中耗时较长。特别是在新冠之后,因此我们更希望有国产的相关设备和试剂,能够降低我们的科研成本,提升效率。”
“国产替代是大趋势。从非政治角度来看,进口设备和试剂会受到物流、涨价等因素影响,造成研发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的问题;对我们而言,风险更大的是政治方面的因素,特别是高科技产业,我们需要提前做准备。而做好这个准备需要做硬件设备制造、试剂的人和做药物研发的人乃至这个行业的更多人携手合作。”宗鸿亮博士表示,“我认为我们跟国外的代差大概是5年左右,但这个也并不绝对。现在这个阶段的国产替代更多的还是模仿国外的idea,真正的难点在于我们要如何在多年的行业经验基础上,开发自己原创性的设计、设备、材料等,去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而这一方面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真正自主创新,全自动细胞制备一体机助力产品研发
在实现真正自主创新的路上,也会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迟深博士认为国产替代化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来概括。“国外的企业发展时间相对较长,整体认可度较高。从作为客户的角度来说,我们在选择国外和国内品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国内品牌较为严苛,包括稳定性、售后、声誉等方面。那么作为国产设备的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同样会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所以我们需要提高产品的品质,并将其作为核心价值所在。目前,国产替代逐渐走出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趋势,更多国产企业加入到产业链中,我希望这是一种良性竞争,通过这种竞争,在确保品质的同时降低细胞药物的价格,最终惠及患者。” 迟深博士表示。
欣协生物秉承“用科技守护生命与健康”的使命,围绕CGT领域研产销一体化和国产化进行产业布局。其已经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全自动细胞制备一体机SophCyte™ Kunlun,设备依托于细胞磁性分选原理,集清洗、离心、分选、培养等功能于一体,搭配全封闭管路,可实现细胞制备过程中的高度集成化、规模化、自动化和国产替代化,保证GMP级细胞制备的可重复性,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同时其智能一体化平台系统,可实现设备远程控制、实时监控和审计追踪等功能,有效避免了手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污染风险,能够根据不同工艺需求开发定制化程序,为各类试验提供细胞制备一站式服务。
此前,欣协生物与星奕昂生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采访中,宗鸿亮博士表示:“欣协生物虽然是一个比较新的公司,但他们在一体机的研发上面已经深耕多年,目前在国内的同行里面走的算是比较超前的了。星奕昂生物主要研发iPSC来源的CAR-NK细胞疗法,这在全球范围内属于较新的领域,中间的制造过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尚没有成熟的工艺模式和工艺设备,需要我们去探索高度定制的工艺。全自动细胞制备一体机能够满足我们iPSC CAR-NK的早期研发需求,虽然一体机主要是针对自体细胞治疗,但中间的模块以及技术都可能在将来实现通用。如果对它进行适当的改造,能够满足我们细胞分化中间一些特殊的需求的话,可以使我们的工艺在更早的阶段就实现全自动化,为产品带来更稳定的质量。”
三大特色增强先发优势迭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
同时,迟深博士还为我们介绍了欣协生物的三大特色优势。首先在设备层面上作为国内率先,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推出细胞全自动一体化生产设备的企业,欣协生物团队积累先进经验、创建平台技术和研发体系;目前欣协生物拥有完整且行业领先的机械、电子、软件、材料、和生物工艺团队,建立了完善的模块化技术开发平台和稳定的工艺验证平台;这是欣协生物能够持续开发新型智能化设备,不断优化制备工艺、供应远超行业标准的配套管路耗材的优势和底气。
其次,相较于同类型的企业而言,欣协生物具备自有的抗体开发平台,满足不同类型客户对于细胞分选、分析、检测等多种产品的需求,以提升客户粘性。目前欣协生物建立了三个抗体开发库,包括人源、兔源和鼠源,并建立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和酵母菌展示技术的抗体筛选平台,未来还会引入纳米抗体开发平台技术。第三大特色在于欣协生物的核心运营团队,其核心运营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成熟的商业运营思维,能够确保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一个相对成熟的思维运营企业,以面对行业周期和市场的挑战。
迟深博士表示:“在面对挑战时,我们主要从快和稳两个方面入手。快就是要快速学习,进行比较精准和深入的分析,在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预判,达到更好地提前布局目的。稳一方面是要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另一方面是要稳步发展,在当下我们专注于产品研发,同时也在持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目前,我们希望通过欣协生物的特色优势来增强已有的先发优势,让企业走的更远。”
另外,在谈及战略规划时,迟深博士介绍:“后续的发力点在于产品迭代和创新。迭代包括等级的迭代,从早期的研发级到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GMP级,既能够从早期切入,又能够满足后期客户商业化的需求。在产品创新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会有源源不断的新管线,新的产品类型产生,研发企业将会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我们会寻求和有创新管线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我们的产品优势去解决问题,无论是针对不同类型的样本还是通用型细胞疗法,提高自动化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同“欣”协力,以致未来
CGT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社会以及民众而言均非常重要,需要一批致力于推动CGT行业发展的有志之士同心协力,从上到下进行全方位创新。欣协生物作为上游供应链企业,扎根于CGT产业链相对薄弱的生产设备和耗材领域,在解决CGT发展痛点以及实现CGT领域全自动化、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果,为创新药管线研发保驾护航。相信未来,我国的CGT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形成良性的循环,在世界范围内发出中国之声。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