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智能+”新风潮已吹起 编辑工作者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

“智能+”新风潮已吹起 编辑工作者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
2023年10月18日 10:06

  编辑工作者作为编辑工作的核心部分,是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中心。近年来,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编辑的生态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我国知名独立编辑刘卉表示,媒体融合时代对编辑主体的发展有挑战,但也是机遇。

  编辑工作者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为受众与社会服务的任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专业编辑人才的需求也愈加紧缺。深耕编辑行业十余年,刘卉深知技术赋权必定对编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5G技术、智能技术等新媒介技术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编辑劳动,要求编辑主体在编辑理念、编辑方法以及编辑行为等方面与之相适应,但媒介技术更迭的速度远超于人类的学习步伐。因此,编辑常常因为技术更新太快、新技术过于复杂、技术学习困难、技术侵占和替代本体地位等问题而产生焦虑。”刘卉说道。在她看来,5G 技术不断推动编辑工作者朝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得多数编辑从业人员产生思维层面错觉,也就是实际工作开展导向由传统的内容导向转变为平台导向,甚至是以技术为导向。

  刘卉表示,对导向的实际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编辑工作开展的重心和投入,在没有将受众群体需求作为基本导向情形下,必然会使编辑智能化朝着技术驱动方向变革,进而与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产生偏差。

  此外,受众话语权制约着编辑话语权。刘卉表示:“通过新媒体技术智能创新,传媒边界消失,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主体,‘人人皆编辑’和‘人人都有麦克风’已成为既定事实,受众话语权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编辑主体的话语权。”对此,她举例说明道,当下,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使得受众在话语表达上往往具备随性化、口语化、娱乐化的特点,受众需求也变得碎片化。很多编辑在选题、审稿时,为了迎合受众需求,要么过于大众化、要么过于严肃化、要么无所适从,导致发出到底应该听谁的感慨。“编辑并没有将这种受众话语表达以及需求融于自己的编辑思想与价值体系当中,缺乏独立性思考,最终非但效果欠佳,反而让编辑主体的自我思想和语言在无形之中同化,成为‘缺席的在场者’”刘卉总结道。

  如何在媒体融合时代重塑编辑主体角色?刘卉认为,编辑工作者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编辑时效。她表示,在数字化智能自媒体时代,编辑工作在文案处理、采辑编发稿件编辑方式和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是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直接的表现便是时效,“现在的时效太快了,恨不得就像做餐,这边菜才出锅,那边就有动态图刷存在感,仪式感…..宣布主权。不过这只是自媒体表达的需要之一,代表个性。作为专业的资深编辑,其存在的最大价值应不只限于对科技的运用,而是有实力透过现象深层次有逻辑地给出不一样的态度,不从众,不随大流,不跟风。视角决定视野,从编辑的特性来说,方向决定了质地,质地体现了作品的真正价值。”她表示编辑工作者必须积极拥抱“智媒时代”,争取早日实现面向智媒时代的思维转型、技能转型、定位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媒介场域中占据主动地位,提高文化资本的竞争力。”

  而她也将这一理念切实地贯彻在她的实际工作中,例如,在稿件编辑排布上,她通过基本的顺序组合、分辨率调整、格式优化等细节,在满足受众群体阅读需求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智能技术对各细节进行了创新性地布局调整,大大提升用户关注度和产品黏度,据统计,2021年刘卉负责编辑的微信公众号作品阅读量平均8W以上,平均点赞数高达7500个!

  最后,刘卉表示,编辑工作不能脱离读者,孤芳自赏,也不能随波逐流媚俗。要经常积极跟读者互动,要善于倾听读者的心声,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在与受众的交流中激发对作品的灵感,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文\刘文淇)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