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要求,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开展 AI+专项行动,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本次会议,已是国务院国资委今年第二次“点题”AI领域,要求央企要把发展AI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
大模型将重构工业产业竞争格局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社会。在工业领域,这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所体现的革命性特征,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制造、预测性维护、数据驱动决策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
作为中国首个工业大模型产品,智工·工业大模型重构了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开发范式,并率先在大型央企和世界五百强企业进行了商业化落地实践。在实践中,智工研发人员发现:工业大模型将与工业领域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作业、设备维护、产品运营等制造环节、场景相结合,提升生产效率,形成新生产力,并引发产业竞争格局重构。
某军工企业应用智工·工业大模型,提高了该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了多部门之间流程繁琐性,整体减少企业50%以上人员工作量;在国内头部电力企业,智工·工业大模型优化了企业电力生产流程,实现了全要素智能监控和预警,促进了生产计划及工程管理智慧化;智工·工业大模型“智能能源项目”落地世界五百强汽车制造企业,帮助该企业完成生产节能与能源优化调度提升20%以上;工程人员应用智工·CodePlus写成的代码,帮助客户替代20%-30%的编程量。
今年2月6日,智工·工业大模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名单》,成为“新技术类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大模型试点示范”类目首批上榜企业。与此同时,中工互联(北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入选该类目的全国六家企业之一,也是北京市唯一上榜企业。
工业大模型中国将领先世界
目前,中美处于全球AI领域第一梯队。
“人工智能的巨大影响正在全球范围逐渐显现,‘主权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也在各国日益凸显,”中工互联创始人、董事长智振认为:“中美经济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两国人工智能研发方向上的不同。在工业大模型领域,中国将领先世界。”
智振董事长进一步表示,工业大模型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中国引领世界的主要抓手,国内工业领域存在换道超车的机会。
原因有二。其一,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工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半导体和传感器等技术方面拥有扎实的产业积累,为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另外,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工业产业链体系、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和14亿人口形成的巨大消费市场,产生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物流、消费、出行等数据资源。这些应用场景,恰恰是美国所缺少的。
工业大模型应用爆发元年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中工互联首席科学家张奇表示:2024年是工业大模型应用爆发元年。
“2024年,智工·工业大模型将围绕三条线来开展。第一条线,打造一个大模型的核心底座,可以融合文本和多模态的信息,还会支持视频的输入,”张奇教授讲道:“第二条线,智工将着力打造三个核心能力,分别是智能交互能力、领域知识问答能力和多模态的理解能力;第三条线,打造智工三大产品——智能交付系统、智能综合能源和智能通用异常识别。我们希望打造这样一个通用型的产品,来解决企业客户在日常运营生成过程中的痛点。”
“在AI应用方面,央企和大型国企在数据积累、跨界融合等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携手这些大规模企业,双方可以在研发、制造和终端服务等领域建立通用智能平台,从而加快形成大模型赋能产业的生态案例,”智振董事长最后表示:“中工互联正在协同多个央企战略合作伙伴,加速工业大模型的落地。”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