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内首例帕金森病"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合肥华安脑科医院成功完成

国内首例帕金森病"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合肥华安脑科医院成功完成
2024年06月17日 10:02

  6月14日上午,全国首例“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著名的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专家凌至培教授的指导下、华安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计伟主任协助下顺利在该院完成。患者某某在植入全球最新款“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后,神志清醒、肢体活动良好,术后颅脑CT及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该例“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手术的成功植入,代表了我国在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治疗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凌至培教授(右一)与计伟主任(左二)手术中
凌至培教授(右一)与计伟主任(左二)手术中

  6月11日,55岁患者某某入住华安脑科医院神经外三科。该患者患帕金森病已经14年。多年来,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饱受因病情加重而出现的四肢僵硬,步履艰难,行动缓慢,频繁跌倒等症状折磨,患者此前服用美多芭等药物后症状有所改善,但近年来药效逐渐减退,已无力工作,并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华安脑科医院计伟主任接诊后,为该患者作了详细检查,邀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俊主任进行评估,患者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明确,符合脑起搏器(DBS)植入手术的指征。6月14日清晨,华安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影像、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密切协作,在凌至培教授的指导下,对该患者施行全球最新款“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据凌至培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因为大脑黑质细胞的凋亡,体内多巴胺分泌的减少,导致帕金森各种症状的出现并逐渐加重。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是近3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中最大的突破,是目前帕金森病在药物治疗症状严重阶段的一种主要手段。它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电极,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回归社会和家庭。

  凌至培教授介绍,通过近30年的发展,脑起搏器这项技术不仅是用于重症帕金森的有效治疗手段,现已逐渐应用到其他一些神经系统慢性疑难疾病的治疗,包括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和梅杰综合征以及重症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等,目前已应用于十多种神经系统性疑难病例。随着技术的进步,脑起搏器的迭代已经发展为感知型脑起搏器和更精准定位的方向性电极脑起搏器。感知型脑起搏器可将脑部放电活动通过颅内电极记录出来,从而实现精准调控。而方向性电极脑起搏器在脑内电极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实现改变刺激方向,精准刺激特定部位。这两种技术的改进,“方向性电极+感知型脑起搏器”大大提高了脑起搏器的治疗精度,减少了副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中国网科学)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