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竞争力”到“影响力”, 企业成功定义呈现新内涵

从“竞争力”到“影响力”, 企业成功定义呈现新内涵
2024年06月03日 14:25

  当前,面对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要求,各大产业正加快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2024年,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以创新科技为动力,以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助力产业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迈向高效、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新质生产力实质上就是创新驱动的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将推动中国产业的“双转型”进一步提速。作为生产力的一次强势跃升,新质生产力将给产业生态带来巨大的变化。其三大关键要素,即创新、数字化、绿色,也将促使企业的成功内涵进一步扩展。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

  单打独斗成为过去,协作成为新时代必须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要素共同指向了“协作”这一目标——无论是创新、数字化还是绿色低碳,都要求高度的开放协同。

  首先,创新技术的产生及其应用,需要各界互相融通,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就需要跨出公司的院墙,实现各个领域的技术合作。人工智能的落地也需要技术与各大产业的实际场景紧密结合,在跨界合作中挖掘价值。2024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是强调人工智能深入应用场景,赋能各行各业。

  其次,数字化也要求开放协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本身就要求打破孤岛,贯穿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技术也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通过广泛赋能于人、数据、材料、设施设备、能源等全生产要素,并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广泛部署和密切协同,才能提升整体效率。

  最后,绿色发展也要求协同。减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但由于碳排放贯穿全价值链上下游,因此“净零碳”本质上就要求“全价值链统一设计、协同部署”,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生态圈及社会各界协同起来,共同努力。

  因此,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单打独斗越来越难以成功,协作共赢成为新时代必须,企业竞争的内涵和成功的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要取得商业成功,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躬身入局,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还要广泛赋能生态伙伴,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者。

  企业竞争内涵发生巨变:从竞争力到影响力

  面对更加开放协作的“新时代、新规则”,施耐德电气提出了“影响力创造者”理念,主张每个企业、机构组织和个人都要在业务成功的同时,与生态伙伴和社会各界广泛协作,相互赋能,创造“影响力”。从“竞争力”转向“影响力”,企业也将获得更宽广的视角来评估自身发展。

施耐德电气提出“用行动创造影响力”

  首先,“商业影响力”是成功的基石。通过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全面提升效率、打造优质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形成商业影响力。比如,星星充电就借助施耐德电气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方案向绿色智能制造转型,其库存周转降低20%、直流产线产能提升25%,预计每年可减排约674吨,为新能源领域的“双转型”树立标杆。

  同时,“生态影响力”是成功的助力。企业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伙伴全方位协同,携手提升整体能力。施耐德电气就与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打造了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共同推进整体价值链的增效降碳。

  最后,“社会影响力”体现企业成功的价值。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代价,企业必须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模式。施耐德电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早在2005年就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出了衡量自身可持续发展表现的量化指标体系,长期实施、定期更新。2023年,施耐德电气全球可持续影响力收入74%以上,2025年将达到80%,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助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举措塑造“影响力创造者”,共赴高效与可持续未来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期许,“影响力创造者”可以更好地赋能伙伴,集结生态力量,从而进一步夯实自身优势。在实践中,企业应如何打造“影响力”?施耐德电气基于自身经验,总结了三大举措:一是全面创新,二是广泛携手生态伙伴,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一,从技术到生态的全面创新,可以为企业树立竞争优势。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企业必须快速响应,以创新满足用户需求。为此,施耐德电气坚持“中国中心”战略,建立了能源管理低压、能源管理中压、工业自动化、数字配电、智能家居、关键电源等6大业务的“中国中心”,以及中国软件研发中心和AI创新实验室,形成软硬件一体化的研发体系,为各行各业创造商业价值。

施耐德电气上海研发中心

  除了技术创新,施耐德电气也积极推动生态创新,强化生态系统,携手伙伴共同推进转型。比如,通过发起“创赢计划”,我们搭建了生态共创平台,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基于真实的客户需求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创赢计划”举办4年来,吸引了上千家伙伴参与,已输出了40多项联创成果。为攻克行业难题,施耐德电气还携手用户开展联合创新,比如与明阳集团合作攻克海上发电等技术难题,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企业应积极赋能伙伴、广泛合作,共同提升价值链的整体影响力。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企业需要凝聚生态力量,共创共赢。施耐德电气就通过各种举措助力伙伴发展,强化生态力量。以无锡工厂为例,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赋能上下游伙伴,工厂实现了端到端供应链实时预测和整体效率提升,其准时交货率提高了30%,年生产效率提升14%,所在园区100%使用绿电。基于自身转型和带动整体价值链的卓越表现,无锡工厂也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端到端灯塔工厂”,为传统制造业的“双转型”树立了世界级典范。

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端到端灯塔工厂”称号的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

  为带动供应链整体减碳,施耐德电气还发起全球供应商“零碳计划”,以技术和经验帮助全球前1000家供应商到2025年减少50%的运营碳排放,截至2023年已减碳27%。不少供应商伙伴通过参与这一计划,也提升了自身的整体效率和减碳能力。以津荣天宇为例,作为施耐德电气的核心战略伙伴,该公司就通过参与“零碳计划”,提高了整体效率水平,每亿元销售额的碳排放降低了22.2%,自有光伏每年减排1100吨,极大地提升了自身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企业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战略,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基于可持续的长期发展模式,无论是降低碳排放,还是节约资源和能源,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施耐德电气承诺2025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的“零碳就绪”,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从2017年到2025年,我们承诺帮助全球用户减碳8亿吨,目前已减碳5.76亿吨。

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赋能产业人才培养

  在自身践行的同时,施耐德电气还发起了“碧播计划”、“绿色低碳产教融合项目”等计划,与全国超过100所职业院校展开深入合作,为近千位教师提供培训,受益学生近十万名,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产业转型提供生力军。此外,施耐德电气还为社会提供清洁电力和能源相关技术培训,发起多项员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助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在新质生产力时代,企业不仅要积极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更要树立“影响力”思维,通过“全面创新、协同生态伙伴、坚持可持续发展”三大举措,强化自身影响力,广泛赋能伙伴与社会,共同打造绿色可持续的长期增长模式。

“双擎并进,数智新生”2024年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即将盛大开幕

  6月6日,施耐德电气将在青岛举办以“双擎并进,数智新生”为主题的2024年创新峰会,与来自各行业的专家、用户及生态伙伴共同探讨如何化挑战为机遇,以转型促增长。我们期待携手更多伙伴,在新质生产力时代加快转型升级,创造对产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共赢高质量发展未来。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施耐德电气转型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