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近红外光谱领域的新兵,能够获得 “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这一荣誉我倍感荣幸。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迅杰光远团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与近红外的故事。
阎巍,现任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CEO, 毕业于无锡江南大学食品专业,深耕IT及电子产品领域近20年,期间成功创立并运营无锡万科新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中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并主导开发了多项创新系统。
2016年,创立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近红外光谱技术产品及行业应用方案一站式平台,推动国产化自主创新,拓宽市场应用。自创立以来,迅杰光远先后为钟鼎、达晨、元生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关注,获多轮融资。
主导研发了微型化近红外光谱仪,突破传统仪器限制,满足各行各业现场检测需求,让近红外技术从高端企业普及至整个行业,覆盖中小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及农民等。目前迅杰光远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服务国内外客户超4000家,产品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
敏锐洞察 开启近红外篇章
我的职业生涯始于联想(LENOVO),从电脑产品贸易起步,逐步深入至电子元器件及电路设计领域,在早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2015年,我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偶然接触到了近红外技术。当时,德州仪器刚刚发布了第二批MEMS芯片,我敏锐地意识到,小型化、微型化、便携化将会是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MEMS技术正是解锁这一未来的关键钥匙。经过详尽的市场调研,我发现国内外利用MEMS技术推进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案例并不多见。于是,我决定尝试这一方向,并着手组建研发团队。
2016年4月,我正式创立了迅杰光远,专注于近红外设备的研发。当时,正值国内外创业热潮,我们受到了一些海外同行的启发,特别是以色列和美国的一些公司,他们凭借MEMS型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创新设想成功融资,这也为早年的迅杰光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战略转型 精准定位B端市场
迅杰光远创立之初,我们满怀激情地计划开发一款面向C端用户的近红外产品,期望为普通消费者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然而,经过实践,我们发现C端产品面临诸多挑战,如操作规范、模型库建立、检测精准度以及价格接受度等问题。这些挑战让我们意识到,C端市场可能在当时并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于是,在公司成立10个月时,我们果断决定将产品方向从C端转向B端,专注于为企业用户提供近红外光谱解决方案。这一战略转型不仅让我们更加聚焦于行业需求,也推动了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优化。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如今,迅杰光远已经拥有了三个技术路线、三个技术平台和十几款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及配套解决方案,已在粮油贸易、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生物制药、工业发酵、精细化工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
数据为翼 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
近红外技术为企业及其使用者带来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将原本处于“黑盒”状态的生产过程转化为直观的数据展示,推动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这一转变不仅为企业指明了降本增效的明确路径,还使企业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生产工艺与流程管理。
在化工行业,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尤为显著。它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为生产者提供及时预警,有效规避潜在的危险场景,同时显著提升生产质量和可控性。以去年某化工厂双氧水爆炸事件为例,若该生产过程融入了近红外检测技术,或许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此类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这正是我们当前致力于解决的工业生产环节的关键问题——帮助生产者预防危险环境,提前发出预警。在此基础上,近红外技术还能为生产者提供更为精细的生产控制手段与数据支持,确保生产在安全的框架内进行,同时提升生产的可控性与产品质量。
除了化工行业,近红外技术在制药行业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实时监测中成药的生产过程,确保原料的天然产物在可控条件下均匀生产,从而大幅提高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在食品行业,近红外技术则通过监测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将这些变化转为数据化的信息,助力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实现更稳定、更高质量的产品生产。
直面挑战 共绘近红外新蓝图
尽管近红外技术可应用的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际市场上真正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产企业数量非常有限,也就是说,行业渗透率不高。这主要是设备重量、操作难度、专业性以及价格等因素造成的门槛。我认为设备的小型化、智能化以及高性价比是近红外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底层技术的迭代,尤其是MEMS技术在近红外领域的应用。目前,能够完美替代传统光机结构的近红外MEMS技术并不多,做到傅立叶型的2500nm波段的MEMS技术更是稀缺。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厂商能够投入到生产适用于近红外行业的高端的MEMS里面来。另外,在近红外行业中满足我们需求的上游MEMS元器件相对较少,这主要还是因为整个近红外设备市场的出货量较小,限制了生产原材料和元器件厂家的投入和研发。这也导致我们后端设备制造商难以获得现成的技术来提升设备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提升近红外设备的市场渗透率,使整个行业的用量更大,从而形成正循环,激励各行业供应商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我注意到,像苹果、华为、三星这样的手机行业巨头已经开始关注并投入研发近红外技术,这无疑将为近红外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同时,我们也期待业内一些厂家或个人能够创业成功,将近红外产品打造为C端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产品。一旦近红外产品进入消费端市场,使用量将大幅增加,促使各行业供应商进行技术革新,推动近红外技术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带领迅杰光远在近红外光谱技术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为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未来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我们相信,通过迅杰光远和其他同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优化,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突破现有门槛和局限,在更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普及,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带来更大的提升与变革。
迅杰光远公司大楼
(稿件来源: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于:仪器信息网
(来源:资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