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苍狗,岳峙渊渟。2024年1月26日,以“重塑·向新”为主题的长盛基金2024年度线上投资策略会隆重举办。会议期间,特邀嘉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先生与长盛基金投研团队共话投资,于新旧动能转换中把脉宏观趋势,在市场震荡洗礼中探求权益投资与固收投资新机遇。
会议认为,2024年正处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修复的斜率可能仍然较为平缓,整体有望进入补库存周期,企业盈利或将进入上行周期。权益投资方面,当前主要指数估值均处在历史中低分位,大部分行业指数PB处在50分位以下,行业配置上以电子为代表的周期成长行业以及股份行、油气链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或存更多机会,另外新能源与消费板块已初具韧性,可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固收投资方面,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仍有降准降息空间,债市环境仍然相对友好,但高息资产稀缺,固收产品做出超额收益的难度整体加大,投资操作宜选择确定性与稳定性较强的品类。
整体市场:向新而行,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找寻机遇
长盛基金副总经理吴达先生在投策会上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自我驱动式深化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重塑,面对新的市场变化,在践行稳健策略,寻找确定性的同时,亦需在市场波动的极值中寻找并适时调整资产配置。
吴达表示,展望2024,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已经出现拐点,年内大概率会进入降息周期,对全球货币政策压力或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国内政策、经济、业绩的底部将陆续出现。随着2023年以来宏观政策和资本市场优化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长盛基金坚信中国经济整体的韧性、国内企业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竞争力和经济周期复苏的确定性,对于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长盛基金将继续坚守高质量发展之道,不断夯实投研能力,强化风险管控,践行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积极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力争为投资者带来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与更佳的投资体验。
本次会议特邀嘉宾、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博士分析认为,近年来在更侧重年度目标的宏观政策影响下,经济波动性特征更为明显,后市经济运行中的非线性因素或将增多,尤其是随着房价预期的显著变化,以土地、房产为抵押品的价值出现调整,或将对整个经济信用扩张产生明显影响。展望2024,年初现实经济与年度预期目标之间存差距,该因素或将激发逆周期政策发力,但基于现有观察,该发力未必迅速而强烈,经济与政策间的互动或仍有反复和纠结过程。
伍戈博士表示,在整体波动的过程中,总体风险偏好趋势或是由弱渐强,在内外因素共振之下,下半年的风险偏好或优于目前所处状况。几分陌生,几许期待,无论对未来多么悲观或者乐观,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我们依然相信可以在2024年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投资回报。
权益投资:周期成长与低估值周期或存更多机会新能源与消费板块具结构性机会
长盛基金副总经理、长盛同盛成长优选基金经理郭堃表示,2023年以来,市场风格整体延续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风格,即成长跑输价值,大盘跑输小盘,2023年上半年小盘相对跑赢,下半年大盘相对跑赢,高估值跑输低估值,绩优股跑输亏损股。分析当下,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估值基本处在历史30%分位以下,大部分行业指数PB基本在50分位下,银行、地产链等板块估值分位极低。宏观经济层面2024年有望进入补库存周期,而库存周期的强弱取决于地产和出口,在补库存上行的初期到中期,权益市场机会增多。
具体到行业配置,郭堃分析认为,未来一年驱动市场运行的核心变量在于全球经济的持续恢复,因此机会更多来自以电子为代表的周期成长行业以及股份行、油气链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行业,前者更优于后者。其次,可逐渐关注新能源,尽管2024上半年行业盈利压力会继续增大,但前期下跌已基本全额甚至超额反映业绩的下行风险。另外,消费具备一定韧性,但全面恢复相对滞后,尤其是此前靠提高客单价的消费升级逻辑短期受到挑战,整体机会需要时间,但我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且估值大幅回落,不会缺乏结构性机会。最后,对于公用事业等与经济关联度较弱的行业持偏谨慎态度,预期其超额收益将趋向于逐渐收敛。
长盛基金首席投资官、长盛量化红利基金经理王宁以长盛量化红利基金为例,研判2024中证红利投资策略将以预期分红+预期盈利为主,其分析认为,传统的红利组合,成长性过低,当市场表现较好时涨幅较少;如追求极致成长组合,则波动较大,在市场表现不佳时回撤很大;相较而言,成长与红利是评价企业的两个重要、互为补充的维度,在投资操作中可做有机结合,长盛量化红利目前的投资策略,即是在企业具备持续成长的前提下,优选出预期股息率较高的股票组合。
长盛电子信息产业基金经理杨秋鹏重点关注TMT板块投资机遇,他分析认为,半导体板块当前处于大周期底部向上阶段,行业库存普遍下降,行业价格陆续有反弹,主流存储价格已处于上行通道,看好存储顺周期的持续演绎,另外看好需求回暖+低价成本背景下IC设计板块的景气复苏;消费电子板块新技术新品类加速渗透,3D打印与钛合金渗透率有望提升,AI有望向端侧加速渗透,加速内嵌并衍生新品类,MR作为消费电子新品类,有望打开新人机交互模式开拓新应用;通信板块不断更新迭代,长途干线、省干网有望全面进入400G时代,IDC板块3年或可见底,国内AI应用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另外,谈及计算机板块,杨秋鹏认为该领域多模态技术快速迭代,商业化进度目前尚难判断,可更多从逻辑映射和数据价值角度关注。同时,预计今年Agent的商业化稳健推进,主要体现在企业服务层面,海外表现相对更明显,再就是鸿蒙生态2024年有望进一步壮大,生态圈公司有望受益。最后谈及传媒板块,其认为因产业上游的AI、XR技术、算法以及相关硬件的持续发展和落地,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中的各细分板块,重点看好游戏出海与小程序开发带来的行业增量,另外可长期关注MR带来的交互变化。
长盛航天海工基金经理王柄方重点关注新能源板块投资机遇,其分析认为,该板块基本面2024或将见底,行业龙头有望开启向上趋势。具体而言,光伏板块2024年三季度供需或迎改善,年内存在较好的配置机会,投资层面看好有估值优势的组件一体化公司和逆变器公司,其次是竞争格局较好的辅材环节,另外看好美国大储和欧洲户储;锂电板块在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的带动下,2024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1700-1800万辆,2025年产能利用率修复有望带动盈利改善,投资上首要看好电池龙头,其次看好盈利可能率先反转向上的电解液、正极、结构件等;风电板块在2024年或可看到国内海风招标规模放量、深远海项目积极推进和出海景气度提升,投资上优选海风相关的海缆、管桩环节。
长盛基金研究员吕睿竞以食品饮料为例谈及消费板块投资,其回顾表示,2023年食品饮料板块下跌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为估值下杀,估值下跌与大家观察到的消费降级又引发对消费升级持续性的担忧。长盛基金认为,消费升级不仅是指单纯的价格上涨,亦应包括给消费者提供更高的渠道供给效率与体验价值,这其中尚有充裕的空间可供消费品供给企业去发掘。
同时,我们需要看到消费升级与下沉市场两条线并行,消费升级可能需要等待整体消费环境更好地复苏,另一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县市级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正在冉冉升起,其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正在催生出更多新的需求。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供应链端的优势仍可继续发挥效应。整体而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大、需求层级非常丰富的市场,消费结构性机会永存,投资实践中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积极找寻机会,伴随潜力性企业成长为行业龙头。
固收投资:债市环境依然相对友好高息资产稀缺下投资以稳为主
长盛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长盛盛裕纯债基金经理王贵君分析认为,2024年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诉求仍强,但经济增长与动能转换速度有待观察,财政刺激需要稳定偏松的货币环境,叠加资产荒效应下机构配置压力仍大,债市环境仍然相对友好。就债券投资重点关注的货币政策而言,中央加杠杆支撑财政发力与央行宽松配合是主要的政策导向,化债逻辑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仍有降准降息空间。
谈及具体投资,王贵君表示,利率债方面,票息策略或较优,亦可把握阶段性波段交易机会期;信用债方面,以防风险为主,避免过度下沉,主要关注二永债机会;可转债方面,依托价格和估值水位做波段操作,择券以双低和赔率策略为基础获取结构性收益。
长盛安鑫中短债基金经理张建谈及信用债走势时表示,2023年债市利率呈“M”型走势,在忽略杠杆因素下信用债表现整体优于利率债。展望2024,预计债市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2024年利率债供给压力较2023年或略高,中央政府加杠杆意图明显,预计国债净融资规模或抬升,此外化债过程的推进可能会进一步带来特殊再融资债供给,叠加目前点位相对较低,信用债配置价值更为明显,城投债和二永债已经成为信用债供给两大主力,2024年城投化债背景下的结构性资产荒将有助于提升市场对资本工具的需求。
在投资运作上,张建主张票息为王策略,重点关注数据、政策及事件扰动的投资机会;资金面稳定的情况下,积极采用杠杆,赚取息差,增厚收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化债带来的城投审批通过逐渐严格,城投供给未来将受限,城投债供给不足,其他各类信用债供给偏紧,高息资产稀缺,整体来看,固收产品做出超额收益的难度加大,投资操作宜选择确定性与稳定性较强的品类。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盛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