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四川盐源:泸沽湖转山转海,唱响新时代文旅强音

四川盐源:泸沽湖转山转海,唱响新时代文旅强音
2024年08月30日 14:0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文化遗产是文明传承中不可剥离的载体。8月28日,在盐源县泸沽湖畔,2024年盐源县泸沽湖转山转海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顺利举行。以摩梭文化为抓手,创新打造文旅非遗样态,深入展现盐源文旅魅力。

  盐源之美,不止一面

  在川西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上,盐源是“藏羌彝走廊”的重要节点,14个世居民族在盐源这片土地上相生相伴、共生共融,共同孕育了藏羌彝走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盐源之美除了著名的高原明珠——泸沽湖和独特摩梭母系氏族文化,还有以老龙头墓葬群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盐文化、一路见证盐源历史变迁与文化交流的润盐古道,以及数量众多、品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盐源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目前,盐源县共有非遗项目49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名录12项、州级名录17项、县级名录19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等领域。不仅如此,受“南方丝绸之路”和“润盐古道”的润泽,盐源青铜文化、笮文化、盐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文旅资源也为盐源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次活动中,泸沽湖的山水自然、摩梭民俗、非遗展演、摩梭美食和民间音乐等叠加,让盐源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唱响了“摩梭声音”,讲好了盐源泸沽湖畔摩梭文化故事。深远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感性生动的传播方式于一体,将“泸沽湖”“摩梭文化”以别样形式呈现于广大游客眼前,促成了观众与民族文化、非遗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场开诚相见的对话。

  做好文化传承保护,促进盐源未来文旅发展

  以“花香千里迎贵客,山海如梦品非遗”为主题的2024年盐源县泸沽湖转山转海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是盐源非遗文化的再一次发展与更新,既传承了转山转湖节的传统民俗,又在非遗展演活动现场将盐源各民族的非遗技艺、非遗美食和多民族元素等聚于其中,使其体现出极高的文化浓度,营造出非遗沉浸式创新体验场景。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摩梭转山转海节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张亮丽名片。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盐源,来到泸沽湖,亲身体验摩梭人的传统文化,感受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魅力。

  但热闹过后如何释放出更长久、深远的价值,是作为公共文化产品的文旅IP必须考虑的问题。

  “首先是长期形成一个历史传统,要把这个项目更多的融入到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去。然后要设计标志性场景,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有记忆的内容以外,也需要一些基础设施和场景打造提升。”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非遗保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红川说,“当然也要讲好转山转海节的故事,推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人为主体,通过服饰、音乐、舞蹈等多样载体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可感可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了解,盐源县正致力于以全域旅游为目标,用好用活摩梭文化、青铜文化等,着力构建“大旅游带动大产业、大产业释放大效应”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擦亮“品味青铜韵·梦寻女儿国”品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此次转山转海节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的盛宴,更是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推动当地文旅发展的重要平台。未来,盐源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不断提升泸沽湖摩梭文化知名度,建设宜居、宜养、宜游、宜业的“果园新城·青铜古都·魅力笮地·实力盐源”的发展蓝图。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