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领英Z世代洞察:从“数字原生代”到“AI先行者”

领英Z世代洞察:从“数字原生代”到“AI先行者”
2024年03月20日 15:23

  Z世代是当前领英全球平台上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近期发布的《领英2024年招聘趋势报告》显示:“与AI并肩”进入全球职场的Z世代人群,正在领英平台上快速增添AI相关技能,且开始普遍利用AI工具求职和拓展自己的职场路径,凸显自身的独特优势。Z世代也是充满“职业焦虑”的一代,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拥有直线上升的职业路径,因此他们在学习AI等新技能方面也更加主动积极。

  从“数字原生代”到“AI先行者”

  Z世代,也被称为“数字原生代”,他们自小便生活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设备为伴,对科技产品和技术应用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种成长环境使得Z世代在接触和学习AI技术时,相比其他世代具有天然优势。

  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谈到:“Z世代不仅是在为未来做准备,他们正在积极地塑造未来。他们对AI及相关领域的浓厚兴趣和实践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无疑将使Z世代在AI驱动的商业世界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于企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吸引Z世代人才很重要,更关键的是,营造支持他们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以激活Z世代的潜能,从而可以充分利用AI的力量获得持续发展。”

  Z世代对AI、编程和创意等相关技能兴趣浓厚

  Z世代在技能发展上展现出了对AI技术的浓厚兴趣。他们不仅在学校中接触到了编程、数据分析等基础知识,还通过在线课程、社交媒体等渠道,自学了更多与AI相关的进阶技能。领英分析了过去四年中添加到成员资料中的所有技能,发现Z世代在添加C++、Python等编程语言技能的可能性上,远高于其他世代。其中明显侧重于技术技能:C++、C、MATLAB和Java都是编程语言,而Canva和SOLIDWORKS分别是图形设计和3D设计的软件工具。这种技能组合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A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从而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技术。

  虽然一些程序员可能担心生成式AI(GAI)会取代他们的工作,但最近的研究表明,他们将是受益最大的人群之一:使用AI协助的开发者工作效率提高了56%,经验较少的工程师获益最大。这意味着具备编码技能的Z世代职场人将能够充分利用GAI的进步。

  Z世代在思维方式上也更具创新性。他们习惯于在数字世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善于利用AI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模式识别等任务。这种创新思维使得Z世代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Z世代还展现出了对伦理和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领英将全球会员中的Z世代在自己的档案中增添的技能转向他们在领英学习解决方案中参加的课程,发现Z世代参加过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和设计伦理以及创意构思的课程——这可能表明他们有创业倾向或更大程度地参与“创作者经济”,他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注重道德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这种综合素质使得Z世代在应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时,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思考问题。

  赢得Z世代人才,为全球化持续发展蓄力

  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一支具备AI素养的人才队伍。而充分具备AI素养的Z世代群体,也是中国全球化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所需的关键人才。他们的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够帮助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应对各种复杂的技术挑战和市场变化。

  Z世代对全球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他们成长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对多元文化和国际市场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使得Z世代在参与企业全球化战略时,能够提出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建议,推动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

  此外,Z世代也更关注社会问题和全球议题,愿意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贡献付出努力。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促使Z世代在推动企业全球化过程中,更加注重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与社会和环境和谐共存。

  领英认为,出海企业要赢得更多Z世代人才的青睐,需要在人才发展与管理策略上做好三个关键点:

  • 提供丰富的AI技能学习资源和发展机会:企业可以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AI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项目,为Z世代提供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打造开放和包容的企业文化:企业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工作环境,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员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Z世代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关注Z世代的个人职业发展和成长需求:企业应该为Z世代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会,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企业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Z世代人才加入,共同推动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