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盖瑞特助力中国减排三十周年,迈向零排时代新篇章

盖瑞特助力中国减排三十周年,迈向零排时代新篇章
2024年06月25日 14:23

  上海,2024625—今日,全球汽车行业差异化技术领导者盖瑞特庆祝进入中国市场的30周年。作为涡轮增压技术的引领者,盖瑞特始终致力于通过涡轮增压技术推动减排增效,这与中国汽车行业的电气化趋势同频共振。面向未来,盖瑞特已进一步加大对零排放汽车技术的投资,旨在通过对离心式电动冷却压缩机系统、高速三合一电驱和业内最广泛的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三个核心产品线的研发,于2030年在零排放领域实现10亿美元的收入。

  盖瑞特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芮博廉(Olivier Rabiller)在庆祝活动上表示:“盖瑞特在中国市场历经三十载,以领先的涡轮增压产品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对此我深感自豪。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推动更清洁的交通解决方案,加快零排放技术的发展步伐。中国作为我们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有信心凭借盖瑞特的创新实力和合作精神,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助力中国构建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涡轮增压技术助力绿色出行未来

  作为全球涡轮增压技术的领导者,盖瑞特拥有多项领先技术,在减排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盖瑞特的新一代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技术、废气旁通涡轮增压技术、全球首创的电动涡轮增压器及电动空压机等,能够在提高燃油效率的同时提升车辆性能,从而改善汽油、柴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市场分析,涡轮增压技术具有长尾效应。预计到2027年,涡轮增压器在中国轻型内燃机车型中的渗透率将达到约65.8%;同年,中国市场中搭载涡轮增压器的中型及重型商用车预计将超过130万辆。此外,混动车型的快速增长也为盖瑞特的技术应用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5月,中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乘用车的产量达到150万辆,增幅高达86%。这一良好势头彰显了盖瑞特开发的先进涡轮增压技术在支持更清洁、更高效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盖瑞特还为发电机、船舶、火车以及大型非道路车辆等设计了极具差异化的大型涡轮增压器,将产品的应用拓展至工业领域。

  开发零排放技术 投资未来发展

  在日益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电动化趋势的推动下,盖瑞特利用涡轮机械、高速电机、功率电子以及控制软件四大核心能力,不断发展差异化的零排放产品系列:

  • 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盖瑞特以高效率、高耐久性的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氢动力汽车的效率和续航能力。其膨胀端的独特设计能够将设备能耗再降低20%,增加车辆的续航里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 电动汽车三合一电驱:这一创新解决方案将先进的电机、逆变器、减速箱集成到一个紧凑而强大的系统中,可显著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和性能。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该技术令产品体积减小了30%,重量减轻了30公斤,在功率密度上实现了显著飞跃,引领电动汽车领域的持续变革。

  • 用于电动汽车热管理的电动冷却压缩机:盖瑞特的电动冷却压缩机提供了更强大、更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可出色应对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能耗和充电速度等方面的挑战。在高速离心压缩机的驱动下,该产品可实现超快充电和高速行驶,并提升座舱舒适度与安装简易度。这一技术预计还将在工业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

  立足中国市场深耕细作

  自1994年投资中国以来,盖瑞特一直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市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盖瑞特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包括率先将涡轮增压技术引入中国、与中国发动机制造商和整车制造商合作推动国家排放标准的建立,并创造了发动机制动热效率(BTE)的新纪录。

  在混合动力汽车需求增长的推动下,2023年盖瑞特在中国已累积交付涡轮增压器3000万台,包括用于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以及电动空压机的涡轮增压器。

  过去两年间,盖瑞特在中国进一步加强零排放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了针对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本土研发能力,并赢取了多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共研项目。今年年初,盖瑞特中国创新中心在上海焕新揭幕。该中心是盖瑞特五大全球级创新中心之一,自2003年发展至今,研发能级不断提升,拥有亚洲最大的涡轮增压器实验室,并建立了售后市场业务中心和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实验室,增强了本土创新能力。

  这些里程碑将支持盖瑞特在氢燃料电池电动空压机、高速三合一电驱、大功率电动冷却压缩系统等领域的拓展,加速零排放汽车项目在中国的落地。

  盖瑞特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张越女士表示:“盖瑞特深耕中国市场30年,拥有高度本土化的供应链、研发能力和生产设施,能确保快速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并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未来,盖瑞特将继续密切关注客户需求,并不断提升本土化能力。结合盖瑞特在零排放技术领域的投资,我们将成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先锋力量。”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