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学者:加深中俄交流是项系统工程(组图)(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0:41 国际在线 | |||||||||
尚有不足之处 布罗夫: 俄中关系发展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两国最高领导人和政府机构,而且取决于地方之间、地区之间的合作,以及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现在中俄之间出现所谓“上热下冷”现象。例如,中国人在俄罗斯成为警察刁难对象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不久前,俄罗斯电视报道了一位中国教授两天之内被警察检查了五次护照,对中国大学生和企业
苏涵:中俄两国关系今后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两国人民之间的全面交流,特别是青年之间的广泛交流。当前,按年龄分类,中国人对俄罗斯的认识可划出两类,一是现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一种“苏联情结”,对俄罗斯有一定的认同感,对俄罗斯的新变化更感兴趣,认知上也更客观。而另一类是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对俄罗斯相对比较冷淡。由于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受港台、日韩、美国和欧洲的影响非常大,对俄罗斯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甚至还有误解。比如,前段时间,一所北京著名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上,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俄罗斯问题的对话,对话双方恰好分别代表着这两个年龄段。年轻的一方笑年长者的“苏联情结”是可悲的。这很能说明中国人对俄罗斯认识上的分歧。另外,年轻的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俄罗斯文化传统、教育水平也重视不够,谈起流行文化言必称欧美,留学偏好也是趋向于欧美等国。相比于苏联时期,俄罗斯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严重不足,这十几年来,中国几乎没有流行过一首俄罗斯新歌曲、一部俄罗斯新电影、一本俄罗斯新小说,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印象还停留在《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几十年前的文化印象中。另外,在中国,尤其在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些俄罗斯“倒爷”、“小姐”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俄罗斯人形象。一些富起来的中国人对俄罗斯产生某种傲慢情绪,甚至讥笑这位过去的“老大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加强人文交流、青年人交流有利于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分歧,增进对相互现实的了解和理解。 布罗夫:大众媒体符合事实的报道非常重要。俄罗斯一些西方发展模式的支持者往往不顾事实。一位原俄罗斯副总理曾错误地认为,在中国只有共产党员才能拿到退休金。今年6月,一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在电视中说,北京的住房中没有热水和下水道设施。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某些媒体的报道,在中国人中也形成了俄罗斯到处都是犯罪的错误印象。 另外,西方的分析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甚至挑拨说中国“向俄罗斯全面索要领土”、中国非法移民的增加等等,呼吁俄罗斯领导人不要和中国合作。他们试图证明:俄罗斯和西方同属于一种文明,而中国是另一种文明;俄罗斯和西方同属于欧洲国家,而中国是亚洲国家。因此,俄罗斯不宜和中国合作,而必须和欧洲、美国进行大联合。类似想法在俄政治和知识界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而且和领土问题联系在一起。他们认为,签署了边境协定并不表明这个问题完全真正解决了。他们援引中国学者的文章和中学课本提出,随着中国的强大,它还会向俄提出领土要求。 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使许多俄罗斯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他们很羡慕中国人的勤劳和精明能干,同时担心俄罗斯经济落后于中国。在他们看来,人口密集的中国东北好像“悬在”人烟稀少的俄远东地区头顶上的一盆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俄远东找工作,然后长期滞留,使俄罗斯的这些地区逐渐地被“中国化”。几年前普京总统说过,如果俄罗斯不能有效地发展远东的经济,几年后当地居民就只会讲汉语、日语和朝鲜话了。目前,大多数俄罗斯分析家认为,中国人到俄找工作现象是自发行为。不久前的民意调查显示:90%在俄的中国人不准备留在俄当地定居,他们呆在那里主要是为了赚钱。同样的调查统计表明,俄罗斯人认为,中国人有别于日本人,他们是没有侵略性的。俄罗斯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应该发展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因为中国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安全构成威胁。他们提出所谓来自中国的“黄祸”危险、领土索赔以及在世界市场和世界政治中经济和政治竞争等等。他们的观点与某些西方政治家的观点如出一辙。 实际上,在俄罗斯没有固定的反华力量,反华思潮的影响很有限,只限于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在中国移民和商人比较集中的边境地区,对中国有所担心的主要是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他们不完全了解中国。 苏涵:两国经贸关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双边贸易秩序有待规范。过去,两国“倒爷”们的生意利在双方,对两国边境地区的物资流通和改善人民生活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随着两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不规范的贸易方式弊端凸显,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中的“老大难”问题。此外,中俄双方投资规模也有待进一步扩大。中俄贸易以一般贸易(约占60%)和边贸(约占20%)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约占12%),双向投资规模较小,对贸易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目前两国政府都在积极着手解决上述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