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茶三代”直播卖茶吸引千人围观,抖音电商“遇见好国货”助力龙井茶老牌焕新

“茶三代”直播卖茶吸引千人围观,抖音电商“遇见好国货”助力龙井茶老牌焕新
2024年05月29日 17:27

  一杯茶要泡多少茶叶才合适?在家泡茶,怎么称出2.5至3克的茶叶?

  当茶成为新的消费趋势后,人们才发现自己对它知之甚少——那茶企为什么不干脆设计一个带秤的茶叶罐呢?胡璧如给我们讲述了背后的灵感:

  打开茶叶罐顶部的小盖子,反过来当做量具,放在自带的小秤上。先去皮重,再将茶叶铺满盖子,称出2.5至3克的茶叶,就这样,大多数人第一次对泡茶的克数有了具象的认识。“以前经常有人说西湖龙井味道挺淡的,其实是因为大家对泡茶的份量没有把握。但这个设计出来之后,很少有人这么说了,它从根本上扭转了行业对绿茶浓淡的认知。”

  

  胡璧如和她的团队,设计出了带秤的茶叶罐

  自从2020年在抖音陆续开了企业号和个人号后,胡璧如在“茶圈”名气渐长——作为“卢正浩”牌茶叶的接班人,她用10年从基层的客服做到总经理,把企业的业绩从五六位数提升到了九位数,如今,又成功带着传统茶行业步入电商时代:

  除了和团队一起研发出自带秤的创新设计,在各种关于茶文化的短视频和直播科普中,她试图打破“高高在上”的茶圈门槛和鄙视链,并且告诉人们:“我不认可强调‘特供茶’这样距离大众很遥远的概念,喝茶说到底,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爱喝茶的如总”和她口中的卢正浩企业,到底是什么来头?

  

  “爱喝茶的如总”,在茶圈名气渐长

  第一代女创始人,用30年创出一片天

  如果点开胡璧如的抖音号@爱喝茶的如总,你会发现她的置顶内容是一条颇有年代感的图文。在一段充满真诚的讲述里,人们得以知晓“卢正浩”这个名字背后的重量——

  胡璧如的外公卢正浩,是西湖湖畔梅家坞村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梅家坞是一个山林破败、遍地荒土的村落,19岁的卢正浩带着一腔热血,和村民一起开荒种茶、植树造园,将梅家坞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茶乡。

  

  杭州西湖梅家坞

  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卢正浩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财富,“现在人们来到梅家坞村,漫山遍野看到的那些西湖龙井茶树,就是我外公带领村民开荒建设出来的。通过他的努力,我们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幼儿园、小学、供销社。”

  为了纪念钱塘江边的梅家坞,卢正浩将小女儿起名为卢江梅。从小跟着父辈上山采茶的她,很快对这一行产生了热爱。后来为了纪念父亲,卢江梅以他的名义创立“卢正浩”牌茶叶。

  

  胡璧如的外公卢正浩,将梅家坞打造成远近闻名的茶乡

  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受制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梅家坞的茶叶很难卖出去——为了打开销路,卢江梅一人背着几筐新鲜茶叶和铁锅到上海,又北上去北京和山东卖现炒龙井茶,最终挣得了第一桶金。

  2002年,卢江梅正式注册了“卢正浩”的商标。然而,当时茶叶市场的监管机制尚未成熟,西湖龙井茶一度出现被人仿冒、高价劣质的问题。为了让消费者放心,2003年,她首开行业先河,将公司生产的茶叶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让正规公司来担保茶叶的质量,迄今为止仍保持着零投诉的行业纪录。

  不到30年的时间里,卢江梅把最初只有几口铁锅的小作坊,发展成杭州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也成就了龙井“茶圈”里有口皆碑的“卢正浩”品牌。

  

  “卢正浩”品牌现已在龙井“茶圈”里有口皆碑

  如今的卢正浩企业,在占地8000亩的西湖龙井一级核心保护区内,拥有无公害茶园1030亩,成为梅家坞茶农和一线消费者的桥梁。不仅如此,为了不让传统手工制茶工艺失传,卢江梅组建了一支百人炒茶团队,还自发举办民间西湖龙井炒茶大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门宝贵的非遗技艺。

  2020 年,卢江梅被评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同时被授予“国茶工匠·制茶大师”称号。她的故事,是一个村庄的近代史,也是传统手艺在时代浪潮下屹立不倒的写照。

  “如果没有它,那年春天我们就‘扑街’了”

  作为一家传统茶企,“卢正浩”在2010年迎来了一波瓶颈期:卢江梅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企业虽然有着30多年的老历史,但一直是个区域性的品牌,杭州以外的人都没听说过,必须开始寻找出路了。”

  在最初的三五年时间里,她尝试过很多传统的推广方式,比如在商圈电梯中播放广告、租下机场高铁的广告大屏,但是都收效甚微,“甚至没有任何的波澜,让我们特别痛苦”。

  

  传统企业开始寻求收效更高的方式——短视频、直播电商

  在这个节骨眼,卢江梅的女儿胡璧如从澳洲留学归来,开始了下一代的“接力”。她判断国内的电商市场和短视频、直播平台正在崛起,便决定要全身心投入,带领“卢正浩”往这个方向转型:

  对电商和直播一无所知,她就从零开始学习,一步步了解主播、中控、运营、投流的组成和模式,慢慢摸索出方向。“我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尝试直播是在2016年,因为那时我怀孕了,大着肚子坚持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大的转折出现在2022年——胡璧如在抖音开通的个人号@爱喝茶的如总 刚做直播就冲进了带货版块前100名。

  

  胡璧如的抖音个人号@爱喝茶的如总

  2022年春茶收鲜时期,恰逢上海发生疫情,物流受阻,这对只做春茶、且五分之一销往上海的“卢正浩”来说,几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看着已经准备就绪的炒茶师傅,胡璧如心生一计,开通个人号直播炒茶,没想到一炮而红,每场观看人数上千。那年春天,“卢正浩”收到大量来自上海的订单,大部分消费者都愿意保留订单、等到日后发货。一个春茶季下来,“卢正浩”卖出上千万元茶叶。

  “如果没有抖音电商,那一年春天就‘扑街’了。”回忆起当时的境况,胡璧如感慨道。

  摸索中,她总结出个人IP带动企业品牌的规律,也意识到做内容的重要性——她的个人号为观众科普茶文化,父亲的个人号@茶痴大队长 则分享茶农的日常生活,在行业中率先形成了个人IP矩阵,让不少爱茶人士慕名而来。

  

  胡璧如父亲的个人号@茶痴大队长 和“卢正浩”官方账号@卢正浩茶叶旗舰店

  为此,胡璧如特别组建了一个小团队,专门负责@卢正浩茶叶旗舰店 的内容创作和账号运营——除了通过日常直播和短视频分享知识,每年三月采春茶的时候,她们还会进行全程直播,让大家看到鲜叶采摘、茶叶炒制的过程:

  “都说明前茶贵如金,到底贵在哪里?我们实际上是想为消费者进行茶叶的溯源,让大家看到‘卢正浩’背后的故事,看到这门非遗技艺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前大家光听介绍,也不知道什么是青锅,什么是辉锅,但现在你可以实时和我们的炒茶师傅去交流,感受这门手艺的珍贵和稀缺,这样在品茶的时候,也会明白你花的钱物有所值。”

  

  “卢正浩”的茶叶溯源视频吸引了很多人观看、互动

  在2023年,“卢正浩”主动与用户进行深度交流互动,先一步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方面,推出了“传承1952”“战神天花板”“花香龙井”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系列;在设计方面,也通过调研,总结出用户对茶叶克重、水温测量的痛点。

  “4月春茶期结束后,我们会总结抖音上遇到最多的反馈,再升级产品。也是通过直观的了解,我们才发现,原来像克重、水温这些细节对消费者来说,是这么重要的一个问题。”正是对用户的上心,让“卢正浩”成功从传统行业步入直播电商时代。

  梅家坞涌入数万人,她们迎来真正的春天

  “卢正浩”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国货正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打开新市场:

  5月10日,抖音电商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国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90后等中青年人群已成国货购买主力军,00后的国货成交订单量年同比增幅最大。

  抖音电商为国货品牌和消费者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也让原本冰冷和陌生的企业形象得以具象化——胡璧如提到,自己有一次请外婆来直播间喝茶,将年轻时的故事娓娓道来:

  “我的外婆91岁了,她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在我们跟她的聊天中,大家对‘卢正浩’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刻的认知,那一场直播的销量也非常好,我觉得真的达到了品效合一。”

  

  胡璧如认为,抖音电商在国货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通过几年的探索,胡璧如也扭转了对抖音电商的“误解”:以前她认为,“卢正浩”在抖音电商直播更多是为了带货,现在她却越来越觉得,这里是科普、延伸国货文化价值的最好阵地:

  2022年3月起,抖音电商持续推出“春茶巡游季”等活动,邀请制茶技艺非遗传承人展示技艺,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卢正浩”的身影。同时,在抖音电商“遇见好国货”计划的扶持下,越来越多新老国货在抖音电商找到发展新路,国货消费热度节节攀升。

  

  卢家三代人的接力,见证了传统手艺在时代浪潮下屹立不倒、焕发新生的故事

  胡璧如提到,作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杭州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她还观察到一个有趣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茶二代”“茶三代”都加入到抖音电商的队伍中来,将茶文化和非遗技艺推广得更远。“‘茶二代’‘茶三代’没有不做直播的。”胡璧如说。

  “我们梅家坞村里,平时也就一两千口人,但现在到了春天,可能会涌入三万、四万甚至更多的人。很多人都告诉我们,他们是从抖音来的,想要认识和了解我们的文化,听听我们的故事。”

  像“卢正浩”这样的国货品牌,正从梅家坞走向更远的地方,在线上延续着老字号和非遗的生命力。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春茶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