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拥有7000多家的制药企业数量全球第一,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原料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但原创药研发生产上远不如其他国家。庞大的产能无法匹配相应的创新,我国医药产业增量市场难掩创新不足,特别是中医药产业,由于各国药品准入标准的限制,中医药产业出海困难,同样只能选择“内卷”。未来,中医药产业增量总会触顶,如何破局?或许只能等鲶鱼入池,激发产业活力,主动拥抱国际市场。
“十三五”以来,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但中医药产业链中后段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引入资本是唯一的发展路径。但随着省外资本不断滲入云南中医药企业,本土企业一方面在丧失资源、利润外流,另一方也丧失了话语权。
2021年,云南省政府公布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万亿级产业、千亿级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做了部署和明确。中医药产业被寄予厚望,定位为千亿级产业。
云南中医药产业拥有巨大的存量优势,产业链前端有生物多样性促成资源优势、多元民族带来的民族医药优势,而产业链后端有丰富文旅资源促成的康养优势,贸易方面有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区位优势。
这些优势为云南中医药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资源。“要有一家,甚至的多家能够整合省内中医药资源的企业,充当那条激发竞争,破局“内卷”的鲶鱼。”专家认为,随着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增长的时代到来,云南应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激发市场竞争,推动药企到海外寻找新市场,用创新促进新增量,形成多链并行的中医药产业格局。
持续增长 推动“内卷”向“外卷”
2015年屠呦呦登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奖领奖台,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几百万人的性命,屠呦呦也因此获得当年的诺内尔医学奖。随后屠呦呦发表了一篇演讲,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近年来,国家更是出台多项覆盖传统医学发展各关键环节的法律法规及意见措施,对行业振兴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与扶持作用。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应持续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提出到2025年,国内中医医疗机构数达到9.5万个、中医医院数达到6300个、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达到60%、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的比例达到100%的重点发展目标。而最近5年,我国中药销售渠道占比中,医疗机构占比均在70%以上。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随着大量中医治疗机构及从业医师的增加,中医药产业链下游将获得大幅扩容,国内中药产业将迎来市场发展良机,中药产品需求增量空间巨大。
我国中医药产业链上游,中药种植面积在2016-2021年间处于持续上升状态,2021年,我国中药种植面积达到5638万亩,中药材产量达到495.2万吨,种植面积较2020年同比上升3.35%,产量较2020年同比上升4.98%;2022年因退耕还林、复耕种粮等原因,种植面积有所缩小。
2023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指导单位,于3月在深圳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22年)》公布,2021年,中药工业总营收达到6919亿元,同比增长12.39%;利润总额达1004.5亿元,同比增长37.02%,其中,中成药利润额同比增长23.28%,中药饮片全年营收达到2057亿元,利润额同比增长106.89%。数据还显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56.92亿元增至2021年的612.14亿元。《蓝皮书》同时指出,中药企业仍存在科技投入不足、创新研发不够的问题。66家境内中药上市企业全年研发费用低于营收与利润增长速度,也低于国内生物制品和化学药行业。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整个中医药市场需求是在扩大,但市场增量并不能完全掩盖中医药品质及创新不足的问题。”业内人士称,由于品质和创新不足,我国中医药出口常年受阻,巨大的中医药产能无法向外释放,导致“内卷”严重。
发掘云南差异化优势 做精做专中医药产业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云南省举办,云南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样性优势收到世界瞩目。
云南全省有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6157种,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全国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300种,云南145种,占比48%,其中规模以上种植品种约30种,占10%;全国大宗药材品种40种,云南10种,占25%;民族药资源有2000多种,有574个品种药进入中国药典,居全国之首。
云南多样的地貌类型、土地类型和气候类型,为各类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747万亩,增长到2022年的903.5万亩;产量从2017年的91万吨,增长到2022年的135.1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84.13亿元。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中药材主产区。
而《云南省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云南省中药生产企业56户,工业产值202.54亿元,同比增长-27.12%,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38.3%;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26户,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8户;中药饮片26户,营业收入过亿的7户,营收过5亿元的只有1户。中国中药企业100强中,云南药企只有5个。
在中医药产业前端,云南优势明显。但是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在产业链中后段,云南话语权有限,多家优质的中医药企业被外省资本并购,自身优势未能得到体现。“在增量市场爆发的时代,云南以一个超级单品实现了从药品到保健品、日用品等领域延伸,培育了云南白药这样的一流品牌,但未能形成产业集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中医药产业将从做大做强转向做精做专。云南应该扬长避短,用好生态、区位、环境等优势,避开资本内卷,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新赛道的铺设,培育带有云南基因的品牌和产业集群。
据了解,云南省有明确记载的少数民族药物2000余种,已收集的民族医药验方3万余个,已开发的民族医院内制剂180余种,民族药制剂250余种。同时,民族医药体系完整,傣医药、藏医药、彝族药等民族医药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纳西族东巴医药、白族医药、哈尼族医药、景颇族医药、佤族医药、壮族医药、苗族天药、瑶族医药也有较为成熟的实证理论。但受传承、开发、研究、宣传等多方面的制约,云南民族医药产业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大有潜力和前景。
云南是我国文旅资源最丰富,文旅差异化体验最大的省份。2022年,全省共接待游客8.4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104.2%。丰富的文旅资源,优越气候条件催生了云南文旅康养产业齐头并进,西双版纳的负氧离子含量、腾冲的温泉、昆明的气候,无论那里彩云之南总有一个地方适合你。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而绝大部分东南亚国家对中医及民族医药接受度较高,云南可借助区位优势,推动中医药产业从“内卷”向“外卷”转变。
未来,云南一流气候条件、生态资源、药材资源,独特的民族医药资源与文旅康养资源,都将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创新的基石,各产业间互相赋能共同发展,形成云南独特的中医药产业集群,为我国中医药产业写入更多云南基因。
“鲶鱼”入池 重塑云南中医药竞争格局
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但空间有限,云南中医药产业应未雨绸缪,成立全新的中医药产业集团,确保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集团应充分发挥我省资源、环境、区位等优势,以大健康为前提,以“云药”“云医”为核心打造全新的中医药产业链,从药材端规范标准,从产品端鼓励创新发展,从服务端建立康养体系,将普通的对外贸易转为全面的健康管理输出。
“云南是药材资源大省,也是民族医药资源大省,是文旅大省。云南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将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里。”持续关注云南中医药产业的业内人士认为,云南不能任由外省资本将云南优势资源全部拉入“内卷”之中,而是要借助资源,另辟蹊径,在新的赛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云南省属重点国企康旅集团旗下云南三七科技有限公司动作不断,在科技赋能中医药市场建设、药品研发生产、云品出海、中医药康养体系搭建方面频频出手。
2023年3月1日,三七交易数字产业平台在文山三七国际交易市场正式上线,该平台是云南三七科技打造,可为货主找到买家、客户找到货源,以数字赋能推动三七从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化流通转变,助力我省三七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七交易数字产业平台整合了三七原料种植、标准、仓储、物流、交易、产品等线下产业链的各环节,为交易双方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形成了线下市场、线上平台的三七B2B数字交易体系。
2023年10月17日,三七科技与天狮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云品出境”项目为出发点,借力天狮集团全球新直销、全球泰济生体验店、全球跨境电商、全球供应链、和全球奥蓝际德文旅等事业部,在世界范围推广以三七科技系列产品为代表的特色大健康品,在产品合作的基础上,设立合资贸易公司强强联合,将中国西南特色产品推向全球。
最近,三七科技借云南文旅康养产业方面的资源优势,搭建康养服务体系。他们将在云南最大的康养小镇——温泉山谷建设中医康养服务中心,借此搭建全套中医药服务体系。据悉,温泉山谷中医康养示范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围绕“医、养”两个核心,与特色中医(民间名中医)为主线,通过用药调理、外敷理疗、营养药膳、康体活动等手段进行慢病调理、疑难杂症治疗。
“三七科技的体量无法和其他企业相比,但它也是占据了特有资源,拥有集科研、种植、加工、原料流通、终端产品开发及销售为一体的中医药企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七科技此番操作并不单纯只是围绕三七做文章,而是要跳出“三七”单品,站在康旅集团文旅康养产业链资源优势上,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方面入手,搭建全新的中医药产业链。
未来,云南中医药产业将形成多链并存的竞争格局,在新发展周期中拓展产业形态,重构产业格局。“过去,云南白药曾用一个超级单品发展出一个集团,产品覆盖了药品、保健品、日用品等等领域。而今天成长起来的企业可能是在产业形态上的裂变,如健康管理、标准管控、康养社区服务、康养体系搭建等等。”该业内人士说。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