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如果你留意过商超或自家小区的电梯屏幕,应见过一只可爱狗狗的广告短片。这是一只不寻常的宠物狗,它来自AI时代。夹杂在一众耳熟能详的饮料、酒水、服饰品牌之间,这只叫做“BabyAlpha”的机器狗分外夺人眼球。
听得懂指令、看得懂手势,会眨眼卖萌、安静陪伴,也能视频通话、英语教学、图形编程,兼具了情感价值和使用价值。这只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机器狗,背后连接着这个时代发展浪潮上的诸多热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计算……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在春节档营销圈“热辣滚烫”的狗狗,来自南京本土科技企业蔚蓝科技,自去年11月问世以来,订单量已达数万台。它的出现,其实是在为南京解答一些关于产业的答案。
昨天,南京新春第一会召开,聚焦两个关键词“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强市”,核心的目标是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和最强城市IP。
审题:“六边形战士”的长短板
新春第一会的意义不言而喻,这是定调的大会、提气的大会,无论是“新型工业化”还是“新质生产力”,其核心的基底都是产业。所谓“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是任何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网红变长红”的底层逻辑。当城市在回答关于产业的问题时,产业也在为城市画下一个关于明天的答案。
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强在综合实力突出,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六边形战士”,即交通、科教、医疗、文化、经济、城建都是长板;弱在制造业体量,尤其是toC端。回到BabyAlpha,为什么说它的出现不寻常?因为它是面向消费市场的高端电子产品。长久以来,提到南京的产业,映入脑海的一定是这样的关键词:科研攻关、大国重器……智能电网、雷达、类脑计算、深度神经网络、量子通信这些门槛极高、也深度影响国家发展命脉的关键领域,南京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但在那些更具传播效应甚至出圈效应的产业领域,南京并不耀眼,一度让外界有了“南京有没有大厂”的探讨。如今蔚蓝科技深耕南京多年推出BabyAlpha,其实是在证明,南京有这样的土壤和条件,去诞生一家有着宏伟蓝图的toC端企业。南京的产业,有着向纵深和多元化发展的潜质。T3出行、埃斯顿、中圣科技、天加、菲特晶……一批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正在埋头前行,像这样的“隐形王者”在南京还有许多。
破题:到高处去争独到性
为什么在“开工会”上谈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在捕捉新机遇、创造新空间上,全球都在拼,我们必须动作要快、招数要多。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一条重要突围路径,是到高处去争独到性。这个高处,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是从0到1的惊天之举,是站在未来看现在的前瞻目光。对南京这种层级、这样体量的城市而言,推进产业强市,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没有紧迫感,等来的将是失落感。
曾经,80万名软件工程师涌入南京,赋予了南京“软件之城”的美誉。咖啡加键盘的小资搭配可谓是“初代”网红,塑造了南京的前卫气质。时代在发展,如今,前卫的内涵早已天翻地覆,第三代半导体、储能与氢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智能驾驶、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数字人、算力……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时代热词前,“初代”必须迭代,南京才能走出一条领先的路,才有可能重塑一个创新南京的强IP。
如何到高处去争独到性,新春第一会上所罗列的一条条,详尽而务实。
比如,针对传统产业的智改数转、绿色低碳转型,沿着这个方向,南钢等龙头企业已经创建多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针对软件和信息服务这一优势产业,要持续做强,抢抓鸿蒙生态扩容机遇,发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和信创产业;
针对人工智能产业,高标准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更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抓好开放创新、打造头部企业。坐标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一个园区内便诞生了7家全国百强领跑者企业,这是一幅直观的图景。
再到针对第三代半导体、储能与氢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这些未来产业的布局……爬坡过坎虽注定艰辛,但唯有面向未来,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所有这些图景的叠加,其实是在构建一套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在诠释南京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答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一定是科技创新,而这方面恰恰是南京的优势和底气所在。
去年底,《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榜单,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南京排名全球第6、国内第3,仅次于北京和上海。高校资源、院所资源、科创平台资源集聚,南京的“家底”让人艳羡。
解题:打通向新而生的“任督二脉”
新质生产力在南京有深厚的基础和先天的优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科研技术的市场化效果并不显著。根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南京综合排名全国第4,但成果转化力排名第9。症结在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到工程化和产业化的环节存在断点堵点。
新春第一会的召开,就是为了充分打通“任督二脉”,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再造产业强市。
生产力要上新,一连串“配套”都得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涉及企业、政府、人才、社会等各类主体。首先,企业要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其次,产业要焕新,创新成果要加速“跑”出实验室,到产业一线上去“摔打”。同时,生产关系也要更新,把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绳索”都解开。当然,“大脑”也得够新,所以各种机制要跟上,让人才能成长、能冒尖。就像中医里强调“君臣佐使”的整体观,唯有激发创新生态、企业生态、场景生态、平台生态、人才生态共同发力,才能让肌体通畅、体格强健。
“六边形战士”不是一天练成的,打通任督二脉也不能靠“一指禅”。培育新质生产力涉及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要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各类主体才能锻造出硬核实力,实现 1×4>4的效果。
打通“堵点”和“最后一公里”,需要市场的“无形之手”,也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共同培育和驱动。
一方面,在新时代充分发扬“四千精神”“四敢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去浇灌土壤,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真正掀起全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企业家、尊重科学家,以客户思维、店小二思维去真正服务企业,以服务型政府的姿态去构建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让城市活力成为助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产业”这个词,于普通人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相连,它与每一种生活形态息息相关。唯有产业的兴盛,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塑造更优的城市气质,创造更丰富的生活场景,甚至解开困扰你许久的难题。
从新春第一会出发,以新质生产力为指引,全市动员、发力攻坚,南京的深意在此,南京的希望在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南京“拼”出一个产业新图景、城市新气象。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