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四协同,双强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

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四协同,双强化”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
2024年12月24日 10:59

  近日,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凭借其独具特色的 “四协同,双强化”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领域大放异彩,荣获多项重要奖项。这一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更为学院赢得了广泛赞誉。

  据悉,“四协同,双强化” 模式围绕师资、课程、实践基地、文化四个维度协同发力,全力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专业实践能力。近年来,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与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携手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产教融合进程。

  师资协同:打造 “双师型” 教学团队

  校企双方开展人员双向交流,构建起一支实力强劲的 “双师型” 队伍。企业资深工程师和内训师入校担任企业导师,与学院教师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并实施教学,将前沿行业技术与生产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学院选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岗位实践,提升其对产业前沿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教学与产业发展紧密接轨。

  课程协同:紧贴行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以行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融入 OBE 理念,确保教学内容紧密贴合产业发展趋势。通过引入典型工程案例和行业前沿新技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大幅增强,使学生所学知识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实践基地协同:实训与生产深度融合

  双方共建的 ICT 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涵盖移动通信、IP 数据通信、光传输等多个技术领域。学生在此进行 12 - 16 周的集中实训,在实际项目场景中完成设备操作、故障分析与项目管理等任务,实现学习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文化协同:以赛促学提升综合素质

  学院与企业合作举办技术论坛和创新竞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强化其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基于上述协同机制,工学院通过 “双强化” 路径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核心能力。一方面,在课程与实践中设置复杂情境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借助丰富的实训项目和企业导师指导,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该模式成效显著。自 2016 年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方向)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探索以来,已有 252 名学生毕业,年就业率稳定在 93.5%,就业质量高。其中,90% 的毕业生投身通信相关行业,广泛分布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及各大通信工程、网络优化公司。

  同时,该教学模式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呼伦贝尔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 “互联网 +” 创新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等多项殊荣。这不仅是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对 “四协同,双强化” 模式的有力认可。

  呼伦贝尔学院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来源:资讯中国)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