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科技创想未来|朝阳凯文创想思维课程突破想象力界限

科技创想未来|朝阳凯文创想思维课程突破想象力界限
2024年06月17日 11:43

  创想思维空间,是为青少年提供的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启发性的环境或平台,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资源,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朝阳凯文学校专门为六年级至十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创想思维空间·创客课程”,这是一个以技术与工具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深入探索科技与设计的奥秘。该课程采用阶段性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老师有话说

中学部创客教师 Ivy Wang中学部创客教师 Ivy Wang

  在创想思维课程里面,我们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头脑风暴、小组合作,还有动手做模型等等……有很多课程是通过3D打印、激光切割,以及木工的工坊里面去进行的,同学们都非常享受这个动手的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与AI进行对话,用AI做电影……整个课程中,同学们不断地遇到问题,不断思考去克服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这与朝阳凯文打造“Thinking School”的理念完美契合。在创想思维课程中,学校将同学们自身各异的特点与兴趣无限放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同学们创造多元的平台,让他们勇敢地探索自己,挖掘一切感兴趣的内容,为迎接未来即将面对的一切挑战做充足准备。

  六年级 创想思维课程

  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创想思维课程中,创建了一个未来城市,大家在思考未来城市的全貌后,动手把整个城市做出来。

  我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是水上城市的设计与搭建,这个项目吸引我的点在于,大家都生活在陆地,对水上生活不了解,但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创造一个可实施、可以让人类正常健康生活的水上城市方案。

  G6 Helen W.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想到一些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查找资料后,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用可回收材料把想法搭建出来,这很有成就感。

  G6 Becky F.

  我和团队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查询资料、灵活运用知识和团队沟通协调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是我没有想到的。

  G6 Helen W.

  七年级 创想思维课程

  我们把七年级创想思维课程的内容叫做创意游乐场,课堂上同学们需要学习3D打印,并利用3D打印技术把自己设计的创意想法制作出来,并探索一些新的玩法和新的可能性。

  比如,有的同学认为象棋对于初学者来讲太难了,便设计出比较简单一点的棋盘;有的同学设计了关于十六人格的真心话大冒险;还有的同学针对自闭症儿童,去设计了适合他们玩的一些玩具,每个项目都非常非常的有趣和有创意。

  3D建模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属于零基础小白,3D打印机也都完全没有碰过,这也正是对我吸引力最大的地方,因为以后总是要实践的。可现在不同了,如果以后有人问我“你会不会3D建模?”,我就可以很骄傲的告诉他,我们学校就有这个课,你说牛不牛?

  G7 Eric Z.

  八年级 创想思维课程

  八年级的创想思维课程,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利用木工和激光切割技术,把同学们的想法呈现出来。

  目前,八年级的同学们已经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近百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已经制作出他们第一版的木制小模型。

  我最喜欢这门课程里边的3D打印内容,这么一大台机器,经过激光切割,就能把我们在电脑上绘制的东西打印出来,我觉得非常神奇,有助于之后对于数字、或者3D图形的思考,更有助于开发大脑。

  G8 Jina J.

  九年级 创想思维课程

  九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围绕AI人工智能和编程,同学们需要在课堂里面去了解AI人工智能对生活的影响,并且学习和使用人工智能、AI等相关工具。比如同学们自己制作了自助浇花机器人、智能垃圾桶、以及智能灯等等许多有趣的项目。

  我觉得AI软件非常有意思,当用AI画图时它是平面的,但我们要把平面的图纸绘画成一个可以拼成立体物体的一个画作。在学校开设创想思维课程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学科的课程,它让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魅力,并且开发了我的创造力。

  G8 Sissi F.

  G9 Daisy C. AI作品

  G7 Andrew L. AI作品

G7 Andrew L. AI作品G7 Andrew L. AI作品

  创想思维空间的课程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们在实践中需要整合和应用这些知识,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可以从不同有趣的项目中,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点,并且了解自己的擅长点,为未来学习做有效衔接,并热爱如此富有挑战和激励的课程。

(来源:News快报)
(来源:News快报)(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