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欧洲的非洲“心结” 驻欧记者 窦德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9:00 解放日报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也牵动着欧洲的神经。

  连日来,一些欧洲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评价甚高。葡萄牙卢萨通讯社的报道认为,这次会议将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加深相互理解,促进双方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合作的平台,将为中非传统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奥地利《标准报》报道说,通过增加信贷、取消债务、开放市场、扩大投资等合作方式,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影响力正在迅
速扩大,同时,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原则,赢得了非洲国家的赞赏;比利时国家法语广播电视台RTBF指出,自2000年以来,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开始迅速增长,而本届中非合作论坛更进一步加强了中非经贸联系……

  但作为与非洲有着传统地缘政治和密切利益关系的欧洲,在惊叹中国与非洲经贸往来与外交关系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也不免有一些弦外之音。如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就发表美联社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担心,认为越来越紧密的中非关系是一种“新殖民主义”,而中国援非的财物也“可能落入非洲个别贪官之手”。

  在一部分欧洲人心目中,非洲仍然是自己的“后院”,带着这样的老眼光和居高临下的心态,对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自然也会有意无意地出现误解甚至曲解。在政治上,一些欧洲人担心中国与非洲国家进一步加强外交合作,将在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方面赢得更多的话语权;经济上,他们担心中国通过经贸往来,与其争夺非洲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此外,这些人更担心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对非援助,将使其通过经济杠杆对非洲国家施加影响的意图化为泡影……

  其实,北京峰会期间各国领导人已阐述得很清楚:中非合作不但是平等互利的,更是不排他的,也将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埃塞俄比亚外长梅斯芬昨天答记者问时就说:“(中非之间)完全没有殖民主义。在这50年中,甚至在未来的500年中,我们都会保持这种和平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中非合作模式不仅体现了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双方也是在南南合作的范畴内共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包括人权和发展,因为发展也是人权的一个支柱,也是一种人权。所有这一切,都将有利于非洲、中国乃至世界的繁荣与稳定。鉴于此,某些戴着有色眼镜的欧洲人,亦该调整心态了。

  (本报布鲁塞尔11月6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