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产业布局调整转移的大环境、大趋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使命任务、内在要求也在变化。广东产业转移政策也走到了调整的当口。为进一步拓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空间,加快夯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产业根基,2023年3月2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随后,粤东西北多市陆续召开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的工作会议,各部门与地级市配套政策快步跟进,掀起新一轮产业转移热潮。
作为农业大市,河源应紧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农业协调协作,提质升级现代高效农业。加快灯塔盆地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园区平台建设,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河源农业产业优势
1.1农业政策优势
近年来,河源市在促进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加大扶持力度。
政策支撑方面:2021年2月,出台《河源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加强市级统一谋划,大力扶持特色优势品种,推动市级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
品牌体系构建方面:2022年8月,出台《关于推进“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以构建“万绿河源+县域公共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品牌体系为主体,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知名度广、竞争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
用地保障方面:2022年5月,出台《河源市乡村产业项目点状供地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单个项目建设不超过30亩的可实施点状供地,包含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项目,着力解决乡村产业用地问题,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河源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转移企业的生产成本。
1.2交通区位优势
河源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的第一圈层,同时也是深圳都市圈城市,更是粤东粤西粤北唯一同时近距离受到广州、深圳、香港3个国际大都市辐射的地级市。
境内由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以及东江航道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对外交通非常便利。河源突出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有利于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贸易往来,吸引更多优质产业向河源转移。
1.3自然资源优势
河源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人均森林、水、土地资源拥有量居全省前列。优质的农业生产条件,为本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源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目前,全市已认定20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4个省级“菜篮子”基地,河源优质农产品正从田间地头大踏步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千家万户。大湾区巨大的消费市场,为河源承接农业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4农业品牌优势
近年来,河源市依托“生态河源”的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引领,扎实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建设,擦亮“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截至2022年底,获得全国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定超过47个,累计入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8个;80个农业品牌入选2022年“粤字号”。
连平鹰嘴蜜桃、和平猕猴桃、紫金绿茶、河源米粉、东源板栗等品牌持续展现活力,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格局,促进河源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珠三角转移产业提供品牌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河源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农业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
河源农田水资源利用相对粗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6);存在农药化肥利用率较低,有机肥替代化肥还未全面实施,农业绿色生物防控水平相对较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有待突破,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2.2产业化水平不高
河源市农业生产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发展潜质,但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还存在限制;整体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品牌效应有待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河源市大多数农产品普遍采用初级加工,整体加工水平较低,大多是以原始状态投放市场,缺少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包装、营销技术。
2.3生态环境敏感性高
环境敏感性高,是目前河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挑战。河源市域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在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属于生态功能区。地处东江中上游,是下游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市域有高达87.5%的面积属于东江流域,具有高度的水环境敏感性。河源环境敏感区广阔与环境监管日益严格,提升了企业的治污成本,对产业项目提出了更高的准入要求。
3.承接农业产业转移的路径
3.1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做强创意加工,做优精深加工,做大产地初加工。利用河源市农副产品批发中心、河源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打通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和销售“瓶颈”,提高现代高效农业产品市场化水平。
围绕“八大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提档升级行动,承接珠三角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中心,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聚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造完善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2坚持生态优先,严选转移产业重点
在选择承接产业的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原则,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把产业准入门槛。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需求的农业项目。
充分结合河源农业资源的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突出补短板。以承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和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入优势产业,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规模效应,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3依托龙头带动,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依托河源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优化内外部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抓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优质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优势,实现涉农企业的外引内联格局,壮大一批自身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广、行业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同时促进分散化经营的农户组织成立现代高效农业合作社,降低单个农户生产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
3.4坚持品牌强农,持续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
加快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实施农业品牌整合提升行动,围绕“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发力。加强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构建农业品牌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和品牌运营管理机制;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加强品牌市场营销,提升河源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对接湾区市场,构建产区与销区供需平台。发挥“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缔造价值、整合资源和引领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吸引特色、高端农业产业到河源发展。
3.5探索创新“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旅游、健康、文化、信息、体育等产业融入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河源民宿建设、水经济发展、生态建设,规范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引进一批精品民宿、农旅研学、水上赛事、生态康养等精品项目;积极引进、培育“互联网+”新业态,推广分享农业、众筹农业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3.6建设优质平台,打造承接农业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根据河源农业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以灯塔盆地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高标准建设河源承接农业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积极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增强园区内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形成错落有致的产业配套集群,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努力将主平台打造成为省内承接珠三角农业产业转移的主阵地。
广东庆达规划研究院·简介
广东庆达规划研究院,前身为广东庆达规划研究中心,是广东省发改委课题研究入库单位,以及省内多个地级市政府部门课题规划研究服务单位。依托广东庆达咨询有限公司多专业多领域咨询优势,开展课题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五年规划,专项规划,概念性规划,项目策划等,为广东省及地方产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咨询。
研究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专业化研究团队,在产业研究、园区发展、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厚的经验积淀。近年来深度参与了广东省各级政府重大课题、发展路径及各类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其中多项成果荣获广东省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