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Nullmax周视感知模块落地中低算力平台,智驾技术成果转化再突破

Nullmax周视感知模块落地中低算力平台,智驾技术成果转化再突破
2023年09月15日 13:22

  Nullmax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企业,在高阶智能驾驶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近日,Nullmax宣布去年率先交付了基于TDA4VM的周视感知模块,将车辆的感知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

  Nullmax logo

  在高阶智能驾驶中,建立覆盖车身360°远中近距离的感知能力至关重要。Nullmax的周视感知模块在8 TOPS的算力下,不仅实现了每秒20帧的周视感知帧率,而且性能指标超越了业界顶尖量产方案。

  周视感知是360°感知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车辆准确获取环绕车身、由远及近的障碍物信息。许多中高端车型已经选择了配备周视相机,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硬件,改变以往收效甚微甚至备而不用的局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Nullmax的量产应用成功将周视感知扩展到了中低算力芯片上,并实现了卓越的感知性能。这使得汽车能够在快速变化的驾驶环境中从容地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功能。

  在传统的ADAS时代,车辆主要进行纵向加减速和少量横向控制,系统通常只需要关注正前方的情况。然而,在智能驾驶时代,这些功能已经不再足够。智驾系统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横向变化,例如变换车道或者变换道路,因此车辆两侧的情况必须时刻关注。周视感知可以通过车身两侧的4个相机对左前、左后、右前、右后的情况进行探测,建立起环绕车身360°、覆盖远中近距离的视觉感知。

  纽劢科技 图

  相比于鱼眼相机的环视感知,周视感知具有极远的探测距离,在中远距离感知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与环绕车身的雷达系统相比,视觉传感器拥有更丰富的环境信息,能够实现更好的感知效果。尽管雷达和环视鱼眼相机可以提供基础的周围环境信息,完成变道、避让等动作,但周视感知仍然是实现360°各距离感知覆盖的更佳选择。周视感知能够让系统看到更远的地方,实现更准确的感知和更早的预判,从而安全从容地完成各种任务。对于智驾系统而言,周视感知可以看作是功能体验提升的关键能力。

  然而,实际的周视感知开发和应用并不容易。首先,周视感知与前视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专门针对性地开发算法,而不能直接使用前视感知的算法。其次,不同相机数据的融合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实现出色的目标重识别效果并考虑多个相机的算力消耗。

  在量产应用过程中Nullmax是一家领先的智能驾驶公司,最近宣布成功交付了基于TDA4VM的周视感知模块,这一成就在智能驾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块利用TDA4VM芯片,实现了车辆周围环境的全方位感知能力,并且性能超越了其他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周视感知模块的算力达到了8 TOPS,每秒能够处理20帧的感知数据。

  周视感知在智能驾驶系统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车辆准确地感知到周围的障碍物和环境信息。许多高端车型已经开始配备周视相机,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硬件并进行全面感知是一个挑战。Nullmax的周视感知模块成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中低算力芯片上,并实现了出色的性能。这使得车辆能够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完成各种功能。

  传统的驾驶辅助系统只需要关注前方的情况,主要进行纵向加减速和少量横向控制。然而,在智能驾驶系统中,车辆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横向变化,如变道或转弯,因此必须时刻关注车辆两侧的情况。周视感知模块通过四个相机分别放置在车身的左前、左后、右前和右后,能够实现车辆周围360°的视觉感知,覆盖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的障碍物。

  与鱼眼相机相比,周视感知模块的探测距离更远,在中远距离感知方面具有优势。与环视雷达系统相比,视觉传感器可以提供更丰富的环境信息,实现更准确的感知效果。尽管雷达和环视相机可以提供基本的周围环境信息,完成变道和避让等动作,但周视感知模块仍然是实现全方位感知覆盖的更好选择。周视感知模块可以让系统看得更远,实现更准确的感知和更早的预测,从而安全地完成各种任务。在智能驾驶系统中,周视感知模块可以被视为提升功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能力。

  然而,实际开发和应用周视感知模块并不容易。首先,周视感知与前视感知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需要针对性地开发算法,而不能直接使用前视感知的算法。其次,不同相机数据的融合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实现出色的目标识别效果并考虑多个相机的算力消耗。

  Nullmax的周视感知模块的交付意味着智能驾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提供先进的周视感知能力,Nullmax为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引领了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智能驾驶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