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劳之甘 动之美

劳之甘 动之美
2024年01月22日 15:12

  作者: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商敬华

  劳动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劳动密不可分,劳动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劳动的意义可以用“四个最”来概括,即“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我们一定要怀着积极进取之心投入到劳动之中,品味劳动的甘甜,欣赏劳动的美丽,在劳动中发展,在劳动中成长。

  “劳”之甘甜,耐人回味。

  说到“劳”,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辛劳”“操劳”“劳累”,认为“劳”带给人们的是累、是苦、是痛,但事实并非如此。“劳”的过程之中我们可能会很苦、很累,但苦累过后结出的果实却是甘甜的。我国以90后为主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团队,他们从设想太空“烽火台”到打造高边疆“万里长城”,一代又一代“北斗人”,从零起步,与世界强国赛跑,自主跋涉30余年,饱尝艰辛之苦,最终终于成功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中国防疫事业第一人伍连德,受尽劳累之痛,在鼠疫战役中不顾自身安危艰难发明了“伍式口罩”——两层纱布之间夹带一层脱脂棉,可起到过滤细菌飞沫的作用,为后期我国解决新冠疫情奠定了良好基础。由此可知,没有苦,哪有甜;没有苦,哪有乐。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不惧劳苦,才换来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才带来了黎民百姓的幸福安康。倘若劳动中想到的总是苦和累,便会远离劳动、躲避劳动,这大概就是一些人“躺平”的原因吧。殊不知,劳动之辛苦与劳动果实之甘甜是相伴相生的啊!更何况,能够以当下之“苦”换来未来之“甜”、以一人之“苦”换来众人之“甜”,那是国家与民族的幸事啊!

  “动”之美丽,令人神往。

  “生动”、“灵动”都是很美的词,但“劳动”比“生动”更具有动感性,比“灵动”更具有真实性。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每个时期、每个地方都有劳动的身影。艺术史论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学史》中讲到了赫菲斯托斯,作为古希腊十二神中的工匠之神,他从诞生之初,就因为先天的缺陷被母亲赫拉从奥林斯山上扔了下去后落入大海,最后被海洋女神忒提斯欧律诺莫收养;长大后,他每日刻苦学习锻造,在日复一日辛勤劳作中磨炼意志、提升技能,打造出很多精美物品来报答海洋女神的养育之恩。由此可见,那一件件绝美的器物,是工匠之神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中完成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置身于劳动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价值所在。为此,我国从2022年起,将劳动课设置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程内容包括清洁、烹饪、公益劳动等,“动手”指数很高。劳动就要“动”起来,不仅有心动,而且有行动,在“动”中体验劳动乐趣、创造美好生活。

  “劳”与“动”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无“劳”则无“动”,而无“动”更谈不上“劳”。对于劳动的价值,老舍先生《养花》一文中的末尾概括的最为贴切,“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我们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劳动之中,在劳动中发展,在劳动中成长。我们不仅要学会勤俭、奉献的劳动精神,而且要学会手脑并用,提高劳动的效率;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成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敢于推陈出新。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要弘扬劳动精神,不惧辛苦、不辞劳累,在劳动中孕育甘甜果实,用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样,个人才能成长,社会才能发展。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