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95后中国设计师,凭什么独揽国际珠宝界“奥斯卡”五项大奖?

95后中国设计师,凭什么独揽国际珠宝界“奥斯卡”五项大奖?
2024年05月07日 09:33

  近日,2024英国金匠精工艺与设计大赛(Goldsmiths' Craft & Design Council Awards),在拥有近7个世纪历史的伦敦金史密斯大厅(Goldsmiths' Hall)举行颁奖典礼,来自全球的数百位行业资深人士及嘉宾共同出席此次盛典。

  在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000多件参赛作品中,珠宝品牌无又 WU U《破·格》系列的三件作品,一举斩获高级商业珠宝板块、镶嵌工艺板块,金奖、特别奖、银奖、铜奖共五项殊誉。

  英国金匠 珠宝界的奥斯卡

  英国金匠工艺与设计协会(Goldsmiths' Craft & Design Council)简称GC&DC,成立于1908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作为非盈利性组织,GC&DC一年一度举办的精工艺与设计大赛,被行业誉为“珠宝届的奥斯卡”,不仅是欧洲金工艺和珠宝设计方面最权威的年度赛事,也代表了世界一流的设计鉴赏水平。设立以来,发掘和表彰了大量珠宝领域的杰出作品,也藉此不断推动金工与珠宝艺术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该奖项涉及金银器、首饰和相关工艺与设计的所有环节,共设有33个专门的竞赛单元。由全球金工领域的资深从业人士与知名设计师组成评审团,从设计、工艺、社会影响与可持续等多维度评选,确保评选的公正性,并且均以奖项所设定的最高标准和目标评定获奖作品,是英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珠宝行业大赛活动之一。

  东方风骨 与世界相契

  无又 WU U主理人,同时也是获奖作品《破·格》系列的设计者,Grey Wu认为,“珠宝(Jewellery)”一词,对东方而言,只是历史短暂的舶来品。当下多数“东方珠宝”的设计,并未真正将东方美学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而是单纯对传统纹饰、工艺、古董造型乃至材质的复刻与模仿,所塑造的“形而上”的“国风珠宝”。

  在Grey Wu看来,东方美学是一种植根于数千年文化的精神,源远流长,涵盖哲学、绘画、艺术、建筑、音乐等诸多艺术形式,塑造了东方人对自然、人生、宇宙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诞生了气韵、留白、风雅、中庸、大道至简等,众多甚至无法用西方语言完美诠释的美学风格,与西方主导的现代主流审美有着极大的区隔。

  “珠宝与东方美学的结合应该是千丝万缕,抽象且需要溯源,并非仅仅是造型上的东方,而是立足于东方,思考并重塑,与西方严谨理性的设计理论结合,创作结构考究、造型创新、有东方余韵的珠宝作品,这是无又 WU U在创作中一脉相承的初心”。以东方文化为根基的无又 WU U,也正是经历过审慎的思考后,坚定创立的。

  承载无又 WU U的第一款作品,斟酌之后,Grey Wu最终选择了珠宝设计中最常见,也最难突破的———钻戒。“钻戒好像都约定俗成,把核心聚焦在主钻上,大部分消费者对钻戒最初的印象,就是以一粒圆形钻石为核心的戒指,而钻石的大小也成为了爱情的象征,镶嵌主钻石的‘戒托’和整个钻戒的造型,反而成了不重要的东西”。正因如此,Grey Wu 决定摒弃市场规则中所谓的“主流”,转而思考如何从结构、概念、工艺的角度,创造一款,既能保留传统钻戒DNA,又能迭代现有大部分钻戒外观“局限性“的款式。

  “从Tiffany的六爪镶面世后,还会有其他颠覆性的创新吗?为什么总是围绕着一颗圆形的、规则的主石展开设计?为什么不能抛开钻戒等于婚姻、钻石克拉等于爱情这个荒诞的定义?”由此,受东方哲学经典《道德经》中“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哲学思想启发,《破·格》系列三钻戒指诞生。

  沿袭东方极简的设计理念,去繁就简,Grey Wu打破传统钻戒的固有形式,将水滴、橄榄、三角三种琢型的钻石,共同构成了所谓的“主石”,略微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地保留了传统的“钻戒”造型。

  工艺采用包镶而不是常见的爪镶,钻石以近似圆形的排列方式组合,钻石、镶口、戒臂,三者在这种特殊构造中互相作用影响,共同融合而成,构造了,和谐、闪烁、极简又大胆的一枚“钻戒”。这样简洁设计的背后,是对工艺的巨大挑战。Grey Wu 需要在三枚异型钻的夹缝间,寻找能够稳固嵌合三粒钻石的方法,“在学校的时候,有一门Pathway叫‘XS’,专门探讨珠宝的一个特质——‘小’,细腻、精致,在方寸间雕琢坚硬又柔软的金属和宝石材料,是珠宝这门学科的学问,这时候,我才感觉到这款产品真的很有挑战性,也很有意义。”

  颠覆破格 悖论与坚持

  三枚钻石循环往复,形成了“不被定义”,宛若裂缝的“破格”标识,代表不想被轻易定义的内涵,也试图阐明对珠宝和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

  东方美学体系的“留白”、“意境”,与西方极简主义理论兼容并蓄,是无又 WU U始终践行并探求的“东方式极简”。在《破·格》系列的白水晶钻石项链设计中,Grey Wu大胆去除多余的装饰,将代表虚无与未知的通透白水晶,与18K金互嵌,塑造出形如“突破的裂缝”,表达了冲破桎梏、顺其自然的内涵。

《破·格》系列白水晶项链-渲染图演示《破·格》系列白水晶项链-渲染图演示

  外在的简约,藏着意境与工艺的丰沛,Grey Wu在肉眼不可见的镶口内部,反复雕琢调整,对每一处细节打磨抛光,甚至创造了一项全新的工艺。最终实现环绕四周通体透澈,无工艺瑕疵,同时确保金属与水晶间无缝的嵌合,让两者表现出宛如一体的视觉效果。

  Grey Wu表示,《破·格》系列,是对东方美学中:真实、质朴、不拘泥于约束、自在生长的精神的想象与表达,也是无又 WU U 打破惯常思维与规范所作的第一次出格尝试。“希望通过这件‘不被定义’的东方式珠宝,展现一种更包容、更自在的审美理念,鼓励人们去拥抱那些不期而遇的“不圆满”和“不完美”,拥抱真实的生活和自我,体验所有不设限的精彩。”

  ——GC&DC主席Anne-Marie Reeves(右)为 Grey Wu(左)颁奖

  ——皇家监事Joanna(左)和英国珠宝品牌 The Beaverbrooks负责人(中)为Grey Wu(右)颁奖

  ——《破·格》系列白水晶钻石项链获得“高级商业珠宝”(Fine Commercial Jewellery)金奖

  ——《破·格》系列全包三钻戒指获得“镶嵌工艺”(Craft-Setters)铜奖,以及全场仅此一项的“伦敦艺术珠宝画廊赞助特别奖”(The Louisa Guinness Gallery Award)

  ——《破·格》系列半包三钻戒指获得“高级商业珠宝”(Fine Commercial Jewellery)银奖,以及“镶嵌工艺”(Craft-Setters)铜奖

  Grey Wu坦言,三钻戒指量产后,得到的反馈有认可也有质疑——为什么用三颗钻石?一颗钻石不是更好卖吗?三颗钻石的钻戒难道不是象征着不忠诚吗?三颗钻石这样组合,是为了降低成本吗?

  虽然这些声音与《破·格》系列的初衷背道而驰,但Grey Wu认为,新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不解的质疑。“Beaverbrooks的CEO曾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样设计?他已经很久没看到钻戒品类有如此大的创新。我才觉得,无又 WU U 的初心、商业决策、资金投入,不只是一腔热血,现在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果实。”

  《破·格》系列获得了多项商业珠宝板块奖项,白水晶产品更是收获了该板块唯一的金奖,对于市场价值与设计价值天然存在的矛盾,Grey Wu乐观的表示,创新与商业表现或许很难两全,Grey Wu 也在东方哲学的影响中反思,完美与不完美本就没有唯一定义,“大成若缺,虚实相生”,包容,共存,亦适时流变才是常态。

  需要兼顾实用、工艺创新、消费者需求、量产标准化的商业珠宝,或许无法如艺术珠宝一般,保留纯粹的手工质地和艺术实验性,材料也受限于贵重金属和宝石,工艺更需要周全审慎,成品最终还要迎接市场严苛的考验。

  “至少,我们依然愿意,不断探索东方式极简的奥义,在包容、多元、年轻的视角中创作珠宝,然后耐心等待一个又一个不确定的回答。 ”

  有无相生 东方珠宝无又 WU U

  Grey Wu 出生于中国珠宝世家,耳濡目染,自小对珠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在美国就读商学院期间,透过各色博物馆、画廊和艺术展,东西方文化审美的差异,让她萌生了创立一个东方文化珠宝品牌的想法。

  2020年,Grey Wu进入被誉为“全球艺术家与设计大师的摇篮”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攻读珠宝金工硕士,开启了她的珠宝设计之旅,期间作品曾于德国格拉西博物馆(Grassi museum)展出,并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

  毕业回国后,Grey Wu根据异域求学的经历,以在这片广袤土壤中传承千年的东方哲学为根基,创立了东方极简珠宝品牌“无又 WU U”。

  “无又 WU U”,灵感源自道家“有无相生”的理念——“无”即为未知的世界,是对未来的探索,也是从无出发的突破;“又”则是“生于有”的万物,是当下存在,也是随时间更迭变化而来的下一个创新。

  秉承“有无相生,虚实相形,阴阳相依”的东方哲学思想,以东方独特的“含蓄写意”、“寓意以形”为品牌理念根基,借由历经千百年传承,而被人们赋予“永恒情感”定义的珠宝之实,讲述专属于东方人的情绪故事之虚。

  坚持东方式极简美学和不落窠臼的设计,除《破·格》系列外,在Grey Wu的主导下,无又 WU U 迄今推出了取用东方传统五行元素的《伍相》系列;阐释古老黄道十二星次的《星宿》系列等几十件独立研发的作品。致力将西方的极简主义,与东方的“留白”、“气韵”结合,通过珠宝为载体,让世界感受东方珠宝的现代之美。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