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创新不断 勇攀高峰——记中国岩土工程技术领军人王陶

创新不断 勇攀高峰——记中国岩土工程技术领军人王陶
2025年02月14日 17:15

  无论是研究桥梁构造、工程风险预测,还是探索路面病害识别,王陶从未放弃攀登技术高峰的理想。自2005年就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以来,但凡王陶认定的科研项目,即使再苦再难他也坚持了下去,孜孜以求,初心不改,正如王陶在采访中对记者说的那样:“思问题所急,想行业所需。”

  斯文、儒雅、谦和,这是圈内人对王陶的印象。作为行业内的顶级技术专家,王陶平日讲起话来不疾不徐,条理清晰,颇有耐心,但当谈到行业发展、科技创新时,王陶就会一改常态,语速加快,通过他的言语和情绪能明显感受到他对于科研工作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极大热情。

  热爱无限 创新不止

  王陶的工作安排,恐怕会让人有点吃惊,除了日常在研究所工作,每天忙到深夜外,他还会挤出大量时间或是参加协会工作,或是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对此,王陶早已习惯,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自己所做的工作,就不觉得是负担、压力。“自己还年轻,而且有规律地工作与生活不会累坏的。”王陶说道。

  从王陶那极具辨识度的乡音里,很容易猜到他的家乡在河南。1972年,王陶出生于中国孝道文化之乡一—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2003年,武汉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的王陶进入到了中国最顶级的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以博士后身份进行科研工作。在清华大学两年多的时间里,王陶的视野和专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阔和提高,也是在那时,王陶坚定了自己科技研发的决心——未来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能,通过科技创新为推动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敢想敢干,专业精进,面对王陶这样的技术天才,国内岩土工程行业最顶尖的研究机构之一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其博士后工作完成后马上将其招入麾下。从2005年任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后,王陶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聚焦在路桥建设领域的岩土工程高新技术成果的研发上。在王陶看来,任何事情,即便现在看着困难,但只要努力做,肯定能做成功。“岩土工程行业作为社会基础性行业,本身就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从历史发展角度上看,行业目前也有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这点看,科研工作的意义很大,这也给了我投入工作的信心。”王陶表示。

  在研究所里,王陶一干就是十多年,参与了包括“多塔连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项目的研究工作,在这些研究项目中,王陶作为研究所里的技术“大拿”,充分发挥了自己技术优势,解决了众多专业性难题,为这些项目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贡献。以“多塔连悬索桥中间塔关键技术研究”为例,王陶在研发过程中破解了中塔设计与施工等多项关键技术难点,不仅使得整个科研项目提前完成,也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了关键的技术理论支撑,包括国内最大跨度的斜拉桥沪通长江大桥、以及境外的罗格兰德大桥、马普托跨海大桥等都是王陶技术成果的受益项目。

  成绩斐然 屹立山巅

  “岩土工程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它不仅对于国民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更间接地塑造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理念。当前,高新技术研发工作是推动我国岩土工程行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岩土工程行业实现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重要推动力。”前不久,王陶在一次大型行业技术论坛上再次强调推动岩土工程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的顶级技术专家,王陶在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同时,也凭借多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的技术积淀,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研发出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岩土工程领域理念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他将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物联网、数据挖掘技术等在内的信息化技术与岩土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其研发的创新成果都能准确切中行业痛点,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以王陶于2018年研发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岩土工程设计型专家系统V1.0”为例,该系统凭借王陶创新研发的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具备了极高的智能化程度,利用该系统,开发商或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快速获得最优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另外由于该系统还创新采用了分级知识获取策略,具备了动态知识获取能力,因此在工作时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升了工程质量,降低了工程成本。目前该系统经过大范围的实践应用,已经在包括南京世茂滨江新城、世茂外滩新城、五峰山长江大桥、上海光大会展中心等大型工程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节省的工程费用达到上亿元。

  作为超级学霸,王陶在研发技术成果之余,还热衷于前沿理论的研究,自2003年以来,他的多遍论文都在《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报》等行业权威性媒体上进行了发表,不仅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其创新理念也在业界引起了高度反响。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教授,著名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家WONG Kwai Kwan曾在一次来华活动中对王陶的论文著作赞不绝口,他认为王陶的著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将工艺、工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岩土工程,特别是面向路桥建设的岩土工程类专著中具有突出的首创性和应用性。

  征程万里 勤奋不息

  “王陶对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规律、特点、需求有着精准的认知,对于很多前沿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有独特的理解和把控,因此,他的技术成果,无论是一些先进的技术理论,还是前沿的技术成果,实用价值都极高,都能够切实解决岩土工程设计、施工领域的技术难题,并创造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曾这样评价。

  王思敬院士的这一评价可以说是极高的,但是无疑王陶是当之无愧的。近些年,王陶凭借巨大的行业及社会贡献,获得了包括“2013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大奖、行业内顶级荣誉。这些奖项是对他多年以来锐意进取、砥砺创新的回报,充分证明了他技术成果的杰出和行业贡献的卓越。

  据了解,为了最大程度地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精诚助力,工作繁忙的王陶还以会员身份承担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的大量工作,并在上述协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兼任了《公路交通科技》杂志的审稿专家,通过认真负责以及高质量的审稿工作,促进了行业内创新理论成果的发表和普及。

  当掌声和鲜花接踵而至,王陶感到了荣光,也感到了责任。王陶表示,岩土工程行业正在面临转型和升级,施工理念、技术手段等都面临冲击和挑战,打造绿色工程、追求环境友好、促进技术升级、创建全新规范的行业发展模式等已经为业界的共识,然而这一过程注定充满艰辛和困难,岩土人任重而道远,自己未来一定会更加精进,不断为行业发展助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王陶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科研创新的初心。人生有涯,而创新无涯,以有涯的人生翱翔于无涯的天空,方能刷新人生的高度!(记者:刘横勇)

  (来源:资讯中国)

责任编辑:何奎良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