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黎巴嫩人:商人们苦不堪言孩子想上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0:20 环球时报 | |||||||||
环球时报赴黎巴嫩特派记者 谷 棣 以色列连续好几周的狂轰滥炸,又把黎巴嫩打回到20年前,冲突已造成几十万黎巴嫩人流离失所,他们的苦难还不知道要延续到什么时候。《环球时报》记者在黎巴嫩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他们只能苦盼早日停战的消息,让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司机有的想发战争财有的关心形势 在贝鲁特街头,《环球时报》记者碰到的司机大不一样。刚到贝鲁特的第二天,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司机就狠宰了我们200美元。哈利勒拉着我们去了趟被炸的贝鲁特国际机场和南郊的真主党总部,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短短十几分钟的路程他不仅开出天价,而且对记者连蒙带骗。以后几天,他依然在门口拉活,有时还凑过来和记者套近乎。也许每次新记者来了,都会被哈利勒痛宰一刀,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了,哈利勒的身影也在饭店门口消失了。 带我们两次到南部战乱地区采访的司机兼向导艾斯阿德,却显出了阿拉伯人的豪爽和义气。艾斯阿德不到40岁,离了婚,自己带着两个孩子。第一次南下时,他的左臂上绑了个黑皮小口袋,里面装着一本小巧的《古兰经》。当我告诉艾斯阿德,中国读者非常想知道黎巴嫩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理解了我们的心思,说“一定让我们不虚此行”。一路上,把我们带到很多危险的地方采访、拍照。 在返回的路上,热情的艾斯阿德在赛达的一家烤肉店请我们吃饭,还成了记者深入了解穆斯林情况的“顾问”。当谈到真主党武装与以军何时能停火时,艾斯阿德说:“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冲突。” 商人们苦不堪言 以黎冲突已给黎经济带来严重损失,商人们自然苦不堪言。在贝鲁特地中海饭店斜对面有一座3层楼高的建筑,那里是黎巴嫩最大的中国商城。商城里的中国商品有7000多种,从中国的筷子、中文包装的去螨面霜到阿拉伯国家的水烟枪、印有前总理哈里里肖像的钥匙链,很多货记者在国内都没见过。 商城老板巴萨姆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兄弟每年都要去中国六七次,最多的时候进30个集装箱。巴萨姆说他跑遍了广州、深圳和浙江义乌,特别喜欢粤菜。本来这个月中旬他计划到广州再进些货,但现在连贝鲁特港口都被以军封锁了,想再从中国进货就不可能了。身为逊尼派的巴萨姆认为战争要持续两个月,真主党处境不妙,因为陆海空都被以色列封锁了,真主党将会弹尽粮绝。 坚持锻炼的黎巴嫩人 在黎巴嫩为数不多的没有遭受以军炮火袭击的一些地方,热爱体育运动的年轻人仍在坚持着锻炼。 贝鲁特海港有一处漂亮的海岸,名叫马丽纳,那里是一片由私人富商填海形成的开阔地。24日美国国务卿赖斯突访贝鲁特时,记者正在这里眺望远处的美国航母。有个秃顶的基督教青年穿着红色运动衣在和煦的阳光下跑步,记者拉住他聊了起来。“这里很安全,”他指了指身后山坡上的房子说,“那里就是美国使馆所在的地区。以色列人不会炸这里。” 记者所住饭店旁边有个停车场,每到下午6点以后,所有的车子就必须开出来,停车场便成了5人制的足球场,总有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在激烈地对抗。记者和几个球迷聊到眼下的战争,刚上初中的侯赛尼说,他是逊尼派穆斯林,班里也有什叶派穆斯林,关系都很好。一个下巴上长着金黄色胡子的帅小伙说,像他们这个岁数的人并不关心政治,但这次以黎冲突什么时候能结束,他们也很着急。 逃离家园的孩子想按时开学 但并不是所有的黎巴嫩儿童都能远离战争。记者在赛达采访过一个小学3年级的男孩,他随着父母从南部交战区逃出来,他说:“我害怕战争!”另一位逃难的黎巴嫩人穆罕默德也说:“我们是从苏尔到贝鲁特躲避战火的,在这里租了两间客房,每天光房费就要花50多美元。”他的孩子告诉记者:“每年暑假有3个月,应该是9月中旬开学,但现在看来,能10月开学就不错了。”老大艾哈迈德看上去不到10岁,当记者问他如何看这场战争时,艾哈迈德的回答超越了他的实际年龄:“真主党是抓了两个以色列士兵做人质,可是以色列现在的做法是想把我们都扣为人质!他们为什么要害得我们从家里跑出来?”▲ 相关专题: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激战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