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IPCC主席帕乔里(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0:42 外滩画报
专访07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IPCC主席帕乔里(图)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

  他领导的IPCC和阿尔·戈尔一起摘取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从不评选年度人物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为他颇例,把他评为2007年度新闻人物。为减少碳排放量,他只使用环保布袋,他坚持“少吃肉、多吃蔬菜,多骑自行车”。诗歌是他探究自己的另一种方式。他说,“为了实现未来十七年内全球碳排放总量减少20%的目标,全球都应该向‘低碳社会’转变。”

  文/李卉 摄影/FM2

  4月的海南博鳌亚洲论坛,面色黎黑、须发灰白的拉金德拉?帕乔里无疑是一位“明星”:这位与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共享2007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人,走到哪里都被众人“堵截”。对任何一个追上来的记者,帕乔里都会停下来讲述,“大家都有权知道一件事——留给我们全球的时间不多了。到2080年,如果全球气候变暖没有得到遏制,海平面继续上升,洪水可能造成东京和纽约700万人死亡。”

  全球气候变暖,是戈尔传递给世界的一个警示。帕乔里领导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去年年底,正是在帕乔里的努力推动下,各国政府共同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此前,IPCC的几次报告都引起了巨大反响:1990年的首次报告促使联合国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5年的第二次报告推动世界主要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这一次的报告则让IPCC和戈尔一起摘取了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气候变暖并非危言耸听,这份由全球几千名科学家参与的报告指出了真相,正是人类活动直接导致了气候变暖。”此时,帕乔里正站在海南的椰子树下,和众人聊全球气候变化。“如果全球气温较工业化之前的水平再上升2℃,格陵兰岛(注:地球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的冰盖将彻底融化,全球三分之一的动物会灭绝,水稻将大面积减产,水平面上升后亚洲一些大的三角洲,如上海、达卡、加尔各答等地区危险最大。”

  获奖10天后,从不评选年度人物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把这位印度工程师、经济学家评为2007年度新闻人物。《自然》的评价是:“IPCC最新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大大激发了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作为这一机构的领导人,帕乔里功不可没。”

  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气候变暖被视为一种有趣的假说。但到了90年代,这已变成确凿的事实。帕乔里正在领导IPCC不断向人类“求证”这一事实。“这并非易事。”他摇摇头说。

  长沙远大空调公司董事长张跃,是帕乔里在博鳌论坛上纵论全球气候问题的搭档之一。 “IPCC从1990年开始发布报告,此后每隔几年更换一次最新结果,那时候的数据比现在乐观得多。在最新的报告中,读到地球增加6℃后的场景时,我感到恐怖极了。”

  此后,张跃不再驾驶自己的私人飞机,“因为飞机的碳排放太大了。”他还取消了自己再生一个孩子的计划,和网易的创始人丁磊一样,把衣服和裤子控制在10套以内,“这样消耗的能量小、环保。”如今,除了经营企业,张跃还兼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主席,“我不介意做一个环保卫士。”

  “遗憾的是,和张跃一样的人还是太少。”更让帕乔里失望的,“到现在还是有人怀疑,全球气候有没有变暖?在他们看来,变暖也不一定是人类导致的。”

  “我经常还听到质疑,在这些人看来,IPCC的这份报告是否过于夸张?总有些顽固分子不面对现实。”在博鳌论坛上,手握话筒的帕乔里对此显得愤愤不平:“怀疑的人,或多或少是因为自己一点点可怜的利益。”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帕乔里对此甚为开心,“这至少证明还有一些人在关注气候和环保。”会议期间,他一直提着一只淡黄色的布袋子当公文包,里面装满了他的演讲稿。“这是只环保袋,我们都要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消耗。”去年年底,在巴厘岛参加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时,他也是拎着这只布袋上台发言。此后,帕乔里带着它去了诺贝尔奖颁奖现场。“这只布袋还是中国制造的,上面还有中国字。”他笑笑。

  “这份工作需要帕乔里这样的激情”

  “自1750年以来的人类活动,促使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明显增加,造成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帕乔里说:“这就是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决策摘要的结论。”

  IPCC是一个对政治保持中立的组织,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组建,参与者是来自15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科学家。每次撰写评估报告时,组织旗下的科学家们将先提供建议、拟定草案,最终由各国政府代表决定如何行动。

  此次报告的通过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2007年11月,IPCC第27次全体会议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召开,议题正是讨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来自14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IPCC的评估报告,需要这些国家的代表逐字逐句审核。”会前,帕乔里就已得知,几乎所有的石油输出国都派出了级别最高的代表,这意味着通过评估报告的难度将会非常之大,因为这将有损他们的利益,“他们列出了自己的勇士方阵。”

  会议从周末开始,几乎每天都持续到深夜11点。到了周四,以石油输出国代表为主的反对派声音依然很强大,那天的会议被迫通宵进行。凌晨2点多,石油输出国代表回去休息后,帕乔里说服其他与会代表继续开会。为了更顺畅的沟通,帕乔里取消了大会的同声翻译,要求各国代表统一用英语发言。周五下午,持反对意见的代表们重新回到会场;晚上七点半,帕乔里流露出烦躁的情绪:“我已经连续40个小时没有睡觉了。我还可以连续40个小时不睡觉,但是你们应该认真考虑考虑,到底我们要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信息?”这一表白起到了奇特的效果,反对派的态度缓和。第二天,IPCC的报告顺利通过。

  在印度新德里,帕乔里还拥有另一个身份:印度智库能源与资源学会总干事。在印度“智库”的办公室里,如果有谁迟到几分钟,帕乔里会送上一句“你好”;如果这种情况连续发生几次,这个员工将收到总干事办公室发来的电子邮件,提醒他遵守工作纪律。

  但身为IPCC主席,帕乔里要柔和的多。在IPCC,争执无所不在,各个团队的首席科学家经常达不成一致意见。常年和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几千名科学家打交道的帕乔里,同时扮演着外交家、中间人、工头和发言人的角色。当队伍分成两派时,帕乔里不会站在任何一边;他保持冷静,给予双方充分的时间争辩。等到他们争执太长时间而沮丧后,他再尝试让双方坐下来讨论。

  帕乔里喜欢在各种场合重申自己的观点,比如他总说:“如果我们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我们就需要及时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采用那些对环境更友好的方法。”在他看来:“除了做IPCC的新闻发言人,我还有义务把我所知道的说出来,只要这有利于我们应对挑战。”

  他的同事和朋友们对此有些担心。IPCC温室气体减排组的联席主席波特认为,帕乔里应该谨慎些。“IPCC的报告以事实为主,如果你总是把自己的观点和事实混淆的话,并不明智。”此次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牛津大学教授史蒂夫则表示:“帕乔里在生活方式上的发言,多于对科学本身的阐述。”最近,他们的态度有了转变:“这份工作需要帕乔里这样的激情。”

  未来,帕乔里不打算改变这样的方式:“我不会停下来。除非我在每一次论坛上都阐明清楚了,我们需要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气候变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1] [2] [3]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