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评龙头昭衍新药:构筑核心竞争力迎接CXO行业黄金机遇!

安评龙头昭衍新药:构筑核心竞争力迎接CXO行业黄金机遇!
2023年09月06日 15:37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浮现,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速,同时,2015年开启的医疗改革进程,为国内创新药发展开辟了加速通道,创新药需求高速增长。

  为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外制药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以分享产业高速发展的成果。作为制药企业研发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CXO行业快速发展,估值接连高涨。

  但由于2022年以来全球投融资收紧,CXO板块进入“挤泡沫”阶段,二级市场估值随之大幅回调。在这一过程中,行业不断出清,最终剩下具有核心竞争力公司,穿越周期,实现强者恒强。

  非临床CRO龙头昭衍新药就是这样的公司。

  毒理学家领衔,抢尽发展先机

  医药界有一个著名的“双十定律”,一款创新药的问世,往往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至少10亿美金,周期长、风险大,一旦成功亦可以获得高收益。

  上世纪80年代,海外药企巨头在新药研发上的激烈竞争,催生了医药研发与生产外包(CXO)产业。伴随医药外包产业向人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转移,中国企业家便抓住了这一时代机遇。

  昭衍新药便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昭衍新药的前身是北京昭衍新药研究开发中心,于1995年8月成立,是中国最早从事药物非临床评价的民营CRO企业。昭衍新药掌舵人是出生于1964年的冯宇霞,她从军事医学科学院毕业后,就在军科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工作了三年。后来与周志文共同创办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逐渐在国内非临床安全评价市场声名鹊起。

  1995年,GLP概念在国内刚刚兴起,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缩写,即非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作为医药研发、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各国都有严格的准入和数据认可标准,各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规定,未获得GLP认证的机构不得从事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安评业务还主要是以体制内研究机构为主,昭衍新药在国内著名毒理学家、中国GLP奠基人、原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北京)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任李培忠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开始GLP的企业化运作。

  刚起步时,昭衍新药主要研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这种药物是以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作为主要成分,需要大量的实验动物来进行研究。后来昭衍的主营业务慢慢从实验动物的繁殖、销售增加到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至今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内容包括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药效学研究服务、药代动力学研究服务、药物筛选等。

  200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布实施《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正式认可CRO企业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2017年8月,昭衍新药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不到四年,2021年2月,昭衍新药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成为第四家A+H股上市的CRO企业。

  昭衍新药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2005年,国内客户非GLP申报,主要为国内客户提供非GLP药理毒理学研究服务;第二阶段,2005-2009年,国内客户国内申报,自2005年昭衍北京通过国家药监局GLP认证后,逐步为国内客户提供GLP药理毒理学研究服务;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全球客户全球申报,2009年昭衍北京首次通过FDA的GLP认证,公司便可为全球客户提供FDA认可的非临床GLP药理毒理研究服务,逐步开拓全球化布局。

  为了打开业务远期成长的天花板,打造药物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昭衍新药也快速切入国际化战略的第三阶段,比如在2019年收购Biomere。

  Biomere是一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的非临床CRO公司,业务与昭衍新药基本相同,包括GLP业务和非GLP业务,其中GLP业务已通过FDA的现场检查。公司动物实验的种类包括各种啮齿类实验模型和非人灵长类实验模型。

  收购Biomere 后,昭衍实现了海内外业务的协同,完善了在美国市场的布局,扩大海外市场份额。2020至2022年,Biomere承接海外订单量从1.6亿元增长至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48%。

  近30年经验,筑牢固护城河

  近三十年的CRO行业经验,昭衍新药逐渐筑起自己的护城河。

  在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昭衍新药抓住机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凭借其技术、经验和规模等方面的领先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成为国内CRO行业龙头之一。据2023年半年报,2019-2023上半年,昭衍新药共新增生物药约1300个、化学药约1000个、中药40余个的非临床研究项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其中包括超过100余个重大新药创制及其他国家计划支持的创新药物项目,以及数以百计的新技术药物的评价,其中抗体药物超400个,对于细胞治疗产品(包括 CAR-T)、基因治疗产品、溶瘤病毒以及ADC类产品等复杂药物的评价,昭衍新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昭衍新药核心竞争力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其所拥有的GLP认证实验室。截至2022年底,国内仅13家GLP机构获FDA认证,获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证的GLP实验室,国内当前资质有效的有21家,获得NMPA认证的GLP机构也不足百家(67家,数据来源:NMPA,国金证券),其中超过70%的GLP机构在事业单位,市场化程度有限,民营CRO和药企的GLP机构占比不足30%。而同时拥有FDA、OECD和NMPA认证的仅有6家(截至2022年12月29日,数据来源:益诺思招股书,国信证券),其中就包括昭衍新药。

  与有限的GLP认证实验室相对应的是快速增长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数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CDE受理IND申请数量共1426个,而在2018年,全年申请IND数量才不到800个(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东北证券)。因此,国内GLP实验室呈供不应求态势。同时随着国内大型药企与Biotech创新药产品国际化出海战略的稳步推进,中美临床双申报需求愈发强烈,拥有海外GLP牌照的机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

  于是,昭衍新药拥有的全面的国际化资质变得极其稀缺,也构成了其作为国内安评龙头的核心壁垒。据2023半年报,昭衍新药目前具备的行业资质包括:NMPA的GLP认证、OECD的GLP认证,通过美国FDA、日本PMDA的GLP检查,通过韩国MFDS的GLP检查和文件筛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CNAS检查以及国际AAALAC认证、中国农业农村部兽药审评中心的GLP现场检查。

  随着国内生物药研发快速增长,以及国内安评指导原则的要求不断提升,丰富且高质量的非人灵长类实验模型需求水涨船高。为确保实验模型的高品质,昭衍新药一方面严格遵循国家法规和行业质量规范等要求,建立高质量管理标准,以专业稳定的繁育技术团队,采用信息化、高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模型背景数据,从而培育出满足出口欧美标准和国内高供应标准的实验模型。另一方面,昭衍新药在购买实验模型时进行严格的指标检测和筛选,确保用于试验的实验模型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避免不达标的模型对药物安全性评价结果造成影响。

  基于此,昭衍新药得以多年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首先是业绩增速快,2018-2022年,昭衍新药总营收从4.09亿增长至2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45%,在同行业可比公司(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美迪西)中增速最快。其次是毛利率高,2018年至今,昭衍新药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医疗研发外包行业(按申万行业分类)平均毛利率则在45%上下浮动。

来源:同花顺来源:同花顺

  高盈利水平驱动下的昭衍新药已然国内CRO龙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国内CRO市场中,昭衍新药市场份额排名第五,而在国内非临床CRO领域,昭衍新药的份额则仅次于药明康德,排名第二。

  即便盈利水平高,昭衍新药依然稳扎稳打,维持丰富的现金储备和较低的资产负债率。2023年上半年,昭衍新药资产负债率为21.48%,同期医疗研发外包行业(按申万行业分类)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1.82%。据昭衍新药发布的业绩介绍,其资产组成中,现金资产48.56亿元,占比高达47.52%。另外,其负债组成中,主要为预收合同款,占比达63.55%。据WIND数据,昭衍新药有息负债率极低,仅为1.23%,且截至今年上半年期末,0.27亿元有息负债全部为“1年内到期的租赁负债”,“1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到期末已全部还清,即公司已无银行借款。

来源:公司半年报来源:公司半年报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5268家上市公司中,仅177家公司为0有息负债率,昭衍新药以1.23%的极低有息负债率排名第182位。

  同时,昭衍新药积极拓展新领域,在高增长赛道及时布局。

  针对创新生物技术的应用,昭衍新药建立了针对不同种类细胞药物、基因药物(病毒及非病毒载体)、复杂抗体药物、特殊制剂、特殊给药途径药物的评价技术,进一步夯实昭衍新药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新的优势和利润增长点。

  据昭衍新药发布的业绩数据,今年上半年,在CDE受理的1426个IND项目中,细胞治疗领域,昭衍新药占比37%,基因治疗领域,昭衍新药占比44%,在ADC领域占比43%。昭衍新药押注的是未来的“黄金赛道”。

来源:微信公众号昭衍JOINN来源:微信公众号昭衍JOINN

  从产业角度来看,CGT有望成为继小分子、大分子之后又一个十年内实现十倍收入增长的黄金赛道。CGT(细胞与基因治疗)的出现给了人类弥补大自然编码生命体时产生随机错误的可能,未来发展潜力大,具备疗效久、靶点多等优势。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CGT市场规模将达到178.85亿元。

  ADC(抗体偶联药物)被称为“魔力子弹”,能杀死癌细胞且只需极小剂量就能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能保留健康细胞,达到药物疗效。中国ADC药物研究是与国际新药研发水平最接近的领域之一,这条赛道目前被赋予了巨大想象力。国金证券认为,预计2-3年内即将迎来国产ADC药物的爆发期。

  行业回暖在即,安评龙头持续引领浪潮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受医药投融资退潮、行业估值过高等因素影响,CXO板块呈现持续下滑趋势,但恢复正在进行。

  根据动脉橙数据,全球医疗健康(包括biotech)融资额在2023年二季度同比下降15%,相对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41%以及2022年的同比下降43%均有明显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季度融资额环比增速已转正,今年二季度也出现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季度环比正增长(+13%),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恢复已在路上。

  从总体趋势来看,CRO行业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卫生健康意识增强等多因素影响,全球药物研发投入也逐渐升温,据Evaluate Pharma数据,2017-2021年全球药品研发支出复合年增长率为3.8%,2025年总支出预计将达到2267亿美元,2021-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8%。

  据Pharma Projects,2022年全球在研管线数量20109个,同比增长8%;其中临床前管线11351个,占比过半,达56.45%,同比增长11%;临床前管线数量的两位数增长将为未来全球医药研发支出的增长提供源头保障。

  随着药物研发的支出不断增加,研发难度的不断加大,CRO企业凭借其低成本、专业性强、高效以及多种路径降低研发风险越来越得到药企的青睐,在药企研发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统计,国内整体外包率较低,2022年国内创新药市场的外包率为 42.6%,同期美国创新药市场的外包率为53.0%,国内外包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美外包率预计于2026年将分别达到52.2%与60.5%,推动国内外CXO行业持续高增长。

  具体到国内安评赛道,驱动因素则更为深厚。

  近年国内创新药审评加快、仿制药带量采购执行、医保谈判常态化,驱动着创新药发展如火如荼,国内临床前研发管线快速扩容,推动国内药物发现及安评(DSA)外包行业需求旺盛。此外,据《我国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数据,我国非人灵长类动物物种约占全球的10%,具备充足的灵长类动物供应量。

  对比全球市场,基于低成本的研发生产人才资源、丰富的非人灵长实验模型资源,国内的非临床试验成本低于海外,未来必将在全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转移浪潮中占据优势地位。

  而昭衍新药作为国内安评龙头,也将在这股浪潮中屹立潮头,获得长足的发展。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