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万州纯阳中学校2024年秋季招生热点问题解答

万州纯阳中学校2024年秋季招生热点问题解答
2024年06月03日 18:03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创办至今25载,是经重庆市教委审批的集初、高中教育为一体、渝东北片区第一所高规格、现代化、寄宿制中学校。学校坐落于万州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学校秉承“学习做人,学好本领,学会生存”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开启灵性,升华人格,奠基人生”为核心教育理念,以“办社会满意的学校”为目标,立德树人,有教无类,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学园、乐园、家园。

  学校自办学以来,励精图治,踔厉奋发,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办学质量名列万州前茅,多次荣获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曾获得——“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初中教育特色学校”、“教研工作先进学校”、“教育管理先进学校”、“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艺体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五四红旗团委”、“团建工作示范单位”、“重庆市绿色学校”;被全国教育家联合会评为“中国民办十大知名品牌学校”等荣誉。

  2024年5月,学校获首批“重庆市万州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校”称号。

  纯阳中学2024年招生计划

  初一新生

  面向全市招收4个班。

  (纯阳学校招生由区教委统一管理,面向全区、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若申报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量,由区教委组织、学校摇号录取,未被录取的回到原对口学校入学或由区教委统筹安排入学。)

  高一新生

  面向全市招收11个班。

  班级设置:物理类实验班2个、历史类实验班2个、平行分班5-6个、特长班1-2个。

  其中,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

  高三复读生

  面向全市招收高三复读生200人,开设物理方向1-3个班,历史方向1-2个班。

  其它年级插班生/复读生

  面向全市招收含初三在内的其它年级插班生/复读生。(择优录取)

  学办学特色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五育并举,融合育人。

  军事化管理,分层次教学,定制式教育,多元化发展。

  精准实施培优辅弱,深入落实周末补课。

  资源联动:学校对接知名高中、高校、教育专家,与名校“重庆育才中学”合办渝东北独一家——“育才双师课堂班”,为学生提供丰富教育资源。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纯阳特色课堂——独创“六会一剧”特色课程。

  德育建设:创造性开展各类德育活动(认亲活动、学生社团、各类知识讲座、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社会实践活动、徒步远足、感恩礼遇等)提倡活动即课程的理念,坚持重塑习惯,活动育人,加强仪式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开展以“家”文化、“感恩”教育为主导的认亲活动,给孩子家的温暖。

  管理特色

  分层次教学,定制式教育,多元化发展:

  1、实行六天半教学制,精准实施培优辅弱,深入落实周末补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立足“6+1”生命课堂主阵地,追求“严、实、精、细”的教学管理,形成了以狠抓常规夯基础,教师职业培训、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竞赛为抓手,小课题研究、校本课程为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重视课堂教材教法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评价多样化,促进成绩提升;丰富社团活动和教研组的学科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发展动力。

  2、细化艺体特长教育,开设美术、音乐、体育、书法、播音主持、表演等培训班,对有艺体兴趣及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实现多元化发展。

  开拓新赛道,增设小语种之日语班,开拓国际视野,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学校集结了一支师德师风高尚、学术造诣深厚、教研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精英教师团队。拥有一批以重庆市优秀教师为主的骨干教师,高水平教研能力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拥有一批以万州区教育质量先进个人、万州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万州区教育教学能手、万州区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为主的成熟教师,高质量教研能力把握教学方向;拥有一批锐意进取、勤勉好学的中、青年教师,激情、创新、个性的教学风格为教师队伍输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他们以过硬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新颖的教学理念,以教育的热忱和对知识的追求,让自己成为学生坚实的踏板,助学生跃上梦想的蓝天!

  教师与学生在各项活动评比、测试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众多学生在市级、区级各项科技、征文、书法、绘画、体育等各类竞赛中获奖,众多教师在国家级、市级、区级教育教研比赛活动中获奖,学校多次被评为万州区教育教学质量一、二等奖和先进奖。

  学校历届中、高考均取得优异成绩,99%的孩子考上自己满意的学校。办学以来先后有上千名学生分别考上清华、北大、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前十所名校和其他重点高校。

  同时,学校细化艺体特长教育,开设美术、音乐、体育、书法、播音主持、表演等培训班,对有艺体兴趣及特长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实现多元化发展。

  2022届、2023届中考、高考,学校全体师生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屡创新高,以实力印证了纯阳中学“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育教学能力:

  2022届高考,56人上特资线(重本线),194人上本科线,其中最高分632分,高出特资线156分;中考,实现了79%的升学率。

  2023届高考,物理类毕业生朱秋玲以400+分的中考成绩,在学校及自身的努力下,高考逆袭,以超出特资线72分的优异成绩540分被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历史类(艺术)张弛一诊成绩300+分,经过家校及自身的共同努力,高考取得525分(超特资线45分)的优异成绩,其术科在清华大学的复试中,仅差2分被录取,后被四川美术学院录取;物理类(艺术)毕业生翟怡丞凭借努力与执着,以优异成绩圆梦中国美术学院……

  常年以来,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管理机制健全、制度细则成熟,校园风清气正。学生在校期间着统一校服,有效避免盲目攀比,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行为端正,精神风貌良好,违规违纪的现象少有发生,家长完全可以放心将孩子交到我们学校。学校对学生既严格同时又充满爱心。

  学校开展以“家”文化、“感恩”教育为主导的认亲活动,给孩子家的温暖,教导孩子学会感恩。学校行政领导、老师与学生结为“干亲”,每月定期开展“认亲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时常组织学生一起动手烹饪,共同用餐,感受家庭温暖。

  根据万州区教委文件要求,凡户籍所在地在重庆市范围内,未被报考学校录取,且成绩达到我校录取分数线,请在第一时间联系我校

  复读优势

  1、复读生独立成班,定制校本教研,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

  2、签约教学,提升名次有保障。

  3、学校始终致力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拥有一批区级教育先进、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名师、高级教师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

  学校实行六天半教学制,平时周一至周六上午为正常行课时间,周六下午至周天上午为周末补课时间(培优强基、精准辅弱、自习自修)。周天下午为自由活动,学生整理内务、完成作业、参加体育运动、自主阅读等。学校周末安排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星光大道专场、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组织校园体育赛事等。周天晚上两节晚自习。

  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同步放假。每个月放一次月假,时长一天半。(周六中午-周天晚5:30前到校)

  交通出行安排

  节假日交通出行:根据学生、家长实际需求,万州区内学生,学校安排专车到学校门口等候,将学生送往万州各个交通枢纽站点/温暖的家;万州区外学生,学校安排专线大巴,由老师带队,将学生从学校直送各区县内重要交通枢纽站点/温暖的家。(费用自理)

  周末及节假日何管理

  周末,学校安排有行政总值周、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值周保安及生活老师等,值周人员按学校规定,在不同时段分别巡视教学区各楼层、操场,守餐厅、查寝室,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节假日,学校安排有校级干部、管理人员值班。若遇学生因特殊情况有留校需求,学校食堂、寝室正常开放运行,确保学生留校生活有保障,学生舒心,家长放心。

  周末出校管理:学生请假,经家长在智慧校园平台授权确认/手机短信/钉钉平台/同意后,经班主任、学部、德育处审批签字方能离校(家长确认请假时长,到家后报备)并在星期天下午5:30前返校。返校后班主任清点人数,未能按时返校的学生,班主任将逐一了解情况,确认学生安全到校。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管理

  学校对电子产品管理严格。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严禁携带入校;确需带手机入校者,须由家长书面申请、学生书面承诺,严格遵守学校手机管理规定。行课期间,手机一律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周末,班主任根据学生当周学习情况及表现,适时发放,用于联系家长,浏览学习时事政治等。学校德育处每月组织学部管理人员、班主任、生活老师等不定时抽查寝室、教室,对违规私藏备用机或使用手机的学生提出批评教育,并予以收缴。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按《中学生守则》等相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并联系家长协同教育。

  伙食及住宿条件

  学校践行准军事化管理、舒心式服务,努力将后勤服务做到精细化,打造温馨、融洽的校园环境,使老师乐业、学生乐学。

  学生公寓每间住4-6人,上床下桌,每间设有独立空调、卫生间、阳台、饮水机、柜子等,每层楼设有洗衣机、开水间等生活设施,日常有生活老师专业指导内务整理,管理严谨、摆放有序,小空间积蓄大能量,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自理、自律、自主、自在的生活习惯。

  学生餐厅聘请专业厨师为师生定制科学合理、营养丰富的食谱,并精心烹制,确保师生吃得营养、健康、可口。

(来源:News快报)(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