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捺之间”上海站是吴文博先生在本年度的大型回顾展,作为一位建筑师、艺术家,吴文博先生的作品在本年度米兰时装周大放异彩,他将具有东方性的艺术装置点缀在多年来由西方视野主导的审美之中,为米兰带去了一场蓝色幻境。而本次展览落地于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商船会馆中,兼回顾与展望,为大众展开了吴文博先生在“西方规范与东方文化”之间的探索与实践。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4/w800h534/20241019/3555-c586663c4a369941e45eb5f39e834505.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2024年10月11日,上海。“撇捺之间”外滩舶来百年/吴文博艺术设计展,在一片蓝色的浪潮中拉开帷幕,穿梭于蓝色“波浪”之间的“人”字若隐若现,一撇一捺间无不呼应着“撇捺之间”的主题。吴文博先生提到:“撇捺既是一个“人”字,也是一个传统东方屋顶的形象,这一撇一捺,代表了中国古人的‘极简’,言有尽,意无穷。它所展开的时间与空间,迄今,我们都在探索之中。”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7/w800h537/20241019/5ac8-f894d02b52425b82dbaa2a8cd8c16b88.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229/w800h1029/20241019/5ab7-457952d0fe46fc019947119b72dc4ba2.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本次展览也是吴文博先生继去年的“梧桐树下”个人绘画展之后与策展人Zoey Wang汪聪一合作的第二次展览,全面的呈现了其在艺术装置、绘画和设计创作上的历程。本次展览根据吴文博先生深入研究的“城市性格”,在拥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商船会馆场域中,营造出两个不同的展陈空间,由室外和室内两部分构成。在动态的室外展区,吴文博先生携手灯光照明专家田鑫、音乐家曾子岚共创的“逐浪”艺术装置互相映照。“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注1),与现代化的声光电组合,让这处沉寂百年的古院落焕发新生,使东方与西方的碰撞再次浪漫交融。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4/w800h534/20241019/b3b1-fccc6eb56c51be3cc2b39b188d9d06e1.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7/w800h537/20241019/42c2-4382dacaeffc3ea2fddebe02a07ebc1f.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策展人Zoey Wang汪聪一在谈及本次展览时提到,“建筑学在东学与西学之间徘徊了一百多年,我们所见的建筑、设计、艺术,如今仍在不可避免地使用某些西方的评判标准。但每一代人都有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对于吴文博来说,他所探索的方向始终围绕着文化的在地性上,在他的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中,始终缠绕着一缕若有似无的‘文脉’,虽不是绝对主线但从未忽略。当下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创作者了,他们使用媒介,但同时也是媒介本身,只有剥去一切的伪学,忠于本土、结合规则,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家园’(注2)。”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2/w800h532/20241019/fea1-7bee1353c07305faeaba4e6f1e57f561.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易经·系辞传下》有语:“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其中的“盖”便是由一撇一捺而来,这也最初的“建筑设计”的概念。在本次展览的室内展区,主要呈现了吴文博先生过往建筑设计作品,他对“居住”、“更新”及更符合当下社会人文的“文旅”的思考,分别由“已建成”、“在建中”,以及“概念性”三类作品来讲述。三类作品形态与三个标签词将在现场相呼应,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沸腾里小镇&孔明灯”、“东台书帆图书馆”、“麓悦江城悦集”、“古城阆中度假酒店”等已落成作品逐一陈列,与在建中的郑州记忆“国三棉厂”、平乐“茶马道酒店”等作品共同叙述在过去数年的实践中,当代设计所经历的风格演进与人文变迁,同时也为大家展开了一卷各具地域文化的图卷。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3/w800h533/20241019/76d6-e6b60748b2f12c0aaf5bda0abe1267d6.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7/w800h537/20241019/1c43-395c9c43e7ac5b232c881cafa9538340.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9/w800h539/20241019/a425-8c8224e08dafcd34e8f487250814c0d6.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开幕现场,各界来宾、设计师、媒体朋友们一一穿过商船会馆百年古建院落中的蓝色浪潮,在装置作品TOUCH、花/河/岛、COCO Universe的光影之下,或静观或流动,为展览现场带来了另一种“现象性”的人文事件,准确的表达了“在文化现场,参与即是创造”的涵义。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3/w800h533/20241019/3596-295563ec878aa8a41b9bd9c9e6e335ba.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商船会馆始建于1715年,三百余年的时光长河在这里写满了城市记忆,活动末了,吴文博讲述了庭院装置《逐浪》背后的人生哲理,以人的互动让建筑再次焕发新生,诠释了经典的建筑可阅读。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400/w800h1200/20241019/eeea-bdc89871cb333585ba62a3689ac45ed1.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533/w800h533/20241019/1627-bc7133613f3727b6b3e67d0079b8cff0.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这也如吴文博先生所想,他的创作需要“人”的参与,因为建筑作品是为使用而建造、艺术作品也是一种信息传递。本次展览在上海商船会馆的人文环境中表达了这位建筑师、艺术家自2018年至2024年的阶段性创作历程,也是“撇捺之间”展览的第一步,“撇捺”将迈着人的脚步,去往更远的东方与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在这个永恒的中间地带,吴文博先生还将继续更多的探索与实践,让东西方的不同视野都能看见每片土地独有的在地文化所孕育出的新作品。
同时,本次展览作为艺术外滩的一部分,也将为黄浦区带来新的艺术浪潮。
![](http://k.sinaimg.cn/n/spider20241019/450/w800h450/20241019/c474-74b85afac06ed4f6df7d2443bf4b5906.jpg/w700d1q75cms.jpg?by=cms_fixed_width)
注1:成语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形容建筑物屋顶像鸟儿展翅一般,通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屋顶的华丽和气势。是古代诗歌中对建筑美的一种赞美。
注2: 民国学者吴经熊先生曾提出:“我们既非向东,亦非向西,而是向内;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藏蕴着神圣的本体,那是我们真正的家园。”
(来源:资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