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云南文山三七综合交易市场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别的香甜味——那是刚采挖上来的鲜三七的药香。人们东一群西一伙聚拢在成堆的鲜三七四周,买家时不时拣一块人参形状的三七瞧瞧,“七农”(三七种植户)或“不动声色”,或使劲夸自家三七“根少果大、泥巴少、烤头好”……买家卖家互相揣摩着对方,一桩桩生意在讨价还价中谈成。
古人说“北人参,南三七”,扬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主要原料即为这市场上的交易“主角”——三七。
初步建成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形成上百亿元产业
文山州是“滇东南大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文山,具有独特的地质、气候、生态条件,孕育出像“云南小桂林”普者黑这样的喀斯特天然美景,对环境“挑剔”的三七,把这里当作“发源地”繁衍生息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中医自古就非常重视中药材的产地,《本草衍义》认为:“凡用药必须择州土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三七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药材,而实施地就是文山,所以正宗的三七也称为“文三七”。
“文山州有确切文字记载的三七种植历史已400余年。”刘华荣说,目前文山三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公认的三七道地药材产区,名副其实“中国三七之乡”。
在西畴县兴街镇拉孩村,山间绿树成荫,远远就看见坡地上一大片黑色的遮阳棚。“这是种植三七的‘标准’装备。”源农人三七的负责人刘丽萍说,因为三七原先长在林下,喜阴,人们就用塑料遮阳网搭建“凉棚”给这些致富药草营造“家的感觉”。
“我以前在外地有高薪工作,后来看到三七治好了亲人的心脑血管病,又有感于当时乡亲还比较贫困,就决心返乡种三七。”刘丽萍说,2014年他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从麻栗坡的老山脚下到马关县都有合作社成员。”刘丽萍说,作为示范合作社,种植三七有300余亩,带动帮扶100余人脱贫。“以这种形式反馈家乡让我倍感自豪”刘丽萍说到。
“源农人”三七门店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也有十几年时间。在政府出台“退林还耕”政策之后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鼓励高品质优质种植,三七批发价格面临近几年的新高,门店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三七批发商。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随着文山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三七产业电子商务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山州商务局聚焦推动三七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开设电商“专馆”,为三七发展搭建平台。通过外引内联,积极引进新媒体电商和知名传统电商平台进驻文山,鼓励和引导本地传统企业依托电商平台和自建平台,开展网络营销。
为助力文山三七品质提升,文山州还强化标准化建设,依托品牌提升“文山三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2020年6月举办“文山出品”发布会,同期联合“源农人三七”举办大型三七科普直播,共有约70万网友涌进直播间,热情的网友们留下了2万多条互动留言,纷纷询问文山三七等其他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推广“文山三七”。获得广泛好评!
目前,文山新媒体电商代表品牌“源农人”从传统门店批发销售,到现在主动结合网络平台以三七为切入点发展全国终端客户,高品质的三七和服务给客户留下深刻影响,从而带动昭通天麻、小坝紫皮丹参、云南石斛等云南特色绿色产品的销售,打造的“源农人“品牌的原生态滋补销售平台,目前已经发展6万多全国忠实客户。积极探索新型的发展模式,为文山三七的开拓新的销售思路。
“三七产业是文山的利民产业。”文山州副州长田燕说,三七产业涉及种植、加工、流通等众多环节,促进百姓增收作用明显。
“抓牢种质端、提升种植水平、延伸产品链。”文山州委书记陈明说,文山将以种植业为基础、加工业为核心、科技创新为支撑、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构建以三七为主的种植、加工、市场、科研、康养等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把文山打造成为世界“三七之都”。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