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金融诈骗用上“红头文件” 启牛学堂提倡以知识武装头脑

当金融诈骗用上“红头文件” 启牛学堂提倡以知识武装头脑
2023年08月03日 11:09

  近期,冒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骗局层出不穷。不法分子利用出借人急切回款的心理,编造账户被冻结需交纳“税费”的谎言,对消费者实施诈骗。

  李女士收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寄来的一份“红头文件”,对方表示正在为某平台的部分投资人办理清退事宜。拿到“清退通知”后,李女士扫描了文件上的二维码加入“清退”群并主动联系群里的“工作人员”,短暂沟通后,对方先让其缴纳投资款的20%作为税费,缴纳完毕后,对方又以缴纳“对冲金”为由让其继续转账7万余元。为了尽快回款,李女士先行转账了35000元,当进行第二笔转账时,接到预警提示的民警找到了李女士,向其揭穿了诈骗团伙的骗局。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事实上,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手法不外乎有三种,启牛学堂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的识别风险。

  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发布“风险专项清退通知”“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人通过所谓“官方回款渠道”进行“清退登记”。投资人注册登记后,不法分子再以需要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诈骗投资人钱财。

  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实施诈骗。消费者在非官方渠道投诉后,不法分子利用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点击虚假链接,从而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以“消除征信不良记录”为由实施诈骗。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的银行卡号、贷款额度等信息,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联网贷款等借贷产品时产生逾期记录,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不法分子迅速转移资金并藏匿。

  以上诈骗手法利用部分金融消费者急于解困、挽回损失、自证清白等心理特点进行诈骗。启牛学堂建议,对于不明来源的“内部消息”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金融消费者一定要仔细辨识,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作为成人在线金融素养知识学习平台,启牛学堂始终面向大众输出专业而易懂的金融知识,助力国民提升金融素养,防范金融风险,为构建绿色健康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启牛学堂通过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帮助提高学员的金融素养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以在线知识普及提升国人金融素养,还积极通过公益活动、录制科普视频、社区宣讲等多种形式向各类人群普及金融知识。例如:针对“一老一少”重点群体,推出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启芽计划”青少年金融素养提升系列科普视频》与面向中老年群体的《“守护风华计划”中老年防诈骗系列科普视频》,此外,启牛学堂还走进社区普及金融防诈骗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常见的金融诈骗案件类型,帮助社区居民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意识。

  全民“防诈”和“反诈”任重而道远,打击治理网络诈骗关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大局。未来,启牛学堂将积极履行金融防骗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推动构建“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环境。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诈骗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