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首部AIGC微小说电影问世 或将成就更多作家“李娟”

中国首部AIGC微小说电影问世 或将成就更多作家“李娟”
2024年07月24日 09:05

  7月24日,首部中国作家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微型小说改编的微电影《永生》上线发布。此次尝试展示了AIGC技术在文学创作拓展上的应用潜力,为作家群体提供了新的创作空间,也为大众娱乐的表达重新注入了严肃文学的思考。

  《永生》原作是作家刘斌立创作的微小说,2023年发表于《天池小小说》,描绘了人类世界消亡后,主人公凭借永生系统的开发,孤独生活在无人空间的故事。此次AIGC生成的5分钟微电影,展现了主人公在永生系统中一天的生活,画面中既有宇宙视角对于地球的审视,也描绘了地球环境恶化的演进,更有对于最后的人类孤独内心的刻画,呈现效果不输科幻大片。

  以往作家的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需要有伯乐发掘好本子的原型、影视公司意向投资、拍摄制作团队执行,发行团队的宣发配合,一篇或一部小说才有可能实现影视化,门槛很高。以今年大火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为例,作家李娟的新疆系列文学作品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推出,但直到被改编成电视剧后,才广为人知。中国还有很多个“李娟”,AI技术可以帮助中国作家的内容视觉化、短剧化、电影化,在新的传媒环境中被更多人看到。也让中国的娱乐消费不仅只有“霸总文学”,更有丰富、高质量的原创文学供养。

  在此次的微电影创作中,刘斌立和技术团队利用AIGC技术,通过文生文、文生图、图生视频的创新流程,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影像。这一过程包括从原创小说到剧本的改编,再到分镜头剧本的创作,最终形成微电影。AIGC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影视制作的门槛,为作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途径,使得文学作品能够以更加鲜活立体的方式呈现,在短视频时代迸发出崭新的魅力。

  据悉,之所以能用AIGC促成微小说作品的影视化,源于作家刘斌立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著名的微小说家,发表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出版过小说集《东归》、《后海南沿》等6部作品,其创作的微小说《转场的哈萨克》曾获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被莫言老师誉为“难得的佳作”;另一方面,他又是知名的教育和科技创业者,二十多年来一致致力于青少年科创教育和大数据产业服务,用AI不断升级产业服务能力。双重身份的连接,让微小说的影视化快速成为了现实。

  近年来,网文、网剧成为了大众娱乐高频消费产品,对此,刘斌立认为,网剧和文学是同源的,虽然在展现形式上存在着差异。短剧剧本创作注重冲突的浓度和节奏的把控,但对于意义感的追求不够。“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通俗的娱乐东西多一点无可厚非,大家需要快乐和轻松的东西来抵御岁月的坚硬。但同时,我觉得也应该有严肃的作品和批判性的作品出现,他们的作用是不同的。”刘斌立说。

  目前,一些网剧的制作和发行方,也正在积极网剧的精品化,以实现平台用户量和内容质量的双向提升,此次首部作家AIGC微小说电影的推出,正是顺应了这个趋势。以文学作品作为原点的影视作品,将成为短剧平台品质提升的有效补充。

  此次AIGC微小说电影的尝试,不仅是刘斌立个人创作的新起点,也是中国作家的一次大胆探索。“《永生》微电影虽然还不够完美,但我希望能以更多的形式呈现文学的内容,让大家看到文学的新可能、作家的新空间、作品的新形态。“刘斌立说。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