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彭雪冰:宫腔镜技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彭雪冰:宫腔镜技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2024年06月18日 14:48

  自1990年以来,宫腔镜技术在我国经历了三个重大阶段,从最初的检查术到后来的电切术,再到现在的综合应用。如今,我国宫腔镜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因其取样精准、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的特点而深受医患双方的青睐。宫腔镜技术现已经和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手术一起成为妇科手术的四大基本技术,为妇科内镜技术领域的发展筑起夯实的支撑。

  自2016年起,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女性妇科疾病的潜在发病率显著攀升2021年,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颁布文件,要求内窥镜摄像系统全部采购国产产品,其中宫腔镜检查镜的国产产品采购比例至少达到50%。上述市场及社会层面的变化和政策倾斜,使如宫腔镜等妇科内镜技术的市场规模得到快速扩张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腔镜市场需求量约为4452套,同比增长8.6%。同时市场的变化催生了对该专业医学人才迫切需求。面对这样的形势,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应对这一需求,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均展现出了不懈的努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1993年由宫腔镜开创者夏恩兰教授亲手创立以来,历经近三十载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医、教、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重点科室,在宫腔内病变诊治,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等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并于2000年成为国际宫腔镜培训中心的亚洲分中心。

  自1992年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宫腔镜诊治中心,作为我国首个宫腔镜诊疗中心,以其卓越的学术影响力,成功举办了高达32届的“北京•国际宫腹腔镜及妇科微创手术研讨会”,为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各国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的交流机会,更为推动国际的医学合作与知识共享搭建了重要平台。并且,中心从1999年开始,每年精心组织四期宫腔镜“手把手”培训班,至今已成功举办92期,累计培养了超过5000名学员与进修医师1700余人。这些学员来自世界各地,包括澳大利亚、英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精进临床技术,成为各自国家的宫腔镜医师骨干。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无疑为全球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彭雪冰女士作为中心的主任医师、副教授以及硕士生导师,近三十年的从业经历,使她在宫腔镜技术、妇科良性疾病和生殖手术方面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和成功案例。在医学生涯的早期,彭女士师从夏恩兰教授,深耕不辍,曾远赴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皇家哈勒姆郡医院访问学习,期间积累了深厚的宫腔镜手术实践经验和理论储备。2010年,她成功将人羊膜技术引进国内,用于治疗宫腔粘连,成效显著。

  

(右一为彭雪冰)

  彭女士并未满足于自身的成就,她深知医学的进步取决于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因此在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方面,她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彭女士不仅参编了《宫腔镜手术操作及实例精选》和《腹腔镜手术操作及实例精选》等多部医学专著,还亲自参与了《宫腔镜诊治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等手术DVD光盘的制作。这些资料不仅细致入微地解析了手术的操作流程和关键环节,更通过详尽的案例分析,将复杂的妇科内镜手术生动展现在医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手术精髓。彭女士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资料。

  此外,作为中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妇科微创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协会(AAGL)会员,彭女士的身影也同样活跃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平台上。凭借早期的海外访学经历,彭女士铸就了独特的国际视野,她致力于捕捉国际妇科微创技术的最新动态,将其巧妙地融入临床实践中,并以此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彭女士孜孜不倦的工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宫腔镜领域国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更为她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前沿技术知识与资讯,从而有力推动了国际范围内宫腔镜技术医师培养的高水平发展,为医学界输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

  彭雪冰医生的工作和成就,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更为医学生们树立了典范。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和使命,为国际宫腔镜技术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坚信,在诸如彭女士等优秀行业精英的指引下,新一代的医学人才将会不断涌现,并以更加精湛的医术、更加高尚的医德,为全球的患者带去更多的福音,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繁荣昌盛。(文/方曜东)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